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於建康(今之南京)。晉太寧(323~325)初年,司空謝石所建,故又稱謝司空寺、謝寺。於東晉末葉,與廬山共為南方佛教之中心。自安帝義熙至恭帝元熙年間,佛陀跋陀羅自長安來至本寺,與法顯共譯出摩訶僧祇律、大般泥洹經,又獨譯出華嚴經、大方等如來藏經、僧祇比丘戒本、文殊師利發願經等。其中華嚴經之翻譯,有法業、慧嚴等百餘沙門參與之,且於寺內別設華嚴堂。譯成之後,改寺名為興嚴寺。法顯亦於本寺譯出雜阿毗曇心論。此外,另有義學沙門寶雲、僧復、慧詢、法莊等率眾住本寺。劉宋之初,慧觀居之,聲勢大振,譯經講說,殆無虛日,一時成為江南首剎。陳代時,曇遷亦住於本寺。
(二)位於浙江吳興西南七公里之道場山(舊稱雲峰)中。唐中和年間(881~885),如訥所開創。又稱真正禪院、妙覺寺、護聖萬壽寺。[大明一統志卷十二、卷四十、大清一統志卷二二二]
(三)日本讚岐道場寺。日人為供奉弘法大師空海,遂於全國設立八十八個供奉場所,讚岐道場寺即其中之一。 p5648
上篇:道慈 下篇:道場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