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名「一切經音」,北齊道慧撰,久佚。其書名首見於大唐內典錄,原無「義」字,然後世如清代阮元之揅經室外集等,述及本書時皆誤載為「一切經音義」。
(二)凡二十五卷。又作大唐眾經音義、玄應音義。唐代玄應撰。現收於中華大藏經第一輯第三十冊。本書所錄,自華嚴經至順正理論,共四五八部,以梵語音譯,凡難解之字句、名相均加註解,為佛教現存音義書中之最古者,其解釋之正確,頗為歷代學者所宗。玄應於貞觀末年奉敕造本書,以避諱故,署名多作「元應」。與道宣、道世為同時代之人。[唐書藝文志第四十九]
(三)凡一百卷。又作大藏音義、慧琳音義。唐代慧琳譔於建中末年至元和二年(783~807)。現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四冊。本書所錄,自大般若經至護命法,共一二二五部,六十萬言,內分大乘經、大乘律、釋經論、集義論、小乘經、小乘律、小乘論、集傳、集錄等九科。譔者嘗師事不空三藏,能通梵漢二音,故就經律論,以梵音對譯,註釋難解之名相、字句。其後,遼國希麟又續本書,作續一切經音義十卷,亦稱希麟音義。慧琳音義與玄應音義同名,係擴大玄應音義及慧苑華嚴經音義(二卷,亦稱慧苑音義,開元釋教錄卷九有錄)等書而成,凡開元釋教錄入藏之經,悉依次音之,凡有舊音可用者悉用舊音,餘則自創。 p18
上篇: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下篇:一切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