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想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一)指三種惡想。又作三惡想、三不善想。即:(一)欲想(梵 kāma-sajjñā),起貪慾之想。(二)瞋恚想(梵 vyāpāda-sajjñā),起瞋恚之想。(三)殺害想(梵 vihijsā-sajjñā),又作惱想,起害人之想。依無量壽經連義述文讚卷中之說,不貪名利則不生欲覺,不惱眾生則不生瞋覺,不損物命則不生害覺。故三覺不生,則三想亦必絕之。[增一阿含經卷十三、異部宗輪論、無量壽經義疏卷上]

(二)指三種善想。又作三善想。即:(一)出要想(梵 naiskramya-sajjñā),又作出離想。(二)不害想(梵 avihijsā-sajjñā)。(三)不恚想(梵 avyāpāda-sajjñā)。依增一阿含經卷十三之說,有出離想者,命終時必生於人中;有不害想者,命終時自然生於天上;有不恚想者,命終時斷五下分結,於彼處般涅槃。[長阿含經卷八]

(三)依大寶積經卷八十二之說,指在家菩薩見乞者而起之三種心念,即:(一)善知識想。(二)他世富想,又作令後世大富想。(三)菩提基想,又作令得佛道想。[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四)依大智度論卷二十三之說,斷除貪等諸結時所起之三種心念,即:(一)離想,又作離欲想,行者於暖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法中,欲以正智慧觀想,而遠離諸煩惱。(二)斷想,行者欲得無漏道而斷除諸結使。(三)盡想,又作滅想,入涅槃時,欲滅五受之眾而不復相續。[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九、成實論卷十四、無量壽經集解卷八]

(五)淨土行者念佛之時所生之三種心念,即:(一)歸命想,本尊向東,行者向佛以歸命。(二)引攝想,本尊向西,行者作隨佛之後過十萬億國土之念。(三)往生想,行者作往生彼國而見佛聞法之念。[往生要集卷中本、往生要集義記卷中之五]

(六)據般若經,菩薩欲成無上道,應起平等心,於一切眾生無有偏黨,皆生親愛之想,莫生怨心、中人心,故稱三想。(一)怨想,有人加害於我及害我父母兄弟,亦生親愛之想。(二)親想,於父母兄弟、親戚朋友生親愛之想。(三)中人想,於非怨非親之人,亦生親愛之想。[大智度論卷七十二] p636

上篇:三塗 下篇:三愛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白佛

(儀式)白為表白之義,疏及迴向之首,嘆佛之語,謂之...

異世五師

指佛陀入滅後百年間次第傳持法藏之五位佛弟子。系相對...

三種鬼

(名數)一精媚鬼。於半夜子刻,變化為子鼠等精靈厭媚...

惠休

南朝劉宋僧。原名湯休,時人稱為休上人。頗富文才,所...

三藏

梵語 trīni pitakāni,巴利語 tīni pitakāni。又作...

般若理趣經

梵名 Prajā-pāramitā-naya-?atapac?āatikā。全一...

種子曼荼羅

(術語)四曼中之法曼荼羅也。...

內外法師及弟子高下差別

【內外法師及弟子高下差別】 p0368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五...

綺語

亦名:綺側語、無義語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言綺語者...

齋僧

(雜語)設食以供僧眾也。唐六典曰:凡國忌日,兩京定...

憤發

謂身擒害性。心擒害性。身戰怒性。心戰怒性。身憤發心...

五俱意識

謂當前五識現起時,意識一定隨同俱起。...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為什麼現在眾生的怪病越來越多

確實有很多人吃常素是很困難的,他已經吃慣肉,很多人...

親人對佛法牴觸,如何隨順他們

問: 身邊至親人如父母,十分牴觸修學佛法,讀誦禮拜...

「本此無住」而建立了世界和眾生

其實它這個地方所要講的觀念,就是這一句話,就是本此...

不注重福慧資糧的積集可否往生

問: 有些人也深信切願念佛,但不注重福慧二資糧的積...

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出家人

這是和每一個出家人緊密相關卻又常常被忽略的問題。特...

疑情是看話頭的枴杖

古代祖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達摩祖師的安心,六祖...

如何理解眾生皆平等

問: 當今社會太多不平等,而佛教裡說眾生皆平等,是...

弘一大師弘法的三個約定

1937年5月初,夢參法師持青島湛山寺倓虛法師之函,到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