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得淨信者四種正行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得淨信者四種正行】 p0996

瑜伽十九卷十三頁云:頌曰:惠施、令福增;防非、滅怨害;修善、舍諸惡;惑盡、得涅槃。此頌所明、謂如有一、於佛所證法毗奈耶,獲得正信。雖處居家;而心遠離慳垢纏縛,受持七種依福業事。由此因緣,若行若住;廣說如經。乃至生長如是福德。若有復能於善說法毗奈耶中,清淨出家。既出家已;具足忍力。為護尸羅,雖遭他罵侵惱訶責,或以身手瓦礫刀杖歐擊傷害;恐壞尸羅、當為障礙,心無惡念,不出惡言。唯緣彼境、與慈俱心、於一切方,遍滿而住。由此因緣,於現法中,自他相續所有怨害、幷皆止息;當生無惱樂世界中,無多怨敵,為世欣仰,眾所樂見。如是善修正方便已;依增上戒,起增上心。依增上心,發增上慧。當於聖諦入現觀時,則能永舍趣惡趣業、及諸惡趣。又修如先所得道故;漸次永除所有諸結。於有餘依涅槃界中、而般涅槃。如是後時,於無餘依涅槃界中,復般涅槃。復次今當略辨上所說義。謂薄伽梵、此中略示得淨信者四種正行。一、感財富行,二、感善趣行,三、離惡趣苦清淨修行,四、離一切苦清淨修行。當知是名此中略義。

上篇:得依處及得方便 下篇:得止得觀四句分別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八因恭敬聽法

【八因恭敬聽法】 p0083 瑜伽八十二卷二頁云:八因者:...

徹悟

(人名)清代乾嘉時人。名際醒,字徹悟。一字訥堂。京...

惡行

惡行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恆行身語意...

虛妄分別非有非無

【虛妄分別非有非無】 p1170 辯中邊論上卷三頁云:復次...

生死即涅槃

指生死、涅槃二者相即不二。生死,乃迷界之苦果;涅槃...

救濟

原始佛教特別強調自迷中解放(解脫)而進入永遠之平安...

秀律師

唐代律宗僧。齊安人。生卒年不詳。自幼出家,師事蜀郡...

曇無讖(Dharmaksema 385~433)

Tanwuchen   東晉僧人。中印度人。幼出家,初學小乘...

果已成滿受

【果已成滿受】 p0811   瑜伽七十七卷十九頁云:果已...

友情

指慈悲之慈。相當於佛教用語「彌勒」(梵 maitrī)一...

三國遺事

凡五卷。高麗僧一然(1206~1289)撰。今收於大正藏第...

藏經紙

(物名)海監金粟寺。為唐宋以來古剎。有藏經千軸。用...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

什麼叫作佛號安住呢

整個生命的改變來自於修習止觀,這個止叫五停心,四念...

永明延壽大師日定108件佛事為常課

延壽大師在常住永明寺期間,常為七眾弟子授菩薩戒,日...

要想得菩薩保佑,要先自己保佑自己

佛並不是權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這個主宰和權威,都...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一位學人聽說世上有一種移山大法,於是他就決定要學這...

四種人的苦與樂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之...

唐代高僧百丈懷海禪師

佛教傳入東土以後,能夠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生...

低碳生活小貼士

1.使用傳統的真空瓶膽的保溫瓶,不用電熱飲水機;用節...

懺悔業障每天都要去做嗎

問: 請問師父,懺悔業障是否在向佛表達所做的業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