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 ghantā。指在佛前誦經時,所鳴打之一種法器。系用青銅、紫銅等所制,呈缽形,直徑約十公分。禪宗最早使用。密教稱此為金鋺。
(二)又作金剛鈴、金鈴。呈鐘形,內系銅珠,頂端有柄,形狀不一。密教修法之時,為驚覺諸尊,或使其歡喜,即振鈴發聲。鈴有驚覺、歡喜、說法三義。鳴鈴以供養諸尊,稱為振鈴。又以其柄系採用金剛杵之一部,故稱金剛鈴。鈴有獨鈷鈴、三鈷鈴、五鈷鈴、寶鈴、塔鈴(率都婆鈴)等五類,稱為五種鈴,通常與五種杵共置於大壇上之固定位置。「五」乃象徵五智五佛,鈴即表說法。金剛杵為三十七尊中之第一尊金剛薩埵之三昧耶形;金剛鈴則為最後一尊金剛鈴菩薩之三昧耶形。
(三)懸於寶帳及佛堂前椽之莊嚴具,呈鐘形,內系銅珠,能因風發聲。彌勒上生經(大一四·四一九中):「時十方面百千梵王,各各持一梵天妙寶,以為寶鈴,懸寶帳上。」 p5692
上篇:鉤召法 下篇:鈴木學術財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