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安樂行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安樂,梵語 sukha-vihāra。指四種可令獲得安樂之行法。據法華經卷四安樂行品及法華文句卷八下等載,菩薩於惡世末法,弘揚法華經時,應安住於四種法,稱為四安樂行。即:(一)身安樂行,謂身若遠離豪勢、邪人邪法、凶險嬉戲、旃陀羅、二乘眾、欲想、不男之人、危害之處、譏嫌之事、畜養年少弟子沙彌等十事,則可常好坐禪,修攝其心,故稱身安樂行。(二)口安樂行,謂口若遠離說過、輕慢、嘆毀、怨嫌四事,則可得安樂,修攝其心,故稱口安樂行。(三)意安樂行,謂意若遠離嫉諂、輕罵、惱亂、諍競四事,而為眾生平等說法,則可得常好安樂,修攝其心,故稱意安樂行。(四)誓願安樂行,謂於法華經不聞不問、不知不覺、不信不解之眾生,生起慈悲心,而立誓自己若證得正覺時,必以神通力、智慧力導引之,使之入於法華實道中,發此誓願而常好修攝自行,故稱誓願安樂行。四安樂行之名稱有多種,然一般多用上述法華文句卷八下所舉之身、口、意、誓願等四安樂行之立名。

此外,慧思之法華經安樂行義中,將上述四安樂行依次稱為正慧離著安樂行、無輕讚毀安樂行(又作轉諸聲聞令得佛智安樂行)、無惱平等安樂行(又作敬善知識安樂行)、慈悲接引安樂行(又作夢中具足成就神通智慧佛道涅槃安樂行)。另大明三藏法數卷十四,則依華嚴宗澄觀之說,舉出畢竟空行、身口無過行、心無嫉妒行、大慈悲行等四安樂行。

關於修行四安樂行之菩薩,據法雲之法華義記卷七載,佛為接引下品菩薩而說四安樂行,使其於五濁惡世中,藉修行此四安樂行,而於弘揚法華經之誓願,不生退轉之心。然天台大師智顗則認為系佛為圓教初發心之行者而說,使其能遠離濁亂、憂惱,而自行化他。至於忍力成就之諸大菩薩,則因其神通自在,深知權實之義,能隨順眾生之機緣以弘經度化,故不須特別示以修行之方軌。另三論宗嘉祥大師吉藏則於其法華義疏卷十,主張四安樂行系為小行之人而說,因其弘經之心常生退轉,故佛明示修四安樂行能常受快樂,以策勵之。

另就四安樂行之行體而言,道生之法華經疏卷下,以四行之體依次為心棲於理、身口無過、離嫉妒、慈悲;法雲以其為智慧、說法、離過、慈悲心;智顗則以止、觀、慈悲三者為四行之通體;吉藏雖僅以正觀為四行之通體,然因四行力用之不同,而有四種之別,即觀實相之義為第一行,正觀離過為第二、第三行,正觀空寂(能拔苦與樂)為第四行。

此外,法華文句卷八下,以依事、附文、法門三釋,詳解「安樂行」一詞逐字之義。[法華玄義卷四之下、法華玄論卷八、法華經玄讚卷九、法華文句記卷二十三](參閱「安樂行」2407) p1687

上篇:四如實智 下篇:四有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頂位

【頂位】 p1026 成唯識論九卷六頁云:依明增定,發上尋...

三種相

(一)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以標相、形相、體相為三種相。(一...

蘇怛羅

(術語)Sūtra,又作蘇多羅,素呾纜,蘇呾纜。舊稱,...

出家唄

剃髮出家時所唱誦之梵唄。又稱毀形唄。法苑珠林卷二十...

十重戒

梵網經云:佛告諸佛子言:有十重波羅提木叉,應當學,...

意生身

梵語 mano-maya-kāya。又作意成身、意成色身、摩[少/...

朱軸

為經卷之異稱。又作赤軸。蓋古代佛教之經卷,多用黃紙...

一向記

【一向記】 p0002   瑜伽八十一卷十五頁云:一者、一...

無方

謂佛攝化眾生,泯絕方位之區別,無所際限,亦無一定之...

朱羅波梨迦羅

(衣服)衣名。譯曰雜碎衣。見善見律十四。...

義無礙解

義無礙解者,謂於諸相及意趣無礙具足中,若定若慧,餘...

道邃

(人名)興道尊者道邃,不知何許人。唐代宗大歷中來,...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文殊菩薩為如馨律師受衣的故事

明朝有一位如馨律師,字號古心,是溧陽楊氏之子。在明...

信佛是不是迷信

在近現代特別是五十年代以後,有一部分人以為佛教是迷...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集頌》:1、他來求法懷嫌恨,恚惱嫉妒不施法。或作變...

功夫到了程度,啥東西他都清清楚楚

我給你們說幾個聖境,像延恩老和尚,過去是高旻寺的老...

對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們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經到了,在新年開始,為了...

聖嚴法師:不以自我為中心

《心經》中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是化解、對治「五...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開元年間,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

密勒日巴之歌

年輕像夏日之花朵,很快就凋謝了。 老年如火勢蔓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