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慚愧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慚(梵 hrī)與愧(梵 apatrāpya)之併稱。心所之名。為說一切有部大善地法之一,法相宗善法之一。即羞恥過罪之精神作用。又作有慚有愧。為「無慚無愧」之對稱。俱舍論卷四對慚、愧舉出二釋,第一釋謂崇敬諸功德及有德者之心為「慚」,怖罪之心為「愧」;第二釋為有餘師之說,謂自省所造之罪惡而感羞恥之心為「慚」,以自己所造之罪面對他人時引以為恥之心為「愧」,此說即以慚、愧皆為羞恥之心,但由對自己與對他人而分別為二。又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九載,「慚」即自己不造罪,「愧」為不教他人造罪;「慚」為在自心中感覺羞恥,「愧」為自己之罪向他人披露而感覺羞恥;「慚」為對人之羞恥心,「愧」為對天之羞恥心。此說相當於俱舍論之第二釋。成唯識論卷六則並取俱舍論之二釋,認為「慚」為先尊重自身,而後崇重賢者與聖者,並崇重法;「愧」系由世間之力,即由於他人之譏謗或律法之制裁,而輕拒暴惡。即主張羞恥為慚、愧二者之通相,崇善與拒惡則分別為慚、愧之別相。

相對於慚、愧者,不敬諸功德與有德者,或不自省自造之罪惡而感到羞恥等,此種皆稱無慚(梵 āhrīkya)。又無怖罪之心,或於自造之罪對他人不以為恥,則稱無愧(梵 anapatrāpya)。慚與愧二者能使一切諸行光潔,故稱之為二種白法。[佛遺教經、本事經卷四、大毗婆沙論卷三十五、雜阿毗曇心論卷二、顯揚聖教論卷一、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一、順正理論卷十一、俱舍論光記卷二十] p5810

上篇:慢幢 下篇:截雨咒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最勝子

梵名 Jinaputra。音譯作慎那弗呾羅、辰那弗多羅。略稱...

思惟手

(術語)五手之一,如如意輪觀音右手當其頰,標思惟之...

道不調善及道調善

【道不調善及道調善】 p1239 瑜伽九十八卷十四頁云:於...

涅槃八味

【涅槃八味】 涅槃,大滅度之義;大,即法身;滅,即解...

九拜

(一)禪宗三拜(三次)之禮法。敕修百丈清規卷一達磨忌...

遠離樂

(術語)五種樂之一。於初禪天遠離欲界愛染之煩惱,而...

拘那含牟尼

【拘那含牟尼】   此雲金寂。大論名迦那迦牟尼。秦言...

胎獄

(一)譬指四生中之胎生者,其於母胎內所受之苦,如處獄...

差別極成

因明用語。因明四種極成之一。極成,至極成就之意;差...

能門

(術語)能入之門也,理為所入之法,而教為能入之門戶...

五種藏

(名數)佛性論二謂真性有五藏之義:一、如來藏,自性...

坐禪十種行

坐禪的十種行法,即   一、令觀處明淨;   二、遍...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日光菩薩的聖號由來

農曆十一月十九是日光菩薩的聖誕。 日光菩薩的名號,是...

幾則打獵致命失誤的事例

古今中外,千古不變的規律:打獵的時候,很容易發生錯...

二時臨齋儀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義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臨齋儀...

你究竟在怕什麼

一個少年怕獨自走夜路,父親問他:你怕什麼?少年回答...

讀誦哪一部佛經最好

下一篇叫至誠持經。就是志誠的讀誦經典,汝問何經最好...

超度常識問答簡選

問:念經何以能超度餓鬼。 答:仗念經力,感發餓鬼善...

靜坐時出現境界該注意什麼

問: 在靜坐時有各種境界出現,還可以繼續再坐嗎?如果...

不可代人誦經念佛而圖名利

內功, 是自修, 外功, 是廣行種種方便。如周急濟困, 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