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道悅(荊州青溪山)[《續高僧傳》卷三十五]

【歷代名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釋道悅。姓張。荊州昭丘人。十二於玉泉寺出家受戒。安貧苦節。尤能持念大品法華。常誦為業。隨有經戒日誦一卷。人並異之。初智者入於玉泉。未有鐘磬。於泉源所獲怪石一片。懸而擊之。聲響清徹。悅於此寺每誦卷通。扣磬一下。聞者肅然。且其誦聲如清流激韻。聽者忘疲。所以幽明往者屢有祥感。一時患水腹脹如鼓。更無餘求。唯念般若。一夜正誦經次。腹忽如裂水出滂流。及試手尋洪腫頓消。病忽失所。斯所謂轉障輕受者也。昔朱粲賊擾。唯悅守山。盜來求減以惠給餘。更重取煮而不熟。慚而返之。他日又來將加害命。悅坐地不動曰。害吾止此。吾欲自見寺舍取盡。遂放令引路。行數步又坐曰。吾沙門也。非引路之人。浮幻形骸任從白刃。賊奇其高尚也。送還本寺。悅一生不衣蠶衣。唯服麻布。漢陽王至山。睹悅風儀秀眉蘊服。請受戒品。又遺厚供一無所受。王作大布三衣一襲以奉之。因問何不著繒帛耶。答曰。蠶衣損命。乖忍辱之名。布服儉素。表慈悲之相。王曰。仲由不恥夫子見稱。沙門慈忍固其然也。悅步影而食。少差虛嗽。食留一分。以資飛走沉泳之屬。故慈善所熏。或飛來肩上。或浮泊手中。雖衣弊服而絕無蚤虱。時又巡村乞虱養之。誡勿令殺。悅居山五十餘年。春秋七十二矣。終於岩所。永徽中。有人於青溪見一僧。擎錫跣足。自云般若師。言已不見。然生存常誦般若。故人咸號焉。

上篇:德山(益州天敕山)[《續高僧傳》卷三十五] 下篇:慧耀(荊州內華寺)[《續高僧傳》卷三十五]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歷代名僧辭典

二決定義

決定,斷然不易之義。楞嚴經卷二載,如來令阿難甄別真...

(術語)又作炮,奧。悉曇十二母音之第十也。...

東曼陀羅

(術語)胎藏界之曼陀羅也。胎藏界為示本有之理性者,...

三種習氣

【三種習氣】 p0181 成唯識論八卷七頁云:復次生死相續...

雪山偈

(雜名)諸行無常之四句偈也,雪山大士於雪山聞此偈,...

避死經

全一卷。全稱婆羅門避死經。後漢安世高譯。收於大正藏...

極理

(雜語)至極之道理。文句記三之一曰:若言序正俱常,...

發光地

(術語)菩薩十地之第三地。乃本覺之慧光開發位也。...

三衣心念受舍法

亦名:心念受舍三衣法、袈裟心念受舍法 隨機羯磨·衣藥...

語惡行

【語惡行】 p1283 如三惡行中說。 二解 集異門論三卷十...

天眼智證通

(術語)俱舍論二十七敘六通,謂神境智證通乃至漏盡智...

七境界

全稱七種第一義境界。乃諸佛所證所得之境界,計有心境...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吳月支國...

學會不在意

我們常常為一些應當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擾而...

禪師們面對死亡時,是如何的呢

佛經中說,人死之時,四大分離,如生龜脫殼,痛苦不已...

大安法師:寺院辦超度,是否捐錢多功德就大

問: 有些寺院辦超度大法會,分內堂外堂,裡面收費千...

佛開示外道與邪師的辨別法

《佛說金剛心總持論》: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外道六師...

文珠法師《理性感性與覺性》

今天的講題,是理性、感性、與覺性,可分三點來說明:...

佛陀菩提樹下成道

菩薩坐菩提樹下,以慈忍力降伏眾魔。時值二月七日入夜...

即使雨金錢,欲心仍不滿足

即使雨金錢,欲心不滿足。智者知淫欲,樂少而苦多。 世...

善求與惡求

有一段時期,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