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境行果(sthana-carya-phala)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Jingxingguo

  佛教術語。境,指佛教徒修行所應分別觀察的諸法境界,包括佛教所講的三科、五位、百法、四諦、十二因緣等世出世法。行,指修行,即對上述諸法境界分別觀察其孰善孰惡,應斷應修,進行聞思修,斷除煩惱,求證聖果的思想行為。可分為有漏行、無漏行兩類。無漏行中又可分聲聞行、緣覺行、菩薩行三種。由於行的不同,所得的果報亦各異。果,指修行斷煩惱所得的果報,修有漏善行,感人天妙果;修無漏行,得無漏聖果。此中可分 「分果」和「滿果」兩種。分果即斷一分煩惱,得一分果。如修聲聞行有四果之分,修菩薩行有十地之別。滿果則修聲聞行最終得阿羅漢果,修緣覺行最終得獨覺果,修菩薩行最終得大覺果。由於各宗派各經論的主張不同,對於境行果的解釋也各有差別。如法相宗主張對一切法分別觀察其三性有體無體、有為無為等為境;對於已知境法習聞思修三慧、修五重唯識觀為行,修無漏行永斷諸障,得大菩提為果。又對《唯識三十頌》的分科,以前二十五頌為境,中四頌為行,末一頌為果。《大乘起信論幽讚》則主張一心、三大(體大、相大、用大)為境,四信(信根本真如、信佛、信法、信僧)、五行(施、戒、忍、進、止觀)為行,以分果(隨分覺,即隨去一分染迷得一分淨覺)、滿果(究竟果,成佛)為果。(劉明淵)

上篇:戒(sila) 下篇:空(sunya)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遍一切處

(術語)法身佛之梵名。名為毗盧舍那。一名遍一切處,...

五律

(名數)五部之律藏也。...

三苦對三界

天台四教儀集註以苦苦、壞苦、行苦配於欲界、色界、無...

作意心散亂

【作意心散亂】 p0687   顯揚十八卷二頁云:一、作意...

行由

修行之因緣由來。如六祖壇經中記載慧能之行歷傳記部分...

舍濫留純識

【舍濫留純識】 唯識宗依三性觀的觀行法門,立此五重唯...

辯才

謂巧於辯述。單稱辯。即善巧說法義之才能。佛、菩薩等...

僧泣多毗奈耶

(術語)譯曰略教。世尊臨涅槃略說隨方毗尼之教也。見...

多聞部

(流派)小乘二十部之一。佛滅後二百年頃自大眾部中分...

夏中

指夏安居期間之九十日。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載,我國以四...

空鳥

(譬喻)發空空之聲之鳥也。以譬不知真空妙理而濫言空...

乞食是聖行

行事鈔·頭陀行儀篇:「善見雲,三乘聖人,悉皆乞食。...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如何修學念佛法門才不至於走彎路

問: 如何修學念佛法門才不至於走彎路? 大安法師答:...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諸佛稱名讚歎願

第十七願諸佛稱名讚歎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

擁有多少能力就去做多少的事情

除了外在有相的布施以外,奉獻自己的能力或勞力幫助他...

念佛人有病當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於淨土一法,未能認真修持。宜常與談說六道...

寶天比丘

恭喜!恭喜!恭喜長者您喜獲麟兒!哇!真是太不可思議...

身口意不離佛法,這才是真信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選擇信佛?很多人是一種盲從...

聖嚴法師:對小孩的愛與寵應如何拿捏

問: 現代人小孩生得少,甚至不生,有很多孩子是獨生...

大安法師:念佛可消業障,為什麼高僧大德還會有病

問: 念佛修行可消業障,為什麼很多菩薩境界的大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