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聖六凡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sisheng-liufan

  佛教術語。將佛和眾生分為十大類,或稱十界。其中四類是「聖者」,六類為「凡夫」,故稱「四聖六凡」。

  四聖 超出欲、色、無色三界,脫離生死輪迴,已得解脫的四種「聖者」。1、佛。佛陀的簡稱,意為覺者,有自覺(自己已經覺悟)、覺他(能令他人覺悟)、覺行圓滿(自己的覺悟達到了究竟圓滿)三種含義。具此三覺名之為佛;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佛教以佛為四聖中最高者,謂對宇宙間一切事理無不通達明瞭。《摩訶般若經·道行品》稱:「通達實義故名為佛」,「如實知一切法故名為佛」。學佛成佛是佛教徒所要達到的最高目的。2、菩薩。菩提薩埵的略稱,意為「覺有情」 或「大道心眾生」。即覺悟的有情,有自覺、覺他兩種含義,但缺「覺行圓滿」。故次於佛。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卷二稱:「菩提名上道,薩埵名深心,深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謂:「眾生名薩埵,為眾生修集菩提故名菩提薩埵。」佛和菩薩皆是大乘聖者。3、緣覺。辟支迦佛陀之意譯,亦作「獨覺」或辟支佛。據佛教解釋,多出在無佛之世。因根性較利,自己觀察當前事緣而能悟道,故名緣覺。又因不待師友指點,自然悟道,亦稱「獨覺」。《大智度論》卷十八稱:「辟支佛有二種,一名獨覺 ,二名因緣覺。」在三乘中屬中乘聖者。4、聲聞。意為聽聞佛陀言教的覺悟者。《法華經·信解品》稱:「以佛道聲,令一切聞。」聲聞,一般又可分為四級,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羅漢果,通稱為四果聖人,以阿羅漢為最高。在三乘中屬小乘聖者。

  六凡 三界內的六種凡夫眾生。雖同為凡夫,但因善惡業果境地的不同,又分為六種,名為六凡,亦稱六道。1、天道。即天界眾生。有三界二十八重天。從人間往上有六重,名「欲界天」,因有男女情慾,故名欲界。欲界以上有四禪十八天,名為「色界天」,因沒有男女情慾,只有色相莊嚴,故名色界。四禪中初、二、三禪各有三天,四禪有九天,合為十八天。色界之外另有四重,名「無色界天」。因沒有色身形相,故名無色界。它只有精神心識的存在,通常還都處在寂靜定境,故又名「四無色定」,也稱「四空天」。2、人道。指人類眾生。諸佛賢聖多出在人間。人道苦樂參半,善於分辨事物的前因後果,易於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能明理祛惑,轉凡成聖。《大智度論》卷四稱:「佛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種」。3、阿修羅道。屬於非天道,是一種大力鬼神,有神通和威力而無德,統率夜叉、羅剎等,以阿修羅為首,故稱阿修羅道。4、畜生道。包括牛羊豕馬及一切蟲魚禽獸等。此等眾生,生活住處多受自然的支配,無改造環境的能力。有的依附人類生活,如牛羊雞犬等;有的弱肉強食,如虎狼之於獐兔,鷹鷂之於雀蟲。5、餓鬼道。是一種孤貧潦倒受苦之鬼,經常處在飢渴之中,到處遊行求食不得。佛經中謂有歷千百年不聞漿水之聲者,常受餓渴痛苦,故名餓鬼。6、地獄道。即地下牢獄受苦之處,有「八寒」、「八熱」、「無間」等名。

  佛教認為六道中,天、人、阿修羅為三善道,地獄、餓鬼、畜生為三惡道。奉行上品十善業,修四禪定及四空定等,可分別生三界諸天道;修五戒或中品十善業可生人道;作下品十善業可生於阿修羅道;作下品十惡業者,多墮畜生道;造中品十惡業者墮於餓鬼道;造上品十惡業及五逆罪者,即墮於地獄道。(劉峰)

上篇:四諦(catur-satyas) 下篇:他空見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若衍底

(雜語)譯為勝之義,生之義,即勝生也,由阿字門,即...

唯識論

(書名)有二本:一為成唯識論,梵名Vijānamātrasid...

祠堂經

(儀式)在佛寺或檀家之祠堂,或單對牌位於其忌日誦經...

說戒唯制誦不可讀

亦名:誦戒、說戒羯磨不得執讀 子題:比丘五夏不誦戒羯...

四緣說能歸依

【四緣說能歸依】 p0452 瑜伽六十四卷一頁云:齊四緣故...

集諦

梵語 samudaya-satya,巴利語 samudaya-ariya sacca。...

月輪觀之五種三昧

月輪觀五種三昧者:一、剎那心,二、流注心,三、甜美...

身語意三業

【身語意三業】 p0678   成唯識論一卷十四頁云:世尊...

【滅】 p1211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二頁云:云何第一...

真如凝然

【真如凝然】 全稱『真如凝然,不作諸法』。此為唯識宗...

安慧

(475~555)梵名 Sthiramati。音譯作悉恥羅末底。南印...

三佛語

又作佛三語、三意語。即:(一)隨自意語,佛隨順自意所...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

富樓那尊者的四種辯才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

人家說我的壞話要怎麼辦

人家說我的壞話,為保護自己而到處去澄清、辯解,甚而...

法聞法師《授三皈依大意》

一、什麼是佛法 佛法,通俗地說就是佛祖認識生命本身...

舍利弗與目犍連的出家因緣

王舍城中,住著二位智慧非凡的婆羅門,精通一切書論,...

對修行人來說,疾病是恩賜而不是懲罰

有一天,阿難尊者頂禮佛後,覺察到佛身體有恙。阿難尊...

五母同悲一子

昔日,有一個小孩,名叫沙彌羅,年七歲,喜好修學解脫...

退讓的智慧

漢代一個叫公孫弘的人,年輕時家裡十分貧窮。後來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