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末那識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末那,為梵語 manas 之音譯,意譯為意,思量之義。唯識宗將有情之心識立為八種,末那識即為八識中之第七識。為恆執第八阿賴耶識為「我」之染污識。為與第六意識(梵 mano-vijñāna,意之識,乃依末那之識)區別,而特用梵語音譯稱為「末那識」。此識恆與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等四煩惱相應,恆審第八阿賴耶識之見分為「我、我所」而執著,故其特質為恆審思量。又此識為我執之根本,若執著迷妄則造諸惡業,反之,則斷滅煩惱惡業,徹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稱染淨識,又稱思量識、思量能變識。且其自無始以來,微細相續,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質為「有覆無記」;乃不引生異熟果,卻能覆聖道、蔽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階段之淺深,而在末那識中立三位,稱為末那三位,即:(一)補特伽羅(梵 pudgala,即人)我見相應位,為末那識緣第八阿賴耶識而起人我見之位。如凡夫、二乘之有學、七地以前之菩薩等有漏心位。(二)法我見相應位,為末那識緣第八異熟識起法我見之位。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薩位而言。(三)平等性智相應位,乃起無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薩以法空觀入見道,又於修道位起法空智果及佛果。以上三位之中,前二位屬有漏之位,第三位則屬無漏之位。

又依成唯識論卷五載,末那識之存在,可引用入楞伽經、解脫經二種教說,及六種道理證明之,此謂「二教六理」。二教,即:(一)入楞伽經卷九謂,思量之性,名意。(二)解脫經謂,染污意恆時與諸惑俱生滅。六理,即:(一)不共無明證,謂第六識之作用雖有間斷,凡夫不共無明,則恆無間斷而相續,故須有末那識。(二)六二緣證,前五識以前五根為所依,以前五境為所緣,第六意識亦須有末那識作為其所依之意根。(三)意名證,末那名意,因系恆審思量,故末那識必須恆存。(四)二定差別證,聖者所入之滅盡定與外道所入之無想定有所區別,因滅盡定無末那識,而無想定有末那識之存在。(五)無想有染證,修無想定而得生之無想天,雖無第六意識,但仍有我執,故須有末那識。(六)有情我不成證,凡夫行布施等善,不會成為無漏,無法脫離我執,乃因有末那識之故。[入楞伽經卷八、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三、顯揚聖教論卷一、成唯識論卷四、成唯識論述記卷四末、卷五本、卷五末、成唯識論樞要卷下、大乘義章卷三末] p1941

上篇:末劫末見 下篇:末底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不淨說法

又名邪命說法,不論說正法或邪法,其心邪,皆名不淨說...

父母

(雜語)梵語雜名曰:父比多,母莽多。Pitṛ(N.sg....

寶華

(雜名)至寶之妙華也。法華經譬喻品曰:寶華承足。...

眼界等相

【眼界等相】 p0999 集論一卷二頁云:眼界何相?謂眼、...

五種果

梵語 paca phalāni。又作五果。(一)六因所生及道力所...

毗訶羅波羅

(職位)Vihārapāla,譯曰護寺。守護一寺及和集僧而...

空(三)

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而無實體曰空。又謂理體之空寂。維...

迴向文

(雜名)一切菩薩之所行,無不悉迴向眾生與菩提。故法...

白黑二鼠

(譬喻)或喻晝夜,或譬日月。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

僧坊無廚不許結淨

子題:涅槃聖行、聖行、華嚴正願 羯磨疏·諸界結解篇:...

八佛

佛應舍利弗之問而說東方八佛名號,謂聞者若受持讀誦則...

那伽犀那

(人名)Nāgasena,譯曰龍軍,天竺論師之名。飾宗記十...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從點狀的佛號,提升到片狀的佛號

在淨土宗,當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生命當中會出現...

誰是最貧窮的人

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有五百位聲聞弟子與...

持誦禮觀音,無不隨感而應

今年春節過後,家中不知從何處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隻老...

曇鸞大師與淨土法門

曇鸞大師(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時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心中覺悟心自安

一、慈悲為本,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愛眾生...

如何用善巧勸導別人修習淨土法門

問: 我朋友有這樣一個問題,她說她經常遇到有緣人就...

利行──最有號召力的行動方式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利行」,...

菩薩戒是盡未來際永為道種

盡未來際,不是盡形壽。盡形壽是指聲聞戒。 盡未來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