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中國佛教傳記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Zhongguofojiaochuanji

  中國佛教僧人列傳。初見於魏晉南北朝。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①別傳。個別高僧的單篇傳記;②類傳。同類高僧傳記的結集,如西行求法的高僧,高逸超群的大德;或一山一寺的僧人和某宗某派的大師;③總傳。屬綜合性的僧傳,它幅度寬廣,時代綿長,收列人物眾多,記述某一歷史時期佛教界代表人物各種錯綜複雜的活動情況。此三種類型的佛教傳記,對佛教的盛衰,經典的翻譯和註釋,宗派的建立,學說的傳播,以及典章制度、寺宇建築、國際間佛教交往等等都有所記述,為研究中國佛教發展史保存了豐富的資料。

  別傳 《高僧法顯傳》 亦稱《歷游天竺記傳》、《佛國記》、《法顯行傳》、《法明游天竺記》(避唐中宗李顯諱,易「顯」為「明」)。東晉法顯撰。1卷。為中國古代僧人記載留學印度的第一部旅行記。記載5世紀初印度、斯里蘭卡和西域各國的里程方位、山川形勢、文化藝術、風土民情等,而以佛教的事蹟為主。但在傳抄中有脫落訛誤處。

  《天台智者大師別傳》 隋灌頂撰。1卷。智者大師是智顗的稱號。其弟子灌頂據平日追隨所見及訪問故老,撰成此書。書中將智顗的家世、出家學道、修持弘法的經歷,居瓦宮寺、天台山受到朝野尊奉的情況,以及與皇室的交往、神通感應等,作了詳盡的記述。

  《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 亦稱《護法沙門法琳別傳》、《釋法琳別傳》、《琳法師別傳》、《法琳別傳》等。唐彥棕撰。3卷。作於《續高僧傳·法琳傳》之後。以紀年為綱,將法琳的生平事蹟、作品及有關詔、序等均包羅無遺,而以作品為主,以佛道鬥爭為重點。其中紀年和紀事,均可補《續高僧傳·法琳傳》之不足。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亦稱《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三藏法師傳》、《慈恩傳》等。10卷。唐慧立本、彥宗箋,記玄奘生平事蹟。因玄奘長期居住大慈恩寺,時人尊之為慈恩寺三藏法師。原5卷,垂拱四年(688)彥悰箋為10卷。前5卷記玄奘出家及到印度求法經過,大致依據《大唐西域記》;後5卷記回國後譯經情況,敘述受到太宗、高宗的禮遇和社會的尊崇等,尤以所上表啟為最多。其所記古代西域、印度及唐初以長安為中心的文化宗教情況,是極為寶貴的歷史資料。但書中玄奘的生年,沒有明白標出,為其不足處。此傳古代有回鶻文譯本,現存寫本殘卷,1930年出土於新疆。近現代以來,先後有法語、英語和日語譯本等行世。

  《曹溪大師別傳》全稱《唐韶州曹溪寶林山國寧寺六祖惠能大師傳法宗旨、並高宗大帝敕書兼賜物改寺額、及大師印可門人、並滅度六種瑞相、及智藥三藏懸記等傳》。1卷。無撰人名。寫作時間當在唐建中二年(781)前後。記載求那跋摩、智藥、真諦等的懸記;詳述惠能的家世、出家、得法、傳戒,開東山法門以及表辭帝召、臨寂時說傳法袈裟不再傳等事蹟。對後來的傳記、《壇經》、燈錄等有較大影響,為研究禪宗史的重要資料。

  《唐大薦福寺故寺主翻經大德法藏和尚傳》 亦稱《法藏和尚傳》、《華嚴宗主賢首國師傳》、《賢首國師別傳》、《賢首傳》等。新羅崔致遠撰。1卷。作者據零散記載,聯貫成篇。全書以十心為類,即族姓廣大心、遊學甚深心、削染方便心、講演堅固心、傳譯無間心、著述折伏心、修身善巧心、濟俗不二心、垂訓無礙心、示滅圓明心。從十方面對法藏的言行、成就作了系統的論述,並作解釋。所引用的詔文及附錄閻朝隱的《康藏法師碑》,為研究法藏的重要史料。

  《智者大師別傳注》 宋曇照撰。2卷。作於宋宣和三年(1121)。為解釋灌頂所譔《天台智者大師別傳》之書。曾引用廣福寺智湛所作箋註;參照《國清百錄》、《續高僧傳·智顗傳》、《玉泉行狀碑》、《功德疏碑》、張相公《關王祠記》、《南史》、《隋書》等;詢問住過玉泉寺曾讀殿壁記錄的行腳僧。解釋清楚,考證詳盡,對不同說法,並存注中。

  《明刊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 亦稱《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布袋和尚傳》、《彌勒傳》等。1卷。為明人所集,無編輯人名。有元曇噩所作的傳和明廣如所寫的後序。布袋和尚名契此。曇噩在此傳中記契此的生平事蹟,對《宋高僧傳·契此傳》有所補充,並詳記宋人、元人的崇奉。廣如又據列傳、語錄,將契此的事蹟和語句匯而為後序。卷末附有《五燈會元》卷二的《布袋和尚傳》。

  《宗喀巴大師傳》法尊譯述。全書分五章。對宗喀巴的誕生、出家、入藏學法、講學弘法、學密修持、建立律儀、廣弘聖教以及與藏王的交往、神通感應等一生的事蹟,作了詳盡的記述。最後略錄名高望重的諸大弟子及其正法傳承、密法傳承等。為研究宗喀巴佛學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

  現存別傳散見於各家文集者尚多。亡佚的還有57種。

  類傳《比丘尼傳》簡稱《尼傳》。梁寶唱撰。4卷。為中國最早總括諸尼為傳之書。作者博采碑頌,廣搜記集,訊之傳聞,訪之故老,詮序始終而成。起於西晉建興(313~316)年間,終於梁天監十五年(516)。依時代為序分卷,晉代13人,宋代23人,南齊15人,梁代14人。另附見51人,大都是江浙地區的比丘尼,中原和邊遠地區較少。此書所記諸尼未作分類,但從傳中仍可看出有法師、律師、禪師、神力、苦節、經師等區別。《自序》稱全書「不尚繁華,務存要實」。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亦稱《西域求法高僧傳》、《求法高僧傳》等。唐義淨撰。2卷。原題「沙門義淨從西國還在南海室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撰寄歸併那爛陀寺圖」。系作者於天授二年(691)在室利佛逝撰成,委託大津送回長安的。依西行年代先後編次,記唐初至義淨訪印期間到印度求法的諸僧56人的事蹟。卷末附有永昌元年(689)隨同前往的貞固等4人傳,最後為義淨本人的自傳。求法僧中有不少交州、愛州、新羅、高麗人。以記載他們留學期間的情況為中心,並在《慧輪傳》中詳記當時印度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的規模、制度等,惜原附在本書的寺圖已不傳,難以窺其全貌。所記去印路線有陸海兩途,所到國家有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阿富汗、尼泊爾、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所學內容有因明、俱舍、戒律、中觀、瑜伽等。記述有關古印度、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歷史、風俗等情況,具有珍貴的歷史資料價值。有法語、日語譯本行世。

  《東林十八高賢傳》又名《蓮社高賢傳》。1卷。未署作者姓名。北宋熙寧(1068~1077)年間,經陳舜俞粗加刊正;大觀初年(1107),沙門懷悟復為詳補;最後又歷考《廬山集》、《高僧傳》及晉宋史,依懷悟本再作補治,始成定本。收錄晉宋時以慧遠為首的僧人居士18人的事蹟。卷首有黃汝亭《序》,傳後附《百二十三人傳》和《不入社諸賢傳》兩篇,另有原《跋》和王謨《跋》各一篇。北宋元豐三年(1080),李伯時作《蓮社十八賢圖》,冠於傳前;次年李沖元作記,附於傳後。為研究東林蓮社的重要參考資料。

  《禪林僧寶傳》簡稱《僧寶傳》。北宋惠洪撰。30卷。主要紀事,亦收錄一些機緣語句,是介於僧傳和燈錄之間的一種體裁。作者不滿意曇穎的《五家傳》,乃博采別傳遺編,參以耆年宿衲的言論,增添嘉祐以後雲門、臨濟兩家的傑出禪師。於北宋宣和二年寫成自五代到北宋政和末81人的傳記。其中屬青原法系的11人,曹洞10人,臨濟17人,雲門15人,法眼5人,溈仰1人,黃龍15人,楊岐4人,其餘人法系不明。最初刊本是宣和六年本,有侯延慶序。寶慶三年(1227),杭州刻本有張宏敬序。此書融會眾說,陶鑄成文,自成一家之言,後人多目之為「叢林之扶風龍門」。後來的僧傳、燈錄常加引用。現在通行的是嘉興續藏本、影印續藏經本、南京刻本。

  《補禪林僧寶傳》 宋慶老(號舟峰庵主)撰。1卷。載法演、悟新、懷志三人傳,傳後有讚。因悟新卒於政和五年(1115),時間最遲,故名補傳。體裁和前傳同,詞章華贍,文字典雅,可與前傳媲美。宋代即附在前傳後面流通。

  《僧寶正續傳》 南宋祖琇撰。7卷。前6卷載北宋仁宗至南宋孝宗初約100多年間,羅漢南至黃龍震28位禪師的事蹟,以機緣語句為主,有的傳後有讚。其中曹洞、臨濟各1 人,黃龍、楊岐各13人。第7卷《德山木上座傳》與《臨濟金剛王傳》是兩篇寓言。另有《代古塔主與洪覺范書》是批評《禪林僧寶傳》卷十二《承古傳讚》的。其中正賢、宗杲、道震三人的傳,為後來所增。

  《天台九祖傳》南宋士衡編。1卷。所錄凡天台宗九世祖師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智威、慧威、玄朗、湛然的傳記。龍樹傳系根據《付法藏因緣傳·龍樹傳》而來;慧文傳依《摩訶止觀》第一上的文字敷衍成篇,甚為簡略。其他則均依據《續高僧傳》和《宋高僧傳》加以刪節或增補而成。書中間有音義、註釋,係編者所加。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南宋元敬、元復撰。1卷。相傳西湖瑪瑙寶勝寺在南宋紹定六年(1233)創建一高僧閣,供奉曾在杭州各寺居住的晉、南齊、隋、唐、五代、宋諸代高僧30 人,摘錄梁、唐、宋《高僧傳》、《五燈會元》以及《釋門正統》和有關碑誌等所載的內容,加以讚述。其圖像繪在閣上,事略則刊版印行,即成此書。

  《神僧傳》 明成祖朱棣編。9卷。《序》曰:「神僧者,神化萬變,而超乎其類者也。」全書采輯中國曆代佛教史傳中所載的「神僧」傳記,諸如梁、唐、宋《高僧傳》、《禪林僧寶傳》、《五燈會元》等,自東漢摩騰至元初膽巴,共208人。在排列次序上,把晉僧群列在齊、周之後,隋岑闍黎列於唐代之後。

  《續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明祩宏輯。1卷。為續元敬之書,只載明僧慧朗、梵琦、景隆、本善、雪庭5人小傳,無讚。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清自融撰。15卷。門人性磊補輯。康熙三年(1664)成書。記南宋建炎元年(1127)到清順治四年(1647)500多年間禪僧97人的傳記94篇(卷二道祖、世奇2人合傳,卷十梵琦、智及、曇噩3人合傳)。其中宋僧45人,元僧15人,明僧37人,絕大部分屬臨濟、曹洞兩宗。自融搜集資料歷時20餘年,成傳53篇,性磊補輯41篇。卷末明廣真傳1篇,為此書康熙二十四年重刊後次年拾遺所補。

  《法界宗五祖略記》清續法輯。1卷。康熙十九年成書。記華嚴宗初祖法順、二祖智儼、三祖法藏、四祖澄觀、五祖宗密五人傳記。各傳分別依據《華嚴經懸談會玄記》、《華嚴經疏演義鈔》、《法藏和尚傳》與《宋高僧傳·法藏傳》、《清涼國師傳》(也包括《華嚴經懸談會玄記》)、《景德傳燈錄》卷十三及《宋高僧傳》卷六等有關資料編寫而成,內容比較翔實而有條理。

  《居士傳》清彭際清編述。56卷。始寫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成書於四十一年。大都依據正史僧傳及諸家文集、諸經序錄、百家雜說等加以刪削而成。收錄從東漢至清乾隆年間歸佛的居士事蹟,有列傳56篇,正傳227人,附見77人。有的傳後有著者和汪大紳等所作讚文。

  《善女人傳》清彭際清編述。2卷。成書在《居士傳》後。大部分采自歷代史書、僧傳及諸家文集、諸經序錄、百家雜說等,亦有自己見聞所及。收錄自晉以來至清乾隆年間善女人共正傳138人,附見9人。傳後標有所據原書之名。

  《蓮宗九祖傳略》清悟開撰。1卷。道光四年(1824)成書。首有自序,末有悟靈跋。系摘編各書成一編,每傳之後附按語。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七人傳,大抵據《佛祖統紀·淨土立教誌》中蓮社七祖事蹟,刪節並增補各人作品、言論而成;《祩宏傳》據《古杭雲棲蓮池大師塔銘》及《雲棲本師行略》寫成;《實賢傳》據《省庵法師傳》及《勸發菩提心文》等撰成。同治四年(1865),鄭澄德撰《際醒傳》,稱蓮宗十祖,附刻九祖傳後,了因作跋,書名改稱《蓮宗十祖傳略》。有清代刻本。

  《續比丘尼傳》 震華編述。6卷。初稿於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散失。後又追憶前作,於1939年成書。收錄自梁、陳、北齊、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以至民國比丘尼201人,附見47人。所引資料,大都未註明出處,難以稽考;而所收的人,也失之過寬,有欠嚴謹。

  亡佚的類傳尚有23種。

  總傳 《名僧傳》梁寶唱撰。原30卷,序目1卷。今佚。現存有日僧宗性於1235年所錄的摘抄本,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書的目錄;第二部分節錄原文片斷;第三部分為要點的條目。原書成於梁天監十三年(514)。分法師、律師、禪師、神力、苦節、導師、經師七科,每科外國僧人在前,中國僧人居後。其中外國法師 4卷,分一般法師和神通弘教二類,中國法師13卷,分高行、隱道和一般法師三類;律師1卷,禪師2卷,神力1卷,不分類;苦節7卷,分兼學、感通、遺身、宗索、尋法出徑、造經像、造寺塔7類;導師、經師各1卷,不分類。正傳記東漢、吳、晉、後秦、北魏、宋、齊七代名僧425人。其中有80餘人為《高僧傳》所無。它是最早出現分科的綜合僧傳,對以後《高僧傳》的編纂頗有影響。

  《高僧傳》簡稱《梁傳》、《皎傳》。梁慧皎撰。14卷(內《序錄》1卷)。本書在前人資料的基礎上,彌綸群言,分科布局,采各家之長寫成。體裁為類傳體。分為譯經、義解、神異、習禪、明律、遺身、誦經、興福、經師、唱導十科。記錄漢、魏、吳、晉、北魏、後秦、宋、齊、梁僧人257人,附見274人。前八科之末均有論有讚,末兩科有論無讚。書末附有王曼穎《與皎法師書》和作者答書。

  《續高僧傳》又稱《唐高僧傳》,簡稱《唐傳》、《續傳》。唐道宣撰。30卷。為繼慧皎《高僧傳》之作。書初成於貞觀十九年(645),而其所載實止於麟德二年(665)。自序稱,正傳331人,附見160人。後20年間,又續有增補,成《後集續高僧傳》10卷。隨後兩書合併,卷數仍作30。而所記高僧有正傳498人,附見229人。所據資料較廣,自稱「或博諮先達,或取訊行人,或即目舒之,或討譬集傳。南北國史,附見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志行,舉其器略」。分為譯經、義解、習禪、明律、護法、感通、遺身、讀誦、興福、雜科等十科。每科之後,有論無讚。《高僧傳》不錄在世人物,此書則將當時名望較高的在世僧人如慧淨、慧休、法沖等均編寫入傳。

  《宋高僧傳》亦稱《大宋高僧傳》,簡稱《宋傳》。北宋讚寧撰。30卷。太平興國七年(982),作者奉敕與弟子顯忠、智輪從事撰述,端拱元年(988)成書。至道二年(996)又修理增補,始成定本。作者廣采各方面的資料,尤以碑文塔銘為最多。記述自唐(高宗時)、後梁、後唐、後漢、後周至宋六朝僧人,並補充南朝宋、後魏、陳及隋前傳所遺留的,計正傳531人,附見126人。全書分十科,名目體制與《續高僧傳》同,每科之後有論。其中習禪的篇幅較多,禪宗各派重要人物除雲門宗創立者文偃外,皆有專傳;禪宗內部鬥爭事蹟,如「南頓北漸」之爭等,亦不加隱諱。對律宗內部南山、相部、東塔三家的爭執,書中亦曾提及。《譯經編》載有譯經六例,譯場的設官分職等,是譯經史上的重要文獻。

  《新修科分六學僧傳》簡稱《六學僧傳》。元曇噩撰。30卷。系根據梁、唐、宋三部《高僧傳》重編的一部僧傳。但在分合、次第、歸類上與上述三傳頗有出入。至正九年(1349)開始編輯,二十三年成書。以慧、施、戒、忍辱、精進、定六學分類,與舊的十科分法不同。六學中每學又分二科,合為十二科,即譯經、傳宗、遺身、利物、弘法、護教、攝念、持志、義解、感通、證悟、神化。不計附傳,共著錄1270人。六學下各有小引,說明立科宗旨,每科後有讚言,作為一科總結。

  《明高僧傳》亦稱《大明高僧傳》,簡稱《明傳》。明如惺撰。8卷(《龍藏》作6卷)。萬曆四十五年(1617)成書。據稱作者在萬曆二十八年校刊《金湯編》時,涉獵史志文集,見到一些名僧的碑傳,因而隨喜錄出。似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只為南宋至明萬曆間部分僧人立傳。全書分譯經、解義、習禪三科。共正傳112人,附見69人。每科後無「論」,有的傳後有「系曰」一段文字,表達作者的觀點。

  《補續高僧傳》明明河撰。26卷。作者遍游齊、魯、燕、趙、湘、贛、閩、浙等地名山古剎,於荒堙殘碣間,搜剔碑刻,並托同學讀徹於兩廣、雲南代為搜輯資料。其後又參閱曹能始的藏書。歷30年,數易其稿;臨終又囑其弟子道開繼承其業。到清順治四年大致告竣。記載唐至明萬曆末的高僧事蹟,故名「補續」。全書分為譯經、義解、習禪、明律、護法、感通、遺身、讚誦、興福、雜科等十科。正傳549人,附見75人。在體例上,除附傳外,尚有2~3人合為一傳的合傳體。在習禪一部分傳後有「系曰」,為作者的評論;其他篇中有些傳後有「明河曰」按語,當是準備作「系曰」的底稱;在某些傳後尚有不署名的按語和引用的參考資料,似是道開所加。

  《重編八十八祖道影傳讚》亦稱《諸祖道影》、《諸祖道影傳讚》、《祖師傳讚》、《八十八祖傳讚》等。明德清撰,高承埏補。4卷。卷首及附錄各1卷。明代宮中藏有諸祖道影88幀,洪武元年(1368)傳摹供奉於南京牛首山祖堂。萬曆十二年真可禪師請名畫家丁雲鵬臨摹三堂,分置五台、峨眉、南嶽等處。後畫家史宷再摹成冊。泰昌元年(1620)德清纂成小傳,各系以讚。崇禎五年(1632)錢應金去其像,以傳讚付梓,但僅77人。十七年,高承埏補寫11人的傳讚,編為4卷。以禪宗大師為最多,並將天台宗十七祖、慈恩宗三祖、律宗九祖、華嚴宗五祖、密宗五祖的名號附在唐代各宗教主的後面。卷二慧遠傳後,還附有蓮宗十祖讚。卷首1卷為各家所寫的序、題辭及目錄;附錄1卷是高承埏所寫祩宏、真可、德清三人和附入的圓信的傳讚。全書除明代數傳外,其他均據燈錄、《佛祖統紀》等編成。

  《高僧摘要》清徐昌治編輯。4卷。順治十一年成書。按道高、法高、品高、化高四門,摘要敘述歷代高僧的事蹟。道高自東漢至清42人(居士1人不計在內),法高自晉至清43人;品高自晉至清47人;化高自東漢至清41人。資料大多采自4部高僧傳。全書以禪門宗師最多。

  《三十二祖傳讚》清世宗胤( ) 撰。1卷。作者自雍正十一年(1733)二月起,每月朔望繪一古德像,並親筆系讚於像的上方,刻石藏於宮內。到十三年去世時,共繪僧肇、寶誌、慧思等像 32幅,而以禪師為最多。乾隆九年,高宗將像裝潢成軸,賜給武林理安寺。二十四年實月編輯《理安寺誌》時將傳讚載在首冊,但未單行。1918年印光始在每一傳前標列名題,刊刻別行。此書以像、讚為主,傳較短小,一般均在500字左右。32人中,除文偃、通琇外,都載有雍正時的封號。有民國揚州藏經院刻本。

  《新續高僧傳四集》喻謙編。66卷。1919年應北京法源寺道階等請而編纂,歷時五載,1923年完成。本書以《明高僧傳》為藍本,引用燈錄、傳記、山誌、寺志、文集等64種,又參考各省通誌、縣誌、宋、遼、金、元諸史及各家語錄,資料豐富。但《卐續藏經》中有關史傳的材料均未加引用。記載自宋初至清末近1000年間的高僧事蹟,分為譯經、義解、習禪、明律、護法、靈感、遺身、淨讀、興福、雜識十科。正傳771 人,附見617人。此外卷首1卷。附有引用書目等。全書在時代排列上把遼、金夾入北宋、南宋之間;傳中人物有重複也有疏漏。有民國鉛印本。

  亡佚的總傳尚有12種。

上篇:講經文 下篇:中國佛教經錄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受菩薩戒有真實防護等及非真實防護等

【受菩薩戒有真實防護等及非真實防護等】 p0733   瑜...

剎利水澆頭王

亦名:水澆頭、灌頂王 含注戒本·九十單提法:「水澆者...

銘文

(雜語)銘於金石或圖像之文也。【又】心腑可銘之要文...

出入息

出息與入息之合稱。出息為呼氣,入息為吸氣。摩訶止觀...

東晉佛教

東晉佛教是從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到恭帝元熙二年(4...

緇黃

為僧侶與道士之併稱。因僧侶著緇服,道士戴黃冠,故二...

研求

【研求】 p1039 瑜伽八十九卷八頁云:現行遮逼,有所乞...

十弟子

(儀式)如來有十大弟子,此後大法會之大導師或灌頂式...

非量

因明用語。又作似量。三量之一。指似現量與似比量。為...

五失本三不易

(名數)又稱五失三不易。言翻譯梵經,有五種失原本之...

障出家有損

行事鈔·沙彌別行篇:「障出有損。出家功德雲,若為出...

二般若

1、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天台宗所說的通教,對聲...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文殊菩薩度眾的善巧

一日,阿難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親見文殊師利所成...

智諭法師《佛七講話》

第一天 萬緣放下單提佛號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要和大...

難以報答是父母的情

平時: 我:媽,沒錢了,打點錢吧。 媽:多少? 我:...

肉食將導致全球糧食危機

少吃肉!可以救活許多人!!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每...

每個人的終極歸宿,你了解多少呢

(一) 思維死決定會到來,我決定要死的,無有能退卻者...

說話的禁忌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隨隨便便說人家的短處.或揭發...

【推薦】一言折盡平生福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學生出遊,路旁...

印祖告訴我們家裡怎麼恆吉祥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