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僧伽〔《神僧傳》卷第七〕

【歷代名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僧伽大師。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唐龍朔初來游此土。隸名於楚州龍興寺。自此始露神異。初將弟子慧儼至於泗洲臨淮縣。信義坊乞地施標。將建伽藍。於其標下掘得古香積寺銘記並金像一軀。上有普照王佛字。居人嘆異雲。天眼先見。吾曹安得不施乎。於是爭求布施。嘗臥賀跋氏家。身忽長其床榻各三尺許。人莫不驚怪。次現十一面觀音形。其家舉族欣慶倍加信重。遂舍宅而建寺焉。由此奇異之蹤變現不一。初伽化行江表止嘉禾靈光寺。彼澤國也。民家漁梁矰弋交午。伽苦敦喻。其諸殺業陷墮於人。宜疾別圖生計。因而裂網折竿者多矣。伽閑而宴息。見神告曰。天方亢陽百姓苗死。身胡藏其懶龍耶。伽曰。為之奈何。神曰。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其如何。伽依之。其夜霆擊異常。質明視之微有紅線脈焉。伽曰。吾與此壤無緣。乃行抵晉陵見國祥寺荒廢。乃留衣於殿梁而去。後人聞異香芬馥。伽嘗記之曰。伊寺有人王重興去三十年後果有僧。俗姓全為檀那矣。通天萬歲中於山陽眾中。懸知嫌鄙伽者。乃昌言曰。吾有五十萬錢奉助功德。勿生橫議。伽於淮岸招呼一船曰。汝有財施吾可寬刑獄。汝所載者剽略得耳。盜依言盡舍。佛殿由是立成。無幾盜敗拘於揚子縣獄。伽乘雲下慰喻言無苦。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昔在長安附馬都尉武攸暨有疾。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聲震天邑。後有疾者告之。或以柳枝拂者。或令洗石獅子而瘳。或擲水瓶。或令謝過。驗非虛設福不唐捐。卻彼身災則求馬。警其風厄則索扇。或認盜夫之錢。或咋黑繩之頸。或尋羅漢之井。或悟裴氏之溺。或預知大雪。或救旱飛雨。神變無方莫測恆度。景龍二年。中宗遣使迎師入內道場。尊為國師。尋出居薦福寺。嘗獨處一室。而頂上有一穴恆以絮塞之。夜則去絮香從頂穴中出。煙氣滿房非常芬馥。及曉香還頂中。又以絮塞之。師嘗濯足人取其水飲之。痼疾皆愈。一日中宗於內殿。語師曰。京邑無雨已是數月。願師慈悲解朕憂迫。師將瓶水泛灑。俄頃陰雲驟起甘雨大降。中宗大喜。詔賜所修寺額以臨淮寺為名。師請以普照王寺為名。蓋欲依金像上字也。中宗以照字是天後廟諱。乃改為普光王寺。仍御筆親書其額以賜焉。至四年三月二日。於長安薦福寺端坐而終。中宗即令於薦福寺起塔漆身供養。俄而大風欻起臭氣遍滿。中宗問曰。是何祥也。近臣奏曰。僧伽大師化緣在臨淮。恐是欲歸彼處。故現此變也。中宗默然心許。其臭頓息。頃刻之間奇香郁烈即以其年五月送至臨淮起塔供養。即今塔是也。後中宗問萬回師曰。僧伽大師何人耶回曰。是觀音化身也。法華經普門品雲。應以比丘比丘尼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此即是也。先師至長安。萬回禮謁甚恭。師拍其首曰。小子何故久留。可以行矣。及師遷化後不數月回亦卒。

上篇:慧安〔《神僧傳》卷第七〕 下篇:惠安〔《神僧傳》卷第七〕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歷代名僧辭典

二斷

(名數)二種之斷惑。緣縛斷,不生斷之稱。...

增上慧所治隨煩惱

【增上慧所治隨煩惱】 p1317 瑜伽六十七卷十一頁云:略...

赴請

又作受請、受齋、訃請。即指僧人應施主之請,而受其供...

五淨居天

淨居,梵名 ?uddhāvāsa,為淨業聖人之所居。(一)指顯...

十喻三昧

法界次第雲十喻:此十通名喻者,借事匹理,以曉迷情,...

大天

梵名 Mahādeva。(一)大眾部之始祖。音譯作摩訶提婆。...

未來界

謂未來五蘊。是名未來界。...

儒童

(術語)梵名磨納縛迦Mānavaka,譯曰儒童。童子之總稱...

鳧鐘

(雜名)周禮曰:鳧氏鑄鐘。考工記曰:鳧氏為鐘,鳧入...

根本印

(術語)諸尊各有根本之印與明。秘藏記私鈔六曰:諸尊...

建聲

(雜名)外道之種類。大日經所說三十種外道中,第四建...

業力

業的力量。善業有生樂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力量。...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

想當官還是要靠積德

在世間法當中,如果有人說誰將會成為考試官,那很多想...

不退心

過去有一個人,雖然沒有人開示他,但因為受世事的折磨...

勿以嗜欲殺身,勿以財貨殺子孫

有些父母、長者非常想不開,就想著要給孩子多留一些錢...

人要自己行走才會真正成長

朋友老丁送兒子去省城上大學,按理說要第二天才能回來...

為什麼受菩薩戒後很容易得到感應加持

這個地方講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從唯識的角度,我們...

衍慈法師:開光的意義

一般人都會聽過佛像開光。每當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

報恩不在於物質,而在於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難報經》,縷述了父母猶其是母...

處世不求無難,謀事不求易成

處世不求無難。 你處在這個世間不要求沒有苦難,沒有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