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放逸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不放逸】 p0321

此菩薩律儀戒中之不放逸也。瑜伽四十卷六頁云:又諸菩薩住律儀戒,具足成就五支所攝不放逸行。一、前際俱行不放逸行。二、後際俱行不放逸行。三、中際俱行不放逸行。四、先時所作不放逸行。五、俱時隨行不放逸行。謂諸菩薩、於菩薩學正修學時,若於過去已所違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薩前際俱行不放逸行。若於未來當所違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薩後際俱行不放逸行。若於現在正所違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薩中際俱行不放逸行。若諸菩薩先於後時當所違犯,發起猛利自誓欲樂;謂我定當如如所應行,如如所應住;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住;令無所犯。是名菩薩先時所作不放逸行。若諸菩薩、即以如是先時所作不放逸行為所依止,如如行所應行,如如所應住;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住;不起毀犯。是名菩薩俱時隨行不放逸行。

二解瑜伽五十七卷十八頁云:不放逸者:謂修習諸善法,防護不善心。因果相屬故,俱應為彼相。此復有五種應知。一、求財不放逸。二、守財不放逸。三、護身不放逸。四、護名不放逸。五、行法不放逸。

三解瑜伽八十三卷三頁云:不放逸者:謂得信已;於樂出離障礙法中,防護其心。恆常發起善法修習。

四解瑜伽八十三卷九頁云:不放逸者:不舍善軛故。

五解顯揚一卷五頁云:不放逸者:謂總攝無貪無瞋無癡精進為體。依此能斷惡不善法,及能修彼對治善法,斷放逸障為業。如前乃至增長不放逸為業。如經說:所有無量善法生起,一切皆依不放逸根。

六解成唯識論六卷四頁云:不放逸者:精進三根,於所斷修,防修為性。對治放逸,成滿一切世出世間善事為業。謂即四法、於斷修事,皆能防修;名不放逸。非別有體。無異相故。於防惡事修善事中,離四功能,無別用故。雖信慚等,亦有此能;而方彼四,勢用微劣。非根遍策,故非此依。豈不防修是此相用?防修何異精進三根。彼要待此,方有作用。此應復待餘,便有無窮失。勤唯遍策,根但為依;如何說彼有防修用?汝防修用,其相云何?若普依持;即無貪等。若遍策錄;不異精進。止惡進善,即總四法,令不散亂,應是等持。令同取境,與觸何別。令不忘失,即應是念。如是推尋不放逸用,離無貪等,竟不可得。故不放逸,定無別體。

七解雜集論一卷十二頁云:不放逸者:依止正勤無貪瞋癡,修諸善法;於心防護諸有漏法為體;成滿一切世出世福為業。謂由正勤等為先,能修一切善法;及防有漏;是故依此四法,假立不放逸體。有漏法者:謂諸漏、及漏處所、境界。

八解五蘊論三頁云:云何不放逸?謂放逸對治。即是無貪,乃至精進。依止此故;舍不善法,及即修彼對治善法。

九解廣五蘊論六頁云:云何不放逸?謂放逸對治;依止無貪乃至精進,舍諸不善,修彼對治諸善法故。謂貪瞋癡,及以懈怠,名為放逸。對治彼故;是不放逸。謂依無貪無瞋無癡精進四法,對治不善法,修習善法故。世出世間正行所依為業。

十解俱舍論四卷四頁云:不放逸者:修諸善法,離諸不善法。復何名修?謂此於善,專注為性。餘部經中,有如是釋,能守護心,名不放逸。

十一解品類足論一卷三頁云:不放逸云何?謂修善法性。

十二解品類足論三卷一頁云:不放逸云何?謂於斷惡法具足善法中,堅作常作,修習不舍;名不放逸。

十三解集異門論一卷九頁云:云何不放逸?答:若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常習常修,堅著恆作,數修不止;名不放逸。

十四解入阿毗達磨論上七頁云:不放逸,謂修諸善法,違害放逸,守護心性。

上篇:不動地 下篇:不淨觀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四種轉異無明

【四種轉異無明】 p0451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十五頁云:...

往生淨土懺願儀

(書名)一卷,宋遵式集。由無量壽經及稱讚淨土經等諸...

阿梨耶斯那

梵名 ārya-sena。印度梵衍那國之僧。生於西元七世紀頃...

能施安樂

【能施安樂】 p0895   瑜伽三十七卷六頁云:能施安樂...

五果體相

五果者:   一、異熟 異熟何也?異熟習氣為增上緣,...

融通淘汰

(術語)台家所立五時中,般若部之意也。般若與一切之...

緣有緣緣無緣法

【緣有緣緣無緣法】 p1304 發智論十三卷二十二頁云:雲...

非心俱住法

【非心俱住法】 p0716   品類足論六卷十五頁云:非心...

堅固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金剛三昧之異名。智度論四十七...

有無二見(二)

二見者,一有見,二無見。   一、有見 為遍於有之邪...

緇門

緇,黑。僧衣色黑,故稱僧侶為緇流或緇徒。緇門者,緇...

四自侵經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一夙夜不學,二老不止淫...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人就是這麼不同,相似的遭遇,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

天趣之因與果報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這個世間人不求常住的真心...

八難

八難,佛學詞彙。難是講遭受災難、遭遇到困難,這是專...

想到這末世還有阿羅漢,我才不會孤獨

前些天,我領著一個小朋友參訪一座古寺,古寺歷史厚重...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

為何要用別人的福報優點,來虐待自己

我們為什麼會不肯隨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裡有嫉妒的...

惑障、業障和報障

障礙,我們修行的障礙,一般說是願消三障諸煩惱。三障...

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別

我們看到很多非佛教徒,也會做一些慈善事業,他們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