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an)上緬甸之古都,為緬族文化與信仰之中心。位於流經緬甸中央之伊洛瓦底江中游,為緬族之中心地區(現今之緬甸以緬族為中心,北部、東部有撣族,南部有得楞族)。緬族無固有文化,十一世紀借用南方得楞族之文字,初期吸收印度文化。宗教方面,乃信仰混合印度教之大乘佛教,又於八世紀傳入真言密教,結合古來之精靈崇拜,形成極不純粹之佛教;其僧侶稱「阿利(Ari)僧」,傳說彼等不重戒律,受左道密教影響,生活淫亂放蕩。
十一世紀,緬族出現一位英主阿奴律陀(Anawrata, 1044~1077 在位),建立蒲甘王朝(1044~1287)。緬甸歷史文獻缺乏,至阿奴律陀王方有信史可言。阿奴律陀受得楞族高僧阿羅漢(Arhan)之影響,傳入南傳佛教,遣使至得楞之首都打端(Thaton)請入巴利聖典、僧團、佛陀遺物,整肅阿利僧。王又與錫蘭通好,迎請完備之三藏,此時國內上自國王,下至一般民眾,皆深信南傳佛教,蒲甘遂成為蒲甘王朝之國都與緬甸上座部佛教中心,此後歷代諸王亦盛行佛事、興建寺塔,號稱四百萬寶塔城。
蒲甘王朝於一二八七年蒙古軍之入侵而遭傾覆。撣族代替蒲甘王朝統治緬甸之後,蒲甘仍繼續為佛教之中心地。據緬甸考古調查局一九七三年登記共有佛教建築物二二一七座。現存較著名者有瑞喜宮塔、瑞山都塔、羅伽難陀塔、摩奴訶塔、摩耶塔、阿難陀塔、額最那當塔、他水瑜塔、藏經樓等。(參閱「緬甸佛教」6120) p5905
上篇:蒙潤 下篇:蒲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