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淨居天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淨居,梵名 ?uddhāvāsa,為淨業聖人之所居。(一)指顯教中色界第四禪天中之五天,為證聲聞第三果之阿那含果聖者所生之處。又作五不還天、五淨居處、五那含天、五淨居。即:(一)無煩天(梵 Avrha),又作阿惟潘、阿鞞麗舍、阿浮呵那。此天苦樂兩滅,心境不交,則無一切煩雜。(二)無熱天(梵 Atapa),又作阿答和、阿陀波、阿答波。為無一切熱惱之處。(三)善見天(梵 Sudr?a),又作須提舍、修提舍。此天由定慧之中,見十方世界圓遍澄凝,更無塵象及一切沈垢。(四)善現天(梵 Sudar?ana),又作須陀施尼、須提舍那。此天以妙精明見現前,陶鑄一切像而空無障礙。(五)色究竟天(梵 Akanistha),又作阿迦膩吒、阿迦尼吒。此天究盡諸色幾微之處,為色界天最勝之處。據楞嚴經卷九載,上述五天皆橫列在第四禪天中,然彼四禪天僅能聞此五天之名,而不能知見;如世間聖地道場中,多有羅漢所居,而人不能知見。

另據俱舍論卷二十四載,由雜修五品,可感生於五淨居。五品指雜修第四靜慮之五品,即:(一)下品,謂雜修第四靜慮者,初起多念無漏,次起多念有漏,後復起多念無漏,如此旋還,後復漸減,至三心現前,便得靜慮成備。(二)中品,即六心現前。(三)上品,即九心現前。(四)上勝品,即十二心現前。(五)上極品,即十五心現前。如是五品雜修靜慮,可次第感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之五淨居。同論又舉出關於能感之力的兩種說法,即:(一)以無漏勢力熏修有漏,而感生於五淨居。(二)由信、進、念、定、慧等五根,次第增上,以感生於五淨居。

此外,據論事(巴 Kathāvatthu)載,五淨居天人之壽量分別為:無煩天一千劫,無熱天二千劫,善見天四千劫,善現天八千劫,色究竟天一萬六千劫。又據四阿鋡暮抄解卷下載,五淨居之數原為三天,即修提舍(善見天)、須提舍那(善現天)、鞞首陀(梵 Vi?uddha,清淨天),其中清淨天又分為阿鞞麗舍(無煩天)、阿答波(無熱天)、阿迦膩吒(色究竟天)三天,故總為五淨居。[中阿含經卷九、長阿含經卷二十、起世經卷八、首楞嚴經卷九、集異門足論卷十四、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六、卷一七五、順正理論卷六十五]

(二)指密教中位列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東方最北之五尊。又稱五淨居眾、五天子。即:(一)自在天子,配於色究竟天。(二)普華天子,配於善見天。(三)光鬘天子,配於善現天。(四)意生天子,又稱滿意天子,配於無熱天。(五)名稱遠聞天子,又稱遍音聲天子,配於無煩天。[大日經卷四密印品、卷五秘密漫荼羅品、廣大儀軌卷中、大日經疏卷五、卷十三、卷十六] p1150

上篇:五淨 下篇:五瓶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玄覺

(人名)唐玄覺,字明道。溫州永嘉人。初精天台之止觀...

師會

(880~946)(一)五代僧。北燕薊門人,俗姓巨。幼即出...

娑婆

(界名)Sahā,又作沙訶,娑訶樓陀。新雲索訶。堪忍之...

有及非有

【有及非有】 p0543   瑜伽二十八卷三頁云:謂所知境...

愛結

九結之一。略稱結。又作隨順結。結,結縛之義。貪愛縛...

僧伽跋澄

(人名)Saṁgha-varti,譯曰眾現。罽賓國之僧,符秦建...

同品有

因明用語。有,全有之意。因明論式中,全部宗同品或因...

緣起觀

五停心觀之一。又稱因緣觀、緣性緣起觀、觀緣觀。即觀...

現觀智諦現觀依有尋有伺依可得

【現觀智諦現觀依有尋有伺依可得】 p0958 瑜伽七十一巻...

妙法聖念經

(經名)八卷,趙宋法天譯,正法念處經之抄譯。...

惡業

【惡業】 為『善業』之對稱。謂身、口、意所造乖理之行...

有漏種

【有漏種】 p0543   成唯識論二卷九頁云:諸有漏種,...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如是...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一念因果一念覺

因果理論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學佛人對此都不...

【推薦】佛陀的金玉良言

諸行無常: 世間萬象,沒有任何事物是長久永恆不變的...

細微的破綻可能導致失敗

偶爾到朋友辦公室玩,發現在他的案頭上,所有的辦公用...

做惡夢時怎麼辦?念佛號!

我們睡覺做夢,如果你念佛,念菩薩聖號念得靈了,在做...

戴斗笠的地藏菩薩

記得是在八九歲的時候,讀過一個日本民間故事《戴斗笠...

上則盡形壽念佛,下則臨終十念,都能往生

當時淨影慧遠為代表的諸師,對於九品往生的身份都判得...

什麼樣的人才擁有好的命運

《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

發願與發誓

佛教徒常常發願,一般人則常常發誓,那麼發願與發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