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名:教所詮意
行事鈔·序:「第六,教所詮意。(一、標敘能詮)詮教之文,文雖浩博。撮其大趣,止明持犯。(二、正辨所詮)(一、通持犯)然持犯之境,境通內外。內謂行心之結業,外謂情事之順違。但令教行相循,始終無犯,則為持也。若生來不學,於法無聞。修造善惡,義兼福罰。今欲科罪,但使與教相應,不問事情虛實,併名犯也。此通名持犯也。(二、別持犯)若結篇正罪(果頭),窮諸治罰。必令束其方便,攬成業果。使量據核其實情,輕重得於理教。則斷割皎然,更何蕪濫。此名別持犯也。」(事鈔記卷二·二六·二○)
上篇:行事鈔撰述年代 下篇:行事鈔文義決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