子題:未來僧、真諦僧、俗諦僧、第一義僧、聲聞學無學功德
羯磨疏·諸戒受法篇:「問:『為歸俗諦僧,為歸第一義諦僧耶?』答:『不以俗諦為僧,以雜煩惱故。要以第一義諦僧。』『若爾,佛與提謂受歸之時,不應言未來有僧,汝當歸依。』今解:『以俗諦為第一所依處,故言未來僧。又欲尊重俗諦僧。故言未來有。實而言之,真諦僧者,常在世故。』」
濟緣記釋云:「初問,內外兩凡薄地凡夫,名俗諦僧。初果已去,名第一義僧;由證第一義諦無生滅理,從所證為名。論雲,聲聞學無學功德,是則通收四果四向也。答文,可解。再難中,引佛為提謂長者授歸之詞。既言未來,即世俗僧;違上答也。解中有二,初約所依釋。以真依俗,故舉俗召真。又下,次約尊重釋。恐謂未來無真實僧;於世俗僧,輒生輕慢。真僧常在,何限未來?」(業疏記卷一○·一五·一三)
上篇:歸依佛即歸依法身佛 下篇:歸依法即歸依自他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