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十二見 其六 釋六十二見

【佛學次第統編】  大字體  護眼色

  六十二見所立之六十二論,下分釋之。
  一、常論四:
   一、外道入禪定,得憶識過去二十劫以來之事,而計其中之眾,為常住不滅也。
   二、某外道憶識過去四十劫以來之事,計之為常住也。
   三、某外道憶識過去八十劫以來之事,計之為常也。
   四、某外道以捷疾智或天眼,計現在之眾生及世間為常住也。
  二、亦常亦無常四:
   一、自梵天沒而來生於人間,得宿住智,觀前之來處,言彼大梵天王自然而有,一向是常,我等為彼所化,故為無常。
   二、彼天眾為戲笑放逸,失定而沒,落於此土者,後得宿住智,知前之來處,計曰,彼眾之不戲笑放逸者,在彼為常住,我等戲笑,故致此無常。
   三、彼天眾生欲染之心者,為之失定而沒,在於無間,後得宿住智。計言彼天眾之無相無染者為常住,我等生欲染之心,乃致此生死無常。
   四、某人以捷疾智,分別思量,計我及世間為常無常也。
  三、邊無邊四:
   一、有人入定,觀世間有邊際,而起邊見。
   二、有人入定,觀世間無邊際,而起無邊見。
   三、有人入定,觀世間之上下有邊,四方無邊,或四方有邊,上下無邊,起亦有邊亦無邊之見。
   四、有人以捷疾智,觀察世間,起非有邊非無邊之見。
  四、種種之四者。
   一、有人自不知世間有報無報,而他人來問此事,恥以不知答之,強隨自己之所解而答之也。
   二、有人自不知有他世無他世,而有人來問此事,若記別有無,則恐為妄語。反問於彼,而隨彼之所見,答以如是也。
   三、有人不知善與非善之法,而有人來問此事,以非善非惡答之也。
   四、有人自愚鈍不知他之問,他若有問,則隨他之言而答之也。
  世有四種之人,於他問而住於如此見解,是為種種論之四見,瑜伽論名為不死矯亂論,外道所事之天,名不死。事不死天者,遇他人問不死天之事。一種人以怖己之無知故,一種人以心有諂曲故,一種人以心懷恐怖故,一種人以愚鈍故,為種種矯亂之答也。
  五、無因見論二:
   一、有人先自無想天中,生於人間,後修禪定,見前生之無想無心,世間無因而計為有也。
   二、有人以捷疾智分別之,世間無因而執為有也。
  六、有想論十六。
   一、計我終於此而後有色身,有想念。
   二、計無色身,唯有想念。
   三、計亦有色有想,亦無色有想。
   四、計非有色有想,非無色有想。
  是為以想對色之四句:
   五、計我死於此,而後有邊際,有想念。
   六、計無邊際,有想念。
   七、計亦有邊有想,亦無邊有想。
   八、計非有邊有想,非無邊有想。
  是為以想對邊無邊之四句:
   九、計我終於此,而後有苦有想。
   十、計有樂有想。
   十一、計亦有苦有想,亦有樂有想。
   十二、計非有苦有想,非有樂有想。
  是為以想對苦樂之四句:
   十三、計我死於此,而後有一想。
   十四、計有若干想。
   十五、計有小想。
   十六、計有無量想。
  是為以想對多少之四句。
  七、無想論八。
  無想對於色身四句:
   一、我終於此後,有色而無想。
   二、亦無色亦無想。
   三、亦有色無想,亦無色無想。
   四、非有色無想,非無色無想。
  無想對於邊無邊四句:
   五、我終於此後,有邊際而無想。
   六、無邊無想。
   七、亦有邊無想,亦無邊無想。
   八、非有邊無想,非無邊無想。
  彼既為無想論,故無對苦樂之四句,亦無對多少之四句,以是皆為有想上之見解故也。
  八、非有想非無想八。
   對於色四句,對於邊四句,皆同無想論,亦無苦樂之四句,多少之四句,以亦非想非無想故也。
  九、斷滅七:
   一、我今此身為四大所成,父母所生,衣食之所養,是為無常,終歸於斷滅。
   二、我今此身,不得滅盡,生於欲界天,乃終斷滅。
   三、欲界天之身,未得滅盡,至於色界天,諸根具足,彼之報盡,竟歸於斷滅。
   四、在色界地中,未得滅盡,生於無色界之空無邊處,而可斷滅。
   五、在空無邊處中,未得滅盡,在生於識無邊處,而可斷滅。
   六、在識無邊處中,未得滅盡,生於無所有處,而後可滅盡。
   七、無所有處中,尚不可滅盡,生於非想非非想處,彼之非想報盡,斷滅無餘。
  十、現在泥洹五:
   一、有人言我今此身泥洹,何則?我於現在之五欲自恣受快樂,此身即是泥洹,過之更無泥洹,是指欲界為泥洹也。
   二、有人指色界之初禪天為泥洹。
   三、有人指色界之第二禪天為泥洹。
   四、有人指色界之第三禪天為泥洹。
   五、指色界之第四禪天為泥洹。

上篇:六十二見 其五 下篇:一百八見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學次第統編

科儀

(術語)銷釋金剛科儀會要註解一曰:科儀者,科者斷也...

法匠

指法門之師匠。法門名德能成就弟子之戒、定、慧三學,...

嚴護

莊嚴擁護之意,如謂嚴護其法。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

一真法界

唯一真實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諸佛平等的法身,從...

五蘊(二)

法界次第云:名色開之為五陰。所以開為五陰者,以惑者...

支愍度

晉代僧。又作支敏度。為般若學派六家七宗之一心無宗之...

三牟提耶

(雜語)Samudaya,譯曰集。四諦中之集諦。說見賢愚經...

同分彼同分

云何同分彼同分?幾是同分彼同分?為何義故觀同分彼同...

瓶水

(譬喻)師資傳燈,譬如瀉瓶水於瓶也。涅槃經四十曰:...

五眾

(名數)五蘊之舊譯,舊譯曰五隱,五眾。眾為和集之義...

五海十智

(名數)諸佛如來對於五海而發十智也。五海者,一、一...

梵心

(術語)修梵行之心也。修四梵行或禪定則生於無色界,...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觀想的供養能否得到真實的福報

很多學佛修行的人,初學佛的時候總是有所求的,或是希...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

世間人為了傳宗接代,夫婦之道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以佛...

諸根寂靜的難陀

難陀尊者在舍衛城象華園中,靜坐思惟:能值佛出世,且...

斷除淫慾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預記末法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

對治眾生的「十惡輪」

《地藏經》裡,佛跟地藏菩薩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

心量越大的人,越能成就大事

我們要在生活當中體驗什麼是發菩提心。自己真正發了菩...

衹要發堅固心和長遠心,就可成功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易者,衹要你放得下,...

法會中為何有紅黃兩種牌位

佛教法會中經常會見紅色、黃色兩種牌位,它們是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