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攝僧三小界不豎方相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結三小界不豎方相、三小界結法不立界相、小界結法不立界相

子題:三小界體、說戒直坐、自恣圓坐、三小界並指僧集坐處為界內相、受戒小界結法、無戒滿世、說戒小界結法、自恣小界結法、有難、不同意、遮作、叢坐、同師善友

行事鈔·結界方法篇:「(一,立正義)不豎方相者,大界戒場,義通久固,僧常居止,理須曉明。此三小界,並由事起,有難遮作,佛開暫結,更無有相。隨人多少,即為界體。(二,斥古非)(一、標古義)比人行事。若結小界,受戒,多立院限;說戒直坐自恣圓,此二無有外相。(二、申今破)(一、敘緣示妨)此未通知。准如律文,為遮惡比丘故。今猶坐外有界,終不免遮。此三小界,相同一法,並指僧集坐處為界內相。(二、準文顯同)故初雲僧一處集;中云爾許比丘集;後雲諸比丘坐處已滿,齊如是比丘坐處結小界。文止在此,更不言外相。(三、遮彼濫引)若准僧祇。彼文雲,欲舍衣者至界外,無戒場者結小界。文雲,齊僧坐處外一尋已內,於中作羯磨。此則明文有開。但同戒埸之法,非關小界。四分戒埸法中,亦云小界,可即是小界立相也。(三,顯行事)(一、受戒小界)若作受戒之法,准律界外問難。若至乞受之時,十人叢坐,前結足開一人之分。必半身外界,亦准十誦善見之文,足成僧數。此是定義。必依昔用,結界不成。作法非務。一生虛受,疑恆鎮心。所謂無戒滿世,此言驗矣。廣有廢立,如義鈔中。(二、說戒小)若論說戒,隨同師善友下道並坐,令使相近,依法結之。(三、恣小界)若論自恣,五人已上圓坐四面,五德在中,四面自恣。」

資持記釋云:「不豎相中,正義分二,先敘二界須相。此下,正明三小不立,初約緣顯無。有難不同遮作即來訶止。隨下二句,克定體量。次科,古義中。彼謂受戒出眾問難,入眾正受,必在界中,故須立相;餘二不爾,故但隨身。疏引古雲,及作受戒,相如熨斗柄,是中問遮是也。今破中,初科為二,初文示妨,明不可立。此下,示同,明不當異。次科引文,即三種結法中牒緣文也。初即受戒中文。一處者,疏雲知無異外也。中雲即說戒文。爾許集者,疏雲知數人外無界也。後即自恣文。齊坐處者,疏雲知坐處外非界也。文下,通示。止在此者,謂上三文,皆約坐處也。遮濫中,以僧祇文是彼所據,故須釋之,文出第八,彼明比丘犯長求懺,以大界難集,或恐勞僧,故出界作。至界外者,即指戒場。以隔自然,故云外也。無場方出界外別結。文雲者,即彼結法,彼云:『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於此地。』即接齊僧等三句。此下,決破,上句是縱,下二句即奪。上句指類戒場,以名通故;下句顯非三小,由非難故。四分下,質彼迷名。(一、受戒)行事中,初出正義。界外問難,受法明文。叢坐者,前後兩邊身相連及,非謂環繞使中空也。足開者,足可相容也。疏雲,十人融通開間納取。必半身者,舉分況全也。十誦,一比丘一處坐足四處僧作法,證今半身即成同界。善見未詳何文。是定義者,疏雲,如斯行事,內准佛教,外約凡訶,僧有授法之功,前無虛受之願可也。必下,二斥非法。鎮,壓也。下指義鈔文逸;今見業疏,破立頗詳。(二、)說恣中,初明說戒。同師善友者,非不同意也。下道者,道路之下,即蘭若也。使相近者,必有空間,非一界也。自恣圓坐,示相可知。此下,雙結不可必固。」(事鈔記卷六·三四·一八)

上篇:攝僧三小界 下篇:攝僧三小界受戒小界結法並解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迦羅奢

(一)梵語 kala?a。又作羯羅舍、羯攞賒。意譯作寶瓶、賢...

媽祖

正稱為「天上聖母」。相傳系宋代福建興化莆田縣湄洲嶼...

根依處

【根依處】 p0922   成唯識論八卷一頁云:根依處、謂...

作梵

即唱頌梵唄。據禪苑清規卷六看藏經條載,於宣說、念誦...

滿月

唐代譯經僧。西域人。精通瑜伽法門及咒術。開成年間(...

偏小情

(術語)人法二空中,只知人空一邊,未知法空,小乘淺...

山水屏風

密教行灌頂或修曼荼羅供時,於集會所中,置於阿闍梨座...

禪宗

中國佛教宗派。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參究的方法...

跋提

(一)梵名 Bhadrika。又作拔提、婆提、跋提黎迦、婆帝利...

餓鬼住處

指餓鬼之住所。諸經論多以閻魔王界(梵 Yama-loka)為...

蓮華門

(術語)金剛界曼荼羅道場所設之門戶也。頂間畫蓮華,...

攝僧大界戒場界立量同異

亦名:大界戒場界立量同異 子題:烏仗那壇 資持記·釋...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不喝酒戒的由來

學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堅持善行,斷除惡行;...

從心不苦到身不苦

諸位的病苦,當然首先引起了我的痛切。在這樣的環境下...

佛弟子身上勿佩帶佛像、觀音像掛件

印光大師在《復鄔崇音居士書》中講:前三日接到歧路指...

持地菩薩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

【推薦】障礙還是考驗?就看你怎麼去想像

唯識學的觀法,它有三個次第,我們簡單講一下: 第一個...

聖嚴法師《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問:台灣人小孩越生越少,父母的期望也越高,許多年輕...

你能夠這樣做,你就是菩薩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

懂得知足

女兒最近的一次數學成績是九十七,她自己也鬱悶著那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