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真諦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一)二諦之一,三諦之一。指真實不妄之義理。如謂世間法為俗諦,出世間法為真諦。(參閱「二諦」244)

(二)(499~569)五、六世紀間之著名譯經僧。梵名 Paramārtha。 音譯作波羅末他、波羅末陀。又稱拘羅那陀(梵 Kulanātha)。西北印度優禪尼(梵 Ujjainī)人,婆羅門種,姓頗羅墮(梵 Bhārata)。聰敏強記,辯才不竭。少游諸國,歷事諸師,精研四韋六論,貫練三藏五部,究明大乘之妙理。南朝梁代中大同元年(546)攜經典抵中國南海。太清二年(548)入建業(南京)謁武帝,時值侯景之亂,遂潛行南歸,輾轉遊歷今蘇、浙、贛、閩、廣州等地,而所至譯經不輟,每亦撰疏闡釋經論理趣。陳太建元年示寂,世壽七十一。自梁武帝末至陳太建元年,共譯經論紀傳六十四部二七八卷,今僅存三十部,大多為佛教研究之重要典籍。與鳩摩羅什、玄奘、義淨同稱四大翻譯家。其翻譯之方法與學識,為我國佛教傳譯史上之泰斗。主要譯作除轉識論、大乘唯識論等唯識論典外,另有金光明經、攝大乘論、攝大乘論釋、律二十二明瞭論、中邊分別論、十七地論(此書乃瑜伽師地論之別出本)、俱舍論釋、大乘起信論等。其中以攝大乘論、攝大乘論釋影響最大,此二論乃南朝攝論學派之主要理論根據,真諦亦因之被尊為攝論宗之祖。[續高僧傳卷一、攝大乘論序、大唐內典錄卷四、卷五] p4228

上篇:真盤木 下篇:真濟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二世一重因果

【二世一重因果】 大乘唯識宗,於十二有支立二世一重因...

煩惱境界

【煩惱境界】 p1191 集論四卷九頁云:何等境界故?謂一...

長板

(雜語)謂禪林長打雲板也。於齋時鳴之。見象器箋十八...

捕鼠

佛以鳥鼠喻稱破戒之僧,故捕鼠即毀破戒僧之意。[佛藏...

無常

世間一切之法,生滅遷流,剎那不住,謂之無常。無常有...

法華經安樂行義

全一卷。陳·慧思(515~577)述。又稱安樂行義、法華...

四土

又稱四佛土、四種佛土、四種淨土、四種國土。(一)為天...

三身差別

三身差別者,謂證得圓滿自性受用變化身故。...

無心道人

(雜語)無念無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經曰:供養三世諸...

善趣

【善趣】 p1136 瑜伽八十一卷七頁云:善趣者:謂人天。...

三說聲

又作三士。梵語文法中,將說者分為三種,即:(一)自說...

未來

云何未來?幾是未來?為何義故觀未來耶?謂有因非已生...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大安法師:往生後惡業不必受,一切由阿彌陀佛承擔,是不是違背因果

問: 師父曾說往生後,往昔一切惡業不必受,一切由阿...

新年吃素增福增壽 舌尖上的素食中國年

中國許多地方都有新年第一天吃素的習俗。古人有言,一...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當今社會裡,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點敬畏之心,否則就...

【推薦】觀照般若,你能觀照得到嗎

你嘗試地思維一下,早上醒來的那一剎那,當我們一念靈...

夢中仙人指路 臨終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個食品公司的工...

聖嚴法師:調整觀念讓苦變為樂

苦與樂,往往不是來自於物質條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現是什麼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當是未曾真實攝心,但只做場面行持之所...

惟賢長老《如何樹立中國佛教的公眾形象》

關於如何樹立中國佛教的公眾形象,我覺得包括個人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