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語 ku?ala,巴利語 kusala。指其性安穩,能於現在世、未來世中,給與自他利益之白淨法。與不善、無記(非善亦非不善)合稱三性。其中,善為白法(清淨之意),不善為黑法(污濁之意)。廣義言之,「善」指與善心相應之一切思想行為,凡契合佛教教理者均屬之;狹義則指法相宗心所法之一,包括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癡、精進、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據經論之記載,善有多種,以下臚舉數說。(一)二善:(一)指有漏善與無漏善。前者為白法,後者為淨法。依俱舍論卷四、成唯識論述記卷十、大乘玄論卷二等載,有漏善為未斷煩惱之世間善,包括五戒、十善等,依此能招未來樂之果報。有漏善與法性無相之理相異,為取自他之差別相所修之有相善,故亦稱相善。無漏善則為斷除煩惱之出世間善,依此並不招感未來之果報。此無漏善亦為得涅槃菩提之善。(二)指止善、行善。據智顗法界次第初門卷上之意,止息惡行,稱為止善,屬消極之善;反之,積極修行勝德,稱為行善。前者如不殺生、不偷盜,後者如放生、布施等。(三)指定善、散善。據觀無量壽經疏卷本、善導之觀經疏玄義分等載,心志集中而止住妄念,依此定心所修之善根,稱為定善;反之,以散亂之平常心,廢惡所修之善根,稱為散善。善導以日觀等十三觀為定善,而以三福、九品之行為散善。

(二)三善:(一)指世福、戒福、行福等三福。又作世善(世俗善),戒善、行善。依善導觀經疏序分義載,世福指忠信孝悌之道,戒福指戒法,行福指大乘自行化他之行。(二)指初善、中善、後善。有各種解釋,大方廣寶篋經卷中列舉聲聞之三善,以身、口、意三善行為初善,戒、定、慧等三學行為中善,空、無相、無願等三三昧解脫法門為後善。另如法華經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分(三段)亦為三善。

(三)四種善。據俱舍論卷十三載,四種善即:(一)勝義善,指涅槃。(二)自性善,謂本質之自體善,即指無貪、無瞋、無癡之三善根及慚、愧。(三)相應善,指與自性善相應之善心、心所。(四)等起善,指與自性善相應所引起而成為身、語二業之善,及四相、得、二無心定。與四種善相反者,則為四種不善,即勝義不善、自性不善,相應不善、等起不善。

(四)七種善。(一)據俱舍論光記卷二載,七種善即:(1)生得善,指先天之善。(2)聞善,指由聞法所得之善。(3)思善,指由思惟所得之善。(4)修善,指由禪定所得之善。以上之善均屬加行得善。(5)學善,指有學位所起之善。(6)無學善,指無學位所起之善。(7)勝義善,即指涅槃。此中,前四者乃見道(初生無漏智之位)前凡夫所起之善,即有漏善;後三者為見道以後之聖者所起之善,即無漏善。(二)法華文句(會本)卷七舉出頓教之七種善,即:(1)時善,又作時節善。指頓教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之善。(2)義善,指頓教了義之理,具有意義深遠之善。(3)語善,指頓教之說法,具有言語巧妙之善。(4)獨一善,指頓教為純一無雜而不共二乘之教。(5)圓滿善,指頓教總含界內、界外之法,為完全圓滿之教。(6)調柔善,指頓教不極端而偏頗於一方之善。(7)無緣慈善,指頓教具有清淨、無緣之慈悲相。

(五)十一善。為大乘唯識宗所立十一種善之心所。即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癡、勤、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六)十三善。據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三所舉,十三善即:(一)自性善,指前述信、慚、愧等十一善。(二)相屬善,指與自性善相應之其他心所法。(三)隨逐善,指善法之習氣。(四)發起善,指身語二業之善。(五)第一義善,指真如。(六)生得善,指由思惟加行而起之善。(七)方便善,指聞正法而生如理作意之善。(八)現前供養善,指供養如來之善。(九)饒益善,指以四攝法饒益有情之善。(十)引攝善,指以施戒等福業來引攝生天之異熟,或得涅槃之因之善。(十一)對治善,指厭壞對治、斷對治、持對治、遠分對治等各種對治。(十二)寂靜善,指斷盡一切煩惱,得涅槃寂靜之無漏善。(十三)等流善,指由寂靜之增上力,而發起神通等之功德法。

此外,凡夫所修得之善根,雜有貪、瞋、癡等煩惱之毒,故稱為雜毒善。又淨土宗對於他力念佛以外,凡自力之善根,均稱之為雜善。[雜阿含經卷二十九、法華經卷一序品,大毗婆沙論卷五十一、卷一四四、成唯識論卷五、卷十、品類足論卷六、大智度論卷三十七、阿毗曇甘露味論卷上、雜阿毗曇心論卷三、俱舍論卷十五、順正理論卷三十六、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三、菩薩戒義疏卷上、大乘義章卷七] p4873

上篇:畢缽羅耶那 下篇:善世禪師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狂象

(譬喻)妄心之狂迷,譬之狂象,涅槃經三十一曰:心輕...

支雜染攝

支雜染攝者,若無明若愛若取,是煩惱雜染所攝。若行若...

假名

1、虛假的名字。諸法本來無名,是人給它假設了一個名字...

雲門倒一說

(公案)僧問雲門:不是目前機,亦非目前事時如何?門...

七善

(一)七處善之略稱。(參閱「七處善」106) (二)佛所說...

阿修羅界

(界名)阿修羅之世界。三界義曰:若依十地經妙高山(...

一相無相

(術語)渾然而現一相,為無相之意。智度論二十七曰:...

歸命合掌

(術語)十二合掌之一。禮拜之時,合左右之掌,交叉十...

銖衣

銖,為古代稱量輕重之器具名,指極輕極微之單位。故以...

相輪樘

(堂塔)作相輪塔者俗稱也。樘者柱也,不作塔,僅形容...

三性與七真如相攝

【三性與七真如相攝】 p0215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頁云:如...

千是

(術語)千百之是非也。對於百非而言。二教論上曰:一...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皮膚粗糙不乾淨,是什麼罪業導致的呢

一鬼問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婦。我應直宿。而不見納。...

懺雲法師:打佛七的宗旨與方法

我們打佛七,宗旨在了生脫死,了生脫死的方法在一心不...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

禪堂中的茶道

茶道是從中國禪文化中衍生出來的。這不僅因為趙州禪師...

用五色豆來補五臟

民間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的諺語,意思是說如...

淨土宗三祖承遠大師畫傳

一、祖籍綿竹 學道成都 承遠大師(公元712802年),四...

造惡業不得果報的兩種原因

《大乘起信論》說:修習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

夢參老和尚《用普賢十大願念阿彌陀佛》

和尚慈悲,諸位執事慈悲,大眾師父慈悲,請坐下。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