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臨終三大要講記(印光大師文鈔選編)

智圓法師  2013/11/10  大字體  護眼色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世間最悲慘的事無過於死,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夠倖免(這就是說,我們到了這一生的最後,都要面臨死亡,面臨身心瓦解的恐懼,以及對來世前途的憂愁等等)。所以凡是有心想自利利人的人,就不能不提早考慮度過死亡難關的辦法。

其它人世間的疾病、磨難、困厄等等,都只是一般的難關,而死是最大的難關!這是我們迴避不了的。即使目前忌諱談起「死」字,不願多考慮「死」,但它遲早都會到來。越是迴避、越是不考慮,當它到來的時候,就越恐慌、越害怕,而且會導致來世的苦難更大。所以,理智的做法就是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死亡,尋找能度過死亡的辦法,而且盡早地做準備。

如果不對生死大事認真地計劃、考慮,而只在短淺的現世名利、享受上考慮,到了人生的最終,就一定遭到大的苦難,到時後悔已經沒有用了。

【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舍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不知佛法者,直是無法可設,只可任彼隨業流轉。今既得聞如來普度眾生之淨土法門,固當信願念佛,預備往生資糧,以期免生死輪迴之幻苦,證涅槃常住之真樂。】

其實,死只是一個假名,而不是徹底斷滅。死是宿世業力所感的這一期業報身已經用完了,心識就從身體中出來,再去受一個身體。這樣舍離一個身體、又受取另一個身體的事,就叫做「死」。打個比方:身體好比房屋;心識好比主人;今生好比主人搬到這屋子裡住;死就是這個屋子已經壞了,主人從裡面搬出來,而遷居到另一個屋子。所以死並不是斷滅。

不知道佛法的人,對於死的狀況和應對死的方法完全不知道,更不可能做相關的準備和練習。這樣的人就只是一天天地混吃等死。像這樣麻痹自己,一天天地過去,逐漸就走到了死前。臨死的時候,沒有解脫的辦法,就只有隨業流轉了。

而我們知道了佛法,跟世間的做法完全不同,他們迴避死的問題,我們是直接面對死;他們對於死無計可施,只能被動地隨業流轉,我們可以積極地準備、應對,來求得最好的結果。

在佛法裡提供了很多解脫生死的辦法,其中以阿彌陀佛大願普度眾生的淨土法門,是人人有希望修成的法門,能讓眾生平安度過死亡的法門,是非常簡單有效的法門。就像一艘大輪船,只要有錢買得起船票,就都可以上船;一旦上了船,都能安全到達彼岸。買船票的錢就是信、願、行三資糧,普通人都能買得起。「普度」,是指阿彌陀佛的大願慈航,能把一切根機的眾生都託運到極樂世界,而了脫生死輪迴。

現在我們已經聽到了這個法門,而且衡量自己,可以上得了這艘大船。這樣的話,不是太難,如果要憑自己的力量在一生當中斷惑證真,恐怕一般人達不到。而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特別的願力,他要攝受濁世的凡夫即生就橫超生死,大願就是按這樣設立的。

這樣的話,就要想好我到了今生臨終時,用什麼方法來解脫。這只有靠你自己做決定。這不是半信半疑、猶猶豫豫、想去又不想去而能成辦的。每個人都要考慮臨終怎麼來面對死亡?就像我們讀書,要考慮好上哪所大學、讀哪個專業、將來做什麼職業,自己認為這是關係到一生前途的大事,就會慎重地抉擇,確立目標,然後朝著目標努力進取。

那麼,解脫生死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而是關係到未來無量世永久苦樂的大事,它的重要性比今生的前途問題要大無數倍!所以要百倍的關注,非常慎重地考慮,做出抉擇。如果選定了臨終唯一去極樂世界,來解決長劫的輪迴生死,那到臨終之前還有一段時間,能用來做準備。這是極難得的機會,一定要把握住,要盡可能地增長對西方淨土的信願,盡可能地念佛,盡可能地預備好往生資糧。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臨終能往生淨土,由此免除長劫淪落輪迴的大苦,獲得現證涅槃常住的真實安樂。這對自己來說,意義極其深遠、重大,比世間任何事都重大,所以就竭盡一切力量做準備。

【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癒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並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

不但是自己這樣考慮、這樣行動,對於自己的父母、兄弟和眷屬,也要這樣為他們著想。

如果生了重病,已經好不了了,就應當發孝順、慈悲的心,勸導他們念佛求生淨土,而且幫他助念,這才是真正的孝順、慈悲。物質上的利益是很小的,只能享受一點五欲快樂,其它派不上用場,更不可能解決生死問題。

我們怎麼利益自己的親友呢?怎麼利益他無量世呢?就是要勸他去阿彌陀佛的淨土。能夠送他去極樂世界,確實利益了他無量世。因為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就免除了長劫輪迴的大苦。而且生到了淨土,就一定能成佛。所以這是無法估量的利益。

總之,就是要好好考慮:我怎麼來利益我的親友和眷屬呢?想來想去,只有引導他往生淨土,讓他得到永久的安樂,才是最切實、最廣大的利益。這樣能幫助親友,對於淨土生起真實的信願,再通過念佛而往生到淨土,就算盡到了自己的心。

【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

現在列出三大要,作為成就臨終人往生的依據。語言雖然淺陋粗俗,但意義都是依據佛經而來。遇到有這個因緣,大家都一致按這樣進行。

【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所謂的三要,就是臨終助念有初、中、後三個階段的要點。可以叫做初要、中要和後要。

第一、通過善巧地開導、安慰臨終的人,使他心裡生起正信。生起信心是往生的第一關要。生了信心,就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後面助念的力量才能加上去,沒有生信心,即使助念,也起不到大的推進作用。所以第一個關要就是要引起他的信心。

第二、通過大家換班念佛,來幫助他保持念佛的正念。(臨死的人心力很弱,旁邊的人護持他,使得他能保持一心繫念在阿彌陀佛上,那就成功了!)

所以第二個要點是幫助他提起念佛的正念。方法是以換班念佛,使得他耳邊的佛號聲相續不斷。

第三、就是在臨終時和斷氣之後,切切不可搬動他的身體,或者在他身邊哭泣。(這是因為:搬動身體會使他疼痛生嗔心,哭泣會使他動情、動愛念,動了貪嗔,就很難往生了!)

臨終就看一念往哪邊走,就生到哪裡!所以在這個階段切切不能出現任何干擾!臨終的人一碰到違緣,就難免生起煩惱,很可能就落到六道裡去了。所以我們要給他營造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使他的心唯一緣在佛上,這就是助念的要點。

【果能依此三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

按照這初、中、後三要而實行,能得到哪些利益呢?有臨終得到往生和往生後進修成佛的大利益。臨終時的利益:就是可以使他消除宿世的業障,增長淨土因緣,從而得到佛願力攝受、接引,而往生極樂世界。

往生後的大利益:一往生就生在西方淨土的寶池蓮花裡,從此就不是婆娑世界的人了!已經在彌陀願海光明的恆時護念之下,淨土一切的境緣都是清淨的,不會再起惑造業,也就超凡入聖、了脫生死了。然後以阿彌陀佛為導師,以海會聖眾為良朋,時時聽經聞法,只進不退。逐漸地上進,最終圓滿成就佛果。

這麼看來,臨終就是一個轉捩點!轉凡成聖的關鍵點!如果能扶助臨終的人順利生到淨土,那確實給了他未來無窮的利益,了脫生死的利益,成佛的利益。

【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念之力。能如是行,於父母,則為真孝。於兄弟,姊妹,則為真弟。於兒女,則為真慈。於朋友,於平人,則為真義真惠。以此培自己之淨因,啟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難相習成風乎哉。】

像得到這樣了生脫死、漸進成佛的極大利益,完全依仗眷屬助念的力量。這不是求醫、問神、占卜可比的,也不是做一些場面上的事可比的。

能夠這樣做,對父母算是真正盡到了孝道。讓父母往生淨土是出世間的大孝,不是世間的小孝可比。世間小孝是給予父母衣食供養,或者成就功名、事業,讓父母光榮,但這些對於解決生死問題起不到直接的作用。能讓父母永遠超出生死,才是報了大恩!(當然世間的孝道方面我們也要盡心盡力地做。)

對於兄弟姊妹,這是真正盡了友愛。不只是生活上的關心幫助,而是利益到他永久的未來,使他得到永久的安樂,這才是真正盡了悌道!對於兒女是真正盡了慈愛。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給兒女,但世間有什麼最好的東西?無非讓他吃好、穿好,給他成家、找工作,讓他以後日子過得舒服,這只是世間法上的小利益。真正讓兒女能生到極樂世界,超凡入聖,究竟成佛,這才是對兒女盡了最大的慈愛。對於朋友、平輩按這樣做,也是真正的講情義、真正的施恩惠。

佛法講到根本上,就是心法,不是做表面文章,也不必要花幾十萬扔到醫院裡。我們是發至誠的心來幫助臨終者的心,使得他的心和佛的心相應。佛法這樣在根本上做,實際給予的是極大的利益、無窮無盡的利益,比花幾十萬塊錢大無量倍的利益。

【今為一一條陳,庶不至臨時無所適從耳。】

對於這三大要,以下就一條一條地講述,使大家做到心裡有數,不至於臨時無所適從。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者。】

這第一要的重點是通過善巧地開導、安慰,把臨終人內在的信心引發出來。

成辦往生要靠主因和助緣兩股力量:內在的力量就是臨終人內在的信心,以及求生西方的願力、至誠念佛的心力;助緣的力量就是大家至誠助念的力量。以這兩股力量,就一定感得佛以悲願攝受,而往生淨土。所以第一個關要就是引發臨終人的信心。

這又有兩個方面:一是勸導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二是解除病人的疑慮,使他生起信心。

(一)勸導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

【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後,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往生佛國,世間所有富樂眷屬種種塵境,皆為障礙,致受禍害,以故不應生一念繫戀之心。】

首先,要懇切地勸導病人:「現在是關鍵時候了,你心裡還有什麼牽掛,有什麼沒交代好的事,趕緊交代。」(如果他心裡還在牽掛世間的事,就不能一心緣在佛上,所以首先要讓他把牽掛的事都處理完。)

交代好了,就對他說:你已經交代完了,就把心放下吧,不要再去想它。要想:我現在就要跟著阿彌陀佛去佛國了。世間的所有富貴、快樂、眷屬以及種種的境界,都是往生的障礙,一貪戀在上面,就會生在輪迴當中,所以不應當生一念貪戀的心。

總之這是引導他:你要放下世間的一切,一心求生淨土;如果心還掛在世間的法上,就還要來娑婆受生。所以,對世間的一切東西不能生一念牽掛、貪戀的心。

【須知自己一念真性,本無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別種之身耳。若不念佛,則隨善惡業力,復受生於善惡道中。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志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

又對他說:「某某,你要知道自己一念心的本性是不會死的。所以,死不是自己完全消失了!死只是這個身體使用到期,心識要從身體中分離出去,所以不必害怕我會沒了,心性是從來不會死的。」

「死」,就是舍開這個身又受另一種身。現在到了轉換的關口,到底是生娑婆、還是去淨土,現在就看你當下這一念心怎麼做了!如果現在不念佛,就會隨生前所造的善惡業力,又受生在善道和惡趣當中。如果能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這至誠念佛的心,就一定感得佛大發慈悲,親自來接引你,讓你往生!

所以就知道,臨終時如果心裡不念佛而念世間法,就會隨業力受生在六道當中;如果一心念阿彌陀佛,就一定被阿彌陀佛的願力攝持,而往生到淨土。這樣你心裡就清楚:應當放下一切,一心念阿彌陀佛!

(二)解除病人的疑慮,使他生起信心

【且莫疑我系業力凡夫,何能以少時念佛,便可出離生死,往生西方。當知佛大慈悲,即十惡五逆之極重罪人,臨終地獄之相已現,若有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止一聲,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種人念此幾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業力重,念佛數少,而生疑乎。】

這是打消他的顧慮。他的自信心不足,認為自己是業力凡夫,造了很多業,怎麼能憑這麼短時間的念佛就生到佛國淨土呢?

這時候要打消他的顧慮,要告訴他:佛是救護我們眾生的大悲慈父,連生平造了五逆十惡的極重罪人,臨終地獄的相都現了,馬上就墮地獄了,在這種關頭,如果有善知識教他念佛,當時才念十聲佛或者只念一聲佛,也都得到佛接引而往生西方。

從這裡就知道佛慈悲呀!這麼重的業,這麼危急,地獄都現了。怎麼辦?下至念了一聲,就已經被佛的願力攝持,而生到了淨土。像這種人只念幾句佛還能往生。跟他相比,你沒造五逆十惡的罪業,也沒有現地獄相,你何必懷疑自己業力重、念佛時間短而不能往生呢?你現在能一心念佛,就決定得到佛攝受而往生西方!

要相信佛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有不可思議的慈悲願力!我們凡夫就是佛慈悲救度的對像!就是佛願海攝受的對像!我一心念佛就已經和佛的願海合上了,就一定能往生!

【須知吾人本具真性,與佛無二,但以惑業深重,不得受用。今既歸命於佛,如子就父,乃是還我本有家鄉,豈是分外之事。】

第二層道理:

你要知道,我們本具真如佛性,和佛沒有差別,所以不要看輕自己。眾生和佛只是迷悟的差別,要相信自己的佛性廣大週遍,不可思議,而我又能發心念佛,怎麼不能生西方呢!

所以我本來是佛,本來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不可思議的,我現在只是做了迷夢,裡頭起了各種虛妄分別,所以不能受用到本具佛性。現在我覺悟了,又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就像流浪的孩子一念間醒悟了自己是王子,他就會回家,歸投父王。當然就被父親攝受!現在我是回本有的家鄉,哪裡是分外之事呢?

【又佛昔發願,若有眾生,聞我名號,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故一切眾生,臨終發志誠心,念佛求生西方者,無一不垂慈接引也。千萬不可懷疑,懷疑即是自誤,其禍非小。】

第三層道理:

再告訴佛往昔發願就是要讓眾生很容易就能生到淨土,願海所設計的是極簡易的方法,而不是困難的方法。所以在臨終有聽到名號至心信樂這個條件,憑著十念就能往生。

也就是佛往昔發下了這條大願:如果有眾生聽到我的名號,至心信受、歡喜,乃至念十聲佛,如果不能往生我的淨土,我就誓不成佛。現在彌陀已經成佛,這一願成為真實的願力,毫無虛妄。所以,一切眾生臨終發至誠的心,念佛求生西方,佛沒有不慈悲接引的!這是願海自然的反應,只要眾生歸投,有至誠的信心、歡喜心,一心念佛,佛就一定慈悲接引他。千萬不要懷疑!懷疑就是耽誤自己,讓自己落入輪迴,千生萬劫地受苦,所以禍害極大。

在這樣解除了他的疑慮之後,他就有了信心。再進一步讓他生歡喜心:

【況離此苦世界,生彼樂世界,是至極快意之事,當生歡喜心。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以自心與佛相違反故,佛雖具大慈悲,亦無奈不依佛教之眾生何。】

要想到:現在離開這個苦難的娑婆世界,要生到無比安樂的淨土,這是一生最歡喜、最慶快的事!這麼一想就要生起歡喜心。就像在監獄裡關了無數年,受盡了痛苦折磨。到了出獄的這一天,心裡多高興啊!外面的天地那麼自由、廣大,從此告別了輪迴,迎來了無比美好、光明的未來!現在佛已經在監獄門口接你了,要把你接到淨土的家裡去。

這不是在人間去了富饒、發達的地方,過著富裕的生活。這是去無比美好的佛國淨土!所以你要歡歡喜喜地念佛,歡歡喜喜地去淨土。

你千萬不能怕死,你怕死也不能不死,怕死反而沒有生西方的分了。為什麼?因為你的心跟佛的願違背,佛的願是救你出娑婆,而你怕死,想繼續呆在娑婆。你不願意離開娑婆,佛雖然有大慈悲,也奈何不了不依佛教導的人。

一般的人臨終時無可奈何,是最悲慘、最恐懼的時刻。但是人只要能對淨土法門生起信心,一心歸命阿彌陀佛,臨終就成了告別輪迴的最歡喜的時刻!成了真正實現自己大願的時刻!成了人生的飛躍!所以那一刻是大歡喜、大安慰的時刻。佛來接引,有多歡喜啊!所以根本不同。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片雪。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便消滅。如片雪近於洪爐,即便了不可得。又況業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長殊勝,又何可疑其不得生,與佛不來接引乎。】

進一步勸導安慰:你不要怕自己業障重、善根薄,佛不來接引你。為什麼呢?因為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就像大冶洪爐。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以名號做佛事,來普度眾生;修行時又以無量功德莊嚴名號;成佛時成就了萬德洪名(就是在名號裡具足無量功德)。

所以只要你持這句萬德洪名,就召來佛的無量功德加持,功德的力量就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洪爐;多生的罪業,就像空中飄落的一片片雪花;心裡至誠念這句萬德洪名,就在這念佛的心中消除罪業,就像一片片雪花靠近洪爐當時就化掉一樣。所以,現在至心一念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見一心念佛的功德之大、消業之快。

這樣業力消了,善根自然發出來,自然增長殊勝,自然就是大善根的人了!何必懷疑自己不能往生、何必看輕自己、何必懷疑佛不來接引呢?

這也是要引發他對於佛、對於名號的信心。他怕自己業力重,認為念幾句佛能消多少業障。要告訴他不能這麼想,這時候全憑信心。有十足的信心,念佛的力量就能發出來;半信半疑,念佛的功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如此委曲宛轉開導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

能這樣委曲宛轉地開導安慰,針對病人內心的畏懼、懷疑、退屈,設法幫他解除,提起他的信心、歡喜心。這就是對他做了最直接的幫助。

總之,就是自己要做一名善巧的心理醫生,針對臨終人內心哪裡薄弱、哪裡有障礙,而設法把它排除;正面的信心、願力、歡喜心等,設法使它引發出來、增長起來。通過這樣幫助了臨終者的心,才是幫助他往生的方法。

能夠這樣善巧地開導安慰,幫他拿掉顧慮、懷疑、怯弱的心理包袱,他就心裡輕鬆了,就生起了真正的信心,再幫助他發起歡喜心,他就能勇猛地求生淨土。

【此係為病人所開導者。至於自己所應盡孝致誠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隨順俗情,求神問醫。大命將盡,鬼神醫藥,豈能令其不死乎。】

以上是對病人開導的方法。至於自己所應當竭盡孝順、誠心的地方,也唯一在這上面。

剛才講過,佛法非常簡明,就是在根本的心上著眼,唯一讓親人臨終時的心得到安慰、引導他的心往淨土的方面走,助念的要點就在這上面。

所以所謂盡到孝心、盡到誠心,就是要盡力幫助親人的神識往淨土上去。除此之外,萬萬不能隨世俗的想法、做法,因為那樣不但沒有利益,還會給自他帶來禍害。所以不能隨順俗情求神問醫,大限到來,鬼神、醫藥哪裡能讓人不死呢?

【既役情於此種無益之事,則於念佛一事,便紛其誠懇,而莫由感通矣。】

對於一般人來說,臨終時就是一念心,不是去極樂世界,就是去輪迴。在旁的親友也只有一個心,不是幫他去極樂世界,就是幫他去輪迴。所以這時不論是臨終者還是助念者,都要一心繫念在阿彌陀佛上。不然,一分神就跑到別的路上去了。

旁邊的親友也是這樣,如果心緣在無意義的世間事上,對於念佛就分心了,誠懇的程度就大大減弱。比如心想著怎麼請醫生或者送醫院等等,心都分掉了,哪裡能一心一意地開導、安慰病人,而提他的正念、提他的願力、提他的歡喜心呢?重點都放在世間法上了!都是怎麼求神、問醫,想常住在輪迴裡的一個想法,對於往淨土送的緊要大事就不能辦好。這樣心沒有十足的誠懇,沒有盡心竭力地在這個要點上做,那就不能感通。

所以這時候,臨終人的心是主因,旁邊人的心是助緣,主因和助緣都要放在和阿彌陀佛相應這個重點上。如果往生者自己的心唯一傾注在阿彌陀佛上,旁邊人的心也共同傾注在阿彌陀佛上。這樣一定感得佛慈悲加持,而接引往生。

【許多人於父母臨終,不惜資財,請許多醫生來看,此名賣孝,欲世人稱我於父母為能盡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實鑒其心。故凡於父母喪葬等事,過於張羅者,不有天災,必有人禍。為人子者,宜注重於親之神識得所,彼世俗所稱頌,固不值明眼人一哂,況極意邀求,以實罹不孝之大咎乎。】

很多人在父母臨終的時候,不惜花費大筆錢財,請很多醫生來看。這叫做「賣孝」,目的是想讓世間人稱讚我對父母能夠盡孝。

世間人看的是表面現象,而天地鬼神看的是人的存心。所以凡是對父母喪葬等事過於張羅的人,不是有天災,就必定有人禍。

作為子女的,要注重父母臨終時的神識得到好的去處,讓他來世得到大利益,能夠讓父母生到淨土,那才是盡了出世間的孝道。所以一定要在這個重點上盡自己的孝心。在這以外,世俗所稱頌的一套,固然不值明眼人一笑,何況是極意地這樣張羅,而得到不孝父母的大罪過呢?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者。】

第二個要點是助念。

其中要注意的地方有兩點:第一點、助念要持續不斷。因為臨終人的心力微弱,自己很難做到在斷氣之前的時間裡一直緣在佛上,所以要通過持續不斷助念的力量一直托住他的心緣在阿彌陀佛上。要這樣來確保他往生淨土。第二點、大家助念的目標要一致、步調要一致,不能雜亂。不論念佛的聲音、節奏、環境的清靜等,都是為了使臨終者的心能始終緣在佛上,而確保往生。

【前已開導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絕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繼長念,即向來以念佛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屬,同應發孝順慈悲之心,為其助念佛號。】

經過前面的開導,已經使病人生起了真實信心。這樣解除了他內心的疑惑、顧慮、恐懼之後,就一心想去極樂世界了。

接下來,要幫助他提起念佛的正念,而且使念佛的正念相續。考慮到臨終人的心力很微弱,不用說平時絕不念佛的人,不容易長時間相續念佛,就連一生以念佛為修持的人,到這時也全仗別人的幫助才能得力。所以家裡的眷屬要共同發孝順、慈悲的心,為親人助念佛號。(就是要齊心協力幫助親人的神識安穩地生到西方。這時是用助念的心力扶助親人的心去極樂世界,不是外在做什麼。所以要盡心盡力地助念佛號。)

【若病尚未至將終,當分班念。應分三班,每班限定幾人。頭班出聲念,二三班默持。念一點鐘,二班接念,頭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當於默持時辦。值班時,斷斷不可走去。二班念畢,三班接念,終而復始,念一點鐘,歇兩點鐘,縱經晝夜,亦不甚辛苦。】

助念有兩個階段:第一是在臨終之前的階段,分班助念;第二是快命終的時候,共同合念。

首先講分班助念。分班助念的要點是大家力量平均分配,使得勞逸結合,而保證佛號相續不斷。不然一個人從早念到晚,沒有這個精力。所以要分成三班輪流念,每班限定幾個人。

頭班出聲念,是為了讓病人都能聽到,二、三班在後面默持。念了一個鐘頭再換班,二班接著出聲念,頭班和三班默念。如果有小事,應該在輪換到默念的時候再去辦,值班時不能走動。(意思是,在三班裡出聲念的這一班絕對不能走動,因為這一班是站在助念的前沿陣地,要保證一個小時裡佛聲不斷,讓病人能聽到。如果在這期間念念停停或者中間走動,就會擾亂病人的心,使他心神不定。)二班念完之後,三班接著出聲念,頭班和二班默念。

這樣週而復始,每班念一個鐘頭,歇兩個鐘頭。即使經過一天一夜,也不會特別辛苦。

【須知肯助人淨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報。且莫說是為父母盡孝應如是,即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長自己善根,實為自利之道,不徒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淨土,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議。】

我們要想一想:肯幫別人,實際就是肯幫自己;成就別人往生,就是成就自己往生。現在肯幫別人淨念往生,將來自己臨終也會得別人助念。知道了這一點之後,就要不怕辛苦盡心盡力地去做。

不用說為父母要這樣盡孝,為一般人這麼做也是培自己的福田、長自己的善根。所以實際是在利益自己,不單是為別人而已。再想想,成就一個人往生就是成就一個眾生作佛,這樣的功德哪裡可思議呢?實在是無量無邊。

【三班相續,佛聲不斷。病人力能念,則隨之小聲念,不能念,則攝耳諦聽,心無二念,自可與佛相應矣。】

這樣三班輪流替換,讓病人耳邊的佛聲一直不斷。病人還有氣力,就隨著佛號小聲念;如果不能念,就用耳朵靜靜地聽。心裡一直聽著佛號、緣著佛、憶念佛,不產生其它念頭。這樣一心緣佛,就能和佛相應。

【念佛聲不可太高,高則傷氣,難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聽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則病人不能隨,即聽亦難明瞭。太慢則氣接不上,亦難得益。須不高不低,不緩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經心,斯易得力。】

助念時念佛的聲音不能太高,太高傷氣,難以持久。也不能聲音太低,不然病人聽不清,也不容易得力。也不能念得太快或太慢。節奏太快,病人跟不上;念得太慢,氣接不上,也難以得益。

所以不高、不低、不緩、不急,每個字都念得清清楚楚,每一句都念得清清楚楚,讓每一句佛都平平穩穩地經過他的耳朵傳入到他心裡,這才容易得力。

要知道,這時的念佛是念給病人聽的,所以念的方式要讓他最合適地接收到。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聲清,聽之令人心地清淨。木魚聲濁,故不宜用於臨終助念。】

念佛的法器只用引磬,不用其它。原因是引磬的聲音清,聽了使人心地清淨。木魚的聲音濁,不適合在臨終助念時用。

【又宜念四字佛號。初起時,念幾句六字,以後專念阿彌陀佛四字,不念南無,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隨之念,或攝心聽,皆省心力。家中眷屬如此念,外請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

而且適合念四字佛號,一開始念幾句六字,以後就專念「阿彌陀佛」四字。因為字少容易念,病人不論隨大家念還是專心聽,都省心力(意思是,這時念四個字,病人隨念和聽都比較省心。臨終人的心力很弱,要盡量適合他的心)。

家裡的眷屬這樣念,外面請的善友也這樣念,不論人多人少都這樣念。

【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間斷。】

最忌諱的就是念念停停,送往生要盡到自己的心,要在他斷氣之前,盡量讓佛聲相續不斷。這一聲一聲的念佛就是扶助他的心緣在阿彌陀佛上。如果念念停停,就有可能使他緣佛的心間斷下來,而不能相續。

【若值飯時,當換班吃,勿斷佛聲。】

碰到吃飯的時候,不是大家一起去吃,不然在吃飯這段時間中斷了佛聲,萬一病人這時候斷氣,心又沒緣在佛上,那就有可能落輪迴了!所以換班吃的時候,只許默念的那班去吃,開聲念的一班不去吃,這樣佛號就不會斷。等到一班吃完了,再換班吃。

【若病人將欲斷氣,宜三班同念。直至氣斷以後,又複分班念三點鐘,然後歇氣,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第二階段:如果病人快要斷氣,就應當三班共同念(因為這是最關鍵的時刻)。一直到病人斷氣之後,還要分班念三個鐘頭。斷氣之後念三個小時,然後開始歇氣,以便做料理、安置等事。

也有說時間越多越妙,以及近代大德提倡斷氣後助念8到24小時。

【當念佛時,不得令親友來病人前,問訊諭慰。既感情來看,當隨念佛若干時,是為真實情愛,有益於病人。】

當念佛進入助念的階段,就不能再讓親友走到病人身前慰問、安慰等等。既然是有情義來看,就要對臨終的人做到真實的幫助。所以應當隨大家念佛若干時候。這才是真實的情義,有益於病人。

【若用世間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雖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預令人說之,免致有礙面情,及貽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如果按世間的俗情去做,那簡直是推人下海。這份情雖然可感,但所做的事讓人悲痛。完全在主持者明白道理,預先就做好防範,提前就對大家講明,對家人講好,免得臨時出了差錯障礙往生,這是對病人很大的危害。

世間的俗情,感情好的親友來了,總要說兩句慰問話,這樣讓病人分心,沒有緣在佛上,就障礙他往生。萬一聽到哭泣或者動情的話,心裡動了悲感,就又落輪迴了!所以這種做法叫做「推人下海」。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

第三個要點:在臨終和已經斷氣的時候,不能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髮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彼之神識,斷斷不可洗澡,換衣,或移寢處。任彼如何坐臥,只可順彼之勢,不可稍有移動。亦不可對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

這是講臨終之際非常關鍵,完全看一念心往哪處走,這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也就是,一念心緣著佛,就生淨土而成聖;一念心緣著世間事,就墮輪迴而做凡夫;一念心處在安詳、清淨當中,就生善趣;一念心起了嗔恨、貪愛,就墮惡趣。就只是一念決定的!所以極為緊要。

這時,境緣往哪方面誘導非常關鍵。對念佛人來說,就只以佛號引導他的心,扶助他的心緣著阿彌陀佛往淨土去,這時不能有任何雜染的緣,不能有任何干擾。

斷斷不可以在這時給病人洗澡、換衣服,或者移動寢臥之處。總之,隨他自己舒服的方式,願意往左就往左,願意往右就往右,願意躺著就躺著,願意坐著就坐著,不要勉強,不要用手去移動他;也不可以在他面前現出悲哀或者哭泣。

【以此時身不自主,一動則手足身體,均受拗折扭挒之痛,痛則瞋心生,而佛念息。隨瞋心去,多墮毒類,可怖之至。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

原因是:這時病人身體不能自主,稍微一動他,手、腳、身體都受到扭折的疼痛,一疼痛隨著就起嗔心,佛念就停掉了。隨嗔心去的人多數墮在毒類當中,非常可怕!

過去有個阿耆達王,一生信奉佛法,造立塔廟,積了很多功德。在他臨終快斷氣的時候,旁邊的侍衛因為好幾天沒睡覺,一下子疏忽,把扇子掉在他臉上。當時他非常疼,起了嗔心,隨著這一念嗔心就墮到毒蛇裡投胎了。

民國的瞭然法師寫過這樣兩件事:以前有個居士,在清朝時做過江蘇的府台。後來發心出家,住在小廟裡,和靈岩山很近。他的姨太太也很信佛,常常送供養,勸他回家,說:「現在你已經出家了,你是菩薩,要度眾生,不能獨修。你如果回家,一切東西都比較方便容易,我願意侍奉你。」被這樣屢屢勸動,厚情難卻。後來因為鄉間也不太平,他害怕被擾害,常常心裡不安。因為有這個危險的關係,後來就真的回家了。

回家以後,得到他夫人周全的照顧,使他能安心念佛。

有一天,他向夫人告假說:「阿彌陀佛已經來接我了,我要回西方了。」夫人向他頂禮,哭著說:「菩薩!你現在去了,丟下我在世上,我依靠誰呀?」忽然被他夫人情愛一牽,難舍難離,當時就迷失正念,也跟著一起流淚。再看阿彌陀佛,已經不見了。

這些都是前車之鑒,當時一念嗔心就做了毒蛇。或者聽到親人哭嚎,動了情,淨土就不能現前,被情愛往下拉,又墮入輪迴。

另一件事,瞭然法師聽護關的常青師講他父親吃素很多年,雖然發心念佛,只是求福報,不懂得發願求生西方。常青師9歲時,父親去世,家屬給他沐浴換衣服,還沒有棺殮。第二天,父親的姐姐來了,對著他耳邊哭。當時長青9歲的小孩,見到父親雙眼流淚。

這樣就看到,人快要去時或者去後不久,身體還沒冷透,神識還沒完全走,這時眷屬不能啼哭。像他姑姑在耳邊哭時,還能看到他父親流淚。當時就是動了情。這樣的話,就落到生死裡去了。

【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於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瞋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

這時讓病人最得益的莫過於一心念佛,最損害他的莫過於亂動他的身體或者哭泣。如果亂動他的身體或者哭泣,讓他生嗔恨、生情愛,那想生西方,一萬個人裡頭沒有一個!

【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至上者,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為墮落相。故有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之說。】

而且人要死時熱氣從下往上,上面最後冷,就是超生的相。從上面往下降,就是墮落的相。所以有頂聖、眼天生等的說法。

【然果大家至誠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屢屢探之,以致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過,實為無量無邊,願諸親友,各各懇切念佛,不須探彼熱氣,後冷於何處也。】

如果大家能至誠地助念,自然可以使他的神識直接往生西方(要相信助念的力量,要相信佛以大願攝受眾生,相信病人念佛的心,這幾個緣和合起來,以精誠的力量就可以往生)。

切切不可屢屢探他的身體到底哪一塊熱。這樣一碰,如果神識還沒離開身體,或許受到刺激,心裡生煩痛而不能往生。這罪過實在無量無邊。

但願親友們各自注重懇切念佛,不必去探視他熱氣最後在哪裡冷。手摸他的身體,就是打擾他。

【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是不惜推親以下苦海,為邀一般無知無識者,群相稱讚其能盡孝也。此孝與羅剎女之愛,正同。經云,羅剎女食人,曰,我愛汝,故食汝。彼無知之人之行孝也,令親失樂而得苦,豈不與羅剎女之愛人相同乎。】

如果是子女送父母往生,在這點上留心,才是真孝。如果按世間的各種俗情,就是不惜把父母推下苦海,只是為了贏得一般無知的人共同稱讚我能盡孝(這時號啕大哭或者洗身體、換衣服,做各種場面上的事)。

其實這樣的孝和羅剎女的愛是一樣的!經上說:羅剎女要吃人時,就說:「我愛你,所以吃你。」無知的愚人行孝,讓父母失去安樂、遭受痛苦,不是和羅剎女的愛一樣嗎?

【吾作此語,非不近人情,欲人各於實際上講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賢孫親愛之一片血誠,不覺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愛親者,必能諒之。】

我這樣說,不是不近人情,是想讓大家各自在真實利益上講求。一定要使亡者的心往生淨土,使存活的人都得到福德,這樣才滿足孝子賢孫孝敬父母的一片血誠。

不知不覺,我說的話似乎有些激烈,真正愛父母的人一定能諒解我。

【頂聖眼天生等者,謂人氣已斷,通身冷透,唯頭頂獨熱者,則必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

這是解釋上面一偈。臨終時暖氣最後在哪裡冷,就決定生哪一道,有一定的相兆。

「頂聖」是指人斷了氣,全身都冷透了,只有頭頂還熱,那就證明是往頂上出去。一定是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了。

【眼天生者,若眼及額顱處獨熱,則生天道。心處獨熱,則生人道。肚腹獨熱,則生餓鬼道。膝蓋獨熱,則生畜生道。腳板獨熱,則生地獄道。】

其餘的方面:全身都冷透了,只有眼睛和額頭這裡還熱,就生天道;只有心口這裡熱,就生人道;只有腹部這裡熱,就生餓鬼道;只有膝蓋這裡熱,就生畜生道;只有腳板這裡熱,就生地獄道。

【此由人在生時,所造善惡二業,至此感現如是,非可以勢力假為也。】

這是由人在生時所造善惡二業的輕重情況,臨終時看哪種業重或者哪種業首先現行,就隨這種業生到六道當中。業力往哪裡去,就出現熱氣往哪邊走,不是以人為的力量能假裝出來的。

【是時若病人能志誠念佛,再加眷屬善友助念之力,決定可以帶業往生,超凡入聖耳。不須專事探試征驗,以致誤事也。至囑,至禱。】

這時如果病人自己能至誠念佛,再加上旁邊的眷屬、善友齊心協力助念的力量,這兩股力量和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就決定可以帶業往生、超凡入聖了。

意思是:只要當時病人的心是在至誠念佛,旁邊助念的人也在一心一意地助念,這樣就可以往生。因為當時自他的心都專注在佛上。不必要專門做試探熱氣的事,那樣會誤了大事。這是很緊要的一點。

以上簡單解釋了《臨終三大要》,但關於助念往生方面,還存在臨終者自身和環境方面的很多實際情況,有很多具體細節上的事要處理。這些我沒有實際助念的經驗,大家要參考《飭終津梁》、《飭終須知》、弘一大師的《人生之最後》、李炳南老居士的《助念之意義與規矩》等等,以及請教有臨終助念經驗的善知識來作指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往生是活著去還是死後去

問: 請問,當人往生去極樂世界時,是活著去或死後去...

死緣的三類

按《瑜伽師地論》,死緣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壽盡死、福...

母親往生記

末學母親楊澄志於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縣...

臨終處理的注意事項

人生苦短,人命無常,一息不來,即成隔世,超升墮落與...

臨終是否要助念才能往生

問: 臨終是否一定需要助念才能往生? 大安法師答:...

我們要堅固往生的願力

我們要堅固往生的願力,要知道在臨命終時,願力牽引令...

動物死亡時是否也要經歷四大分離之苦

問: 昆蟲之類的小動物在死亡時是否也要經歷四大分離...

成剛法師臨終開示:念佛沒有巧路,靠我們老實

我們皈依三寶了以後,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居士,...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念佛是要大聲念,還是要小聲默念

【原文】 念佛宜小聲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聲著力念...

印光大師永懷錄

(歸元譯白、編輯整理) 一、印祖生平 蓮宗十三祖印光...

印光大師:安胎保胎的禁忌

保胎以絕欲為第一義。 故保產心法,首戒交媾,婦一有...

只知行孝之顯跡,不知盡孝之極致

孝之為道,其大無外,經天緯地,范聖型賢,先王修之以...

【推薦】教化獵人的白象

有一天,佛陀對須菩提說了一個他過去生轉世為六牙白象...

聖嚴法師《話夢人生》

古代中國曾有一則做夢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輕人,在赴京...

許止淨居士與印光大師的因緣

許止淨(1876 1938),本名業笏,字子晉,號止淨,止淨...

如何確定亡者的往生去處

問: 現在社會上流傳用摸溫度來判斷亡者的往生去處,...

【推薦】你有什麼樣的心量,就有什麼樣的六根

我們從六根的相狀來看,我們的確看到每一個人的六根不...

這才是究竟的快樂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前面是修行...

東林寺為何確立兩大參照系

問: 東林寺為何確立淨土五經一論的聖言量和中國淨土...

淨土法門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稱三昧者何?思專想寂之謂也。思專,則志一不分;想...

淨宗十二祖-徹悟大師

1.生平 徹悟大師(公元17411810年),諱際醒,一字訥堂,...

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

人們常說,早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是人生三大不...

阿闍世王殺父篡位

佛在世時,領導弟子修行,弟子中有一位叫提婆達多,他...

受三壇大戒前,為何要有懺摩儀式

在三壇大戒中,每於受戒前夕,戒場都會為戒子們安排隆...

【佛教詞典】得

【得】 p0992 瑜伽五十六卷一頁云:問:依何分位、建立...

【佛教詞典】七趣

地獄趣、餓鬼趣、畜生趣、人趣、神仙趣、天趣、阿修羅...

【視頻】准提咒(宏忍法師念誦)

准提咒(宏忍法師念誦)

【視頻】《佛說大灌頂神咒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