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安清(漢雒陽)《高僧傳》卷一

【佛教人物傳】  大字體  護眼色

  安清字世高。安息國王正後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見稱。加又志業聰敏。克意好學。外國典籍。及七曜五行醫方異術。乃至鳥獸之聲。無不綜達。嘗行見群燕。忽謂伴曰。燕雲應有送食者。頃之果有致焉。眾咸奇之。故俊異之聲。早被西域。高雖在居家。而奉戒精峻。王薨便嗣大位。乃深惟苦空。厭離形器。行服既畢。遂讓國與叔出家修道。博曉經藏。尤精阿毗曇學。諷持禪經。略盡其妙。既而遊方弘化。遍歷諸國。以漢桓之初。始到中夏。才悟機敏一聞能達。至止未久。即通習華言。於是宣譯眾經改胡為漢。出安般守意陰持入大小十二門及百六十品。初外國三藏。眾護撰述經要為二十七章。高乃剖析護所集七章譯為漢文。即道地經是也。其先後所出經論。凡三十九部。義理明析。文字允正。辯而不華。質而不野。凡在讀者皆亹亹而不倦焉。高窮理盡性。自識緣業。多有神跡世莫能量。初高自稱。先身已經出家。有一同學。多嗔。分衛值施主不稱。每輒懟恨。高屢加訶諫終不悛改。

  如此二十餘年。乃與同學辭訣雲。我當往廣州畢宿世之對。卿明經精勤不在吾後。而性多瞋怒。命過當受惡形。我若得道必當相度。既而遂適廣州值寇賊大亂。行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刃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負卿故遠來相償。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時意也。遂申頸受刃。容無懼色。賊遂殺之。觀者填陌。莫不駭其奇異。既而神識。還為安息王太子。即今時世高身是也。高游化中國宣經事畢。值靈帝之末關雒擾亂。乃振錫江南。雲我當過廬山度昔同學。行達亭湖廟。此廟舊有靈威。商旅祈禱乃分風上下各無留滯。嘗有乞神竹者。未許輒取。舫即覆沒。竹還本處。自是舟人敬憚莫不懾影。高同旅三十餘船奉牲請福。神乃降祝曰。船有沙門可便呼上。客咸驚愕。請高入廟。

  神告高曰。吾昔外國與子俱出家學道。好行布施。而性多瞋怒。今為亭廟神週回千里並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豐。以瞋恚故墮此神報。今見同學悲欣可言。壽盡旦夕。而丑形長大。若於此舍命穢污江湖。當度山西澤中。此身滅後恐墮地獄。吾有絹千疋並雜寶物。可為立法營塔使生善處也。高曰。故來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異眾人必懼。高曰。但出眾人不怪也。神從床後出頭。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長短。至高膝邊。高向之梵語數番讚唄數契。蟒悲淚如雨須臾還隱。高即取絹物辭別而去。舟侶颺帆。蟒復出身登山而望。眾人舉手然後乃滅。倏忽之頃便達豫章。即以廟物造東寺。高去後神即命過。

  暮有一少年。上船長跪高前受其咒願。忽然不見。高謂船人曰。向之少年。即亭廟神。得離惡形矣。於是廟神歇末無復靈驗。後人於山西澤中見一死蟒。頭尾數里。今潯陽郡蛇村是也。高後復到廣州。尋其前世害己少年。時少年尚在。高經至其家。說昔日償對之事。並敘宿緣。歡喜相向雲。吾猶有餘報。今當往會稽畢對。廣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資供。隨高東遊遂達會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亂。相打者誤著高頭應時隕命。廣州客頻驗二報。遂精勤佛法具說事緣。遠近聞知莫不悲慟。明三世之有征也。高既王種西域賓旅。皆呼為安侯。至今猶為號焉。天竺國自稱書為天書。語為天語。音訓詭蹇與漢殊異。先後傳譯多致謬濫。唯高所出為群譯之首。安公以為。若及面稟不異見聖。列代明德咸讚而思焉。餘訪尋眾錄。紀載高公互有出沒。將以權跡隱顯應廢多端。

  或由傳者紕繆致成乖角。輒備列眾異。庶或可論。案釋道安經錄雲。安世高以漢桓帝建和二年至靈帝建寧中二十餘年譯出三十餘部經。又別傳雲。晉太康末。有安矦道人。來至桑垣。出經竟封一函於寺雲後四年可開之。吳末行至楊州。使人貨一箱物以買一奴。名福善。云是我善知識。仍將奴適豫章。度亭廟神。為立寺竟。福善以刀刺安侯脅。於是而終。桑垣人乃發其所封函財理自成字雲。尊吾道者居士陳慧。傳禪經者比丘僧會。是日正四年也。又庾仲雍荊州記雲。晉初有沙門安世高度亭廟神。得財物立白馬寺於荊城東南隅。宋臨川康王宣驗記雲。蟒死於吳末。曇宗塔寺記雲。丹陽瓦官寺。晉哀帝時沙門慧力所立。後有沙門安世高。

  以亭廟餘物治之。然道安法師。既校閱群經詮錄傳譯。必不應謬。從漢桓建和二年。至晉太康末。凡經一百四十餘年。若高公長壽或能如此。而事不應然。何者。案如康僧會注安般守意經序雲。此經世高所出。久之沈翳。會有南陽韓林穎川文業會稽陳慧。此三賢者信道篤密。會共請受。乃陳慧義。餘助斟酌。尋僧會以晉太康元年乃死。而已雲此經出後久之沈翳。又世高封函之字雲。尊吾道者居士陳慧。傳禪經者比丘僧會。然安般所明盛說禪業。是知封函之記。信非虛作。既雲二人方傳吾道。豈容與共同世。且別傳自云。傳禪經者比丘僧會。會已太康初死。何容太康之末方有安侯道人。首尾之言自為矛盾。正當隨有一書謬指晉初。於是後諸作者。或道太康。或言吳末。雷同奔競無以校焉。既晉初之說尚已難安。而曇宗記雲。晉哀帝時。世高方復治寺。其為謬說過乃懸矣。

上篇:僧盛(梁京師靈曜寺)《高僧傳》卷八 下篇:支孝龍(晉淮陽)《高僧傳》卷四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人物傳

三劫

1、三大阿僧祇劫的簡稱,又名三無數劫,即菩薩修行成佛...

生般涅槃

【生般涅槃】 p0478 俱舍論二十四卷三頁云:言生般者,...

五種一乘

(名數)別教一乘,同教一乘,絕想一乘,佛性平等一乘...

於諸法智無有疑惑

【於諸法智無有疑惑】 p0750   佛地經論二卷三頁云:...

八敬得

又作受重法得、八法得、師法得、敬重得、敬得、八不可...

勝義空

【勝義空】 p1103 顯揚十五卷十一頁云:今且分別勝義空...

掌珍論

(書名)具名大乘掌珍論,一卷,清辯菩薩造,唐玄奘譯...

避惡眾生法

子題:避非人法、驅諸畜法、拾虱法、咒蛇法、窗向、籠...

有貪心

據俱舍論卷二十六載,與貪相應及貪所繫屬之心,稱為有...

翻譯四例

指翻譯佛經之四種原則。依翻譯名義集卷六唐梵字體篇所...

涅槃宮

(譬喻)涅槃為眾聖之所游,故譬之於宮殿。俱舍論三十...

別解脫律儀所攝業

【別解脫律儀所攝業】 p0689   集論五卷七頁云:別解...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如...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斷煩惱的一個重要的關鍵

佛陀提出了四種譬喻來解答富樓那尊者心中的疑惑。兩種...

原來不打妄想是非常快樂的

未到地定跟初禪相貌的差別,這以下講的很清楚:謂由心...

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

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不...

聖嚴法師:如何祈福才能有福

社會由於迅速轉型而隱藏了種種危機,總括來說有以下三...

容易發怒,乃福氣淺薄之人

韓忠獻公曾經說:無論遇到君子或小人,都應當誠懇對待...

學會挖人生的牆角

修行就是這樣過來的,就是天天這樣不停打架,在神聖和...

明代四大高僧之蓮池大師

蓮池大師明朝聖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號蓮池。...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