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唐代法藏撰。又作金師子章、大方廣佛華嚴經金師子章。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系藉金獅子之譬喻,解說華嚴法界緣起之妙理;因此譬喻而使天帝網義、十重玄門、海印三昧、六相和合、普眼境界等義瞭然而明。全文大別為十門,即:(一)明緣起,謂金無自性,但隨匠人之巧工為緣,便有獅子形相展現。此即形相依緣而顯現之意。(二)辨色空,謂「空」無相狀,獅子體性雖空,然不礙其獅子形相之顯現。(三)約三性,以師子情有、師子似有、金性不變,分別配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唯識三性:(1)師子情有,謂獅子之存在乃出於吾人之主觀構想。(2)師子似有,謂獅子之存在系依外緣而虛假展現。(3)金性不變,謂巧匠雖以黃金打造成固定形狀樣態之獅子,然其金之性質永不變易。(四)顯無相,謂就體性而言,一切皆金,金之外則無獅子乃至獅子之相狀可言。(五)說無生,謂獅子雖有生、滅,金體本無增減,故無生。(六)論五教,就獅子之緣起,一一闡論華嚴五教(愚法聲聞教、大乘始教、大乘終教、大乘頓教、一乘圓教)之旨。(七)勒十玄,「勒」,統率之意。藉獅子之各種本質、相狀,分別比喻華嚴宗用以描述法界緣起「十玄門」之一一法門。(八)括六相,以獅子之總、別、同、異、成、壞等六相,闡論「六相圓融」之理。(九)成菩提,謂經由上述法門而徹見獅子之時,即徹見一切有為法本來寂滅之理,並遠離取舍,入薩婆若海(指一切智,意謂佛所具有之智深廣如海)。更進而得一切種智而悟道。(十)入涅槃,謂若能徹見師子與金二相俱盡,則不生煩惱,永離苦源,而證入涅槃。
據宋高僧傳卷五記載,法藏曾參與新華嚴經之翻譯,聖歷二年(699)全經譯畢,法藏奉詔於洛陽佛授記寺為則天武后宣講華嚴經,講至天帝網義、十重玄門、海印三昧、六相和合之時,武后茫然不解其旨,法藏乃指殿前之金獅子為喻,解說法界構造,遂成此金師子章。華嚴宗之體系龐雜,艱深晦澀,而金師子章堪稱簡明扼要,遂成華嚴學之入門書。其註疏有:華嚴經金師子章注一卷(承遷)、雲間類解一卷(淨源)、光顯鈔二卷(高辨)等。[佛祖統紀卷三十九、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五、華嚴宗經論章疏目錄、諸宗章疏錄卷一] p5248
上篇:華嚴部 下篇:華嚴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