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般若」對我們人生的妙用

星雲大師  2012/09/23  大字體  護眼色

我們在世間上為人處事,都要講求效能、功用。正如賺錢有什麼用?讀書有什麼用?賺錢不但能解決生活許多問題,而且可以造福社會人群;讀書可以增加知識,懂得做人處事,將來可以成功立業。同樣的,「般若」對我們有什麼妙用呢?「般若」就是智慧,而且妙用很多。

梁啟超先生說:「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是理性的宗教,佛法是智慧的學問,而般若則是佛法的雙眼,因此菩薩行六度波羅蜜,以般若為首,如《大智度論》云:「般若為導,五度為伴;若無般若,五度如盲。」世間法因般若才能成為出世法。

因此,「布施無般若,為得一世榮,後受餘殃在;持戒無般若,暫生上欲界,還墮泥犁中;忍辱無般若,報得端正形,不證寂滅忍;精進無般若,徒興生滅功,不趣真常海;禪定無般若,但行色界禪,不入金剛定;萬行無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無為果」。

今就「般若」對我們人生的妙用,提出四點看法:

第一、可以正信真理

人不能沒有信仰,信仰就是力量,但是信錯了就很危險。

般若能讓我們正信真理,認識真理的條件,因而選擇正確的信仰。例如:

一、正信有歷史考據的: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歷史上記載,有生養他的父母、國家,以及他的修行經過,在時、地、物上都可以考據的,他是真實的佛陀。

二、正信有般若智慧的:佛陀有能力幫助眾生度一切苦厄。佛陀曾說:「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之不行,非導過也。」是真正有能力可以為眾生消災免難的。

三、正信有慈悲道德的:佛陀不僅有能力,真實存在,他所宣說的教法、所領導的僧團,都是智慧、慈悲、道德,善行美名,普傳十方。

有般若就能明白真理的「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因果性、緣起性、永恆性」。比方說,佛教講「有生有死」、「有業有報」,這是亙古亙今不變的真理。

四、正信有淨化人心的:有很多外道,常以主宰人間禍福,降災招殃來控制信徒,而正信的佛教則主張「命運」是操在自己手中。

有般若就能懂得以「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來印證真理。

第二、可以體證般若

古人說:「若人識得般若性,春花秋月大地春。」又說:「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宇宙世間森羅萬象都是從我們自性的般若裡面所顯現的。

究竟什麼是般若?什麼不是般若?只要能令眾生開悟,一切都是般若,譬如佛陀教周利槃陀伽拂塵掃垢,周利槃陀伽因而開悟,則掃地作務皆是般若;不能令眾生覺悟,則一切都不是般若,例如:講者諄諄,聽者藐藐,則般若又有何用?

有一個老婆婆,每天一大早都到寺院拜佛,有一次禮完佛,經過寺院的丹墀時,不小心踩到一團東西,吱的一聲,像是青蛙的叫聲,心想:「我是來拜佛求功德的,怎麼不小心殺生了!」回家以後,一直懊惱懺悔。於是回到寺院,請法師為青蛙誦經超度。法師一聽,就帶著老婆婆到丹墀一看,原來不是青蛙,而是一條被踩爛的茄子,一時之間,老太婆心中的陰影、罪業、不安都消失了。

般若的功用就是要我們去認清事情的真相,不要為假相迷惑而患得患失!

第三、可以明白價值

般若有什麼用?有般若就可以明白人生的價值。般若的價值非語言文字可以道盡,詩云:「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同樣的衣食住行,有了般若,價值就不一樣。比方說,穿衣,不一定要綾羅綢緞,淡雅朴素的粗布衣單,更能展現非凡的氣質;飲食,不一定要山珍海味、滿漢全席,清淡的白水菜根,青蔬黃果,細細咀嚼,更甚於珍饈美味;居住,非得洋房別墅,在國民公寓裡,更能增加聯誼,體會人我關係處,一花一葉一如來。

現代人出門,往來交通,大多以汽車代步,反而使身體機能退化,有了般若就不一樣,安步以當車,不但能減少環境污染,更能多留一份閑情給自己。

現實的人生,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忙碌,但到頭來卻又不知為何辛苦為何忙。有了般若,忙,有忙的意義;奉獻,有奉獻的價值,人生就不一樣了。

因此,般若的價值妙用,在於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淨化我們的思想,提升我們人生的境界。

舉喻而言:般若如「橋樑」、「舟船」,能運載一切眾生到達彼岸;般若如「鋒刃」,能斬斷一切煩惱業識;般若如「光」,得以照破眾生累劫以來的無明陋習;般若如「眼目」,是一切功德善法的根源;般若如「慈母」,諸佛菩薩、二乘行人、人間行者,莫不由般若而證悟真理,故又稱為「三世諸佛之母」。

第四、可以生活自在

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所證悟的就是般若;靈山會上佛陀拈花,迦葉微笑,就是相應的般若;禪宗五祖弘忍為惠能說法,當下明心見性,亦是般若;提婆求見龍樹菩薩,投針於滿缽水,所契入的亦是般若。

何以般若能有這樣的妙用呢?所謂「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象」。在般若大智慧裡面,時空統一了,差別對待銷融了,人我距離消失了,世間的學問知識轉換為出世間的真理,執著的情感昇華為對一切眾生的大慈悲,心意不為苦樂所動,止惡向善的力量也增強了。

因此,人生有般若,就能生活自在,縱使遭遇再多的災難、難堪,都能在一念間逢樂不喜,遇苦不憂。善用般若思想,哭婆變笑婆,一個轉念,苦難的人生就會成為般若的人生。用般若待人,你大我小,你有我無,沒有計較的必要。用般若生活,能有能無,能大能小,能前能後,能多能少。用般若做事,插花,花姿意境不一樣;煮菜,菜香的味道不一樣;說話,談吐的風格不一樣。有了般若,心境一轉,海闊天空,人生何其快樂自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淨慧法師《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個老題目:覺悟人...

人生七種無形的財富

人生有許多無形的財富。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質財...

人生三論

人生三不斗:不與君子斗名,不與小人斗利,不與天地斗...

越固執的人越容易受傷

別讓心太固執 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時候說:一切眾生皆有...

進退之間

在禪宗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

人生聚散總是緣

因緣實在是宇宙人生最奇妙的真理!世間萬事,成也因緣...

聖嚴法師《人生的幸福與快樂》

人生的幸福和快樂是怎麼產生的?人生究竟是什麼?許多...

現在好好享受,臨終時靠助念可以往生嗎

問: 每每逢緣勸人念佛求生淨土,了脫生死,但常有一...

星雲大師《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

「管理學」是近幾十年來興起的熱門學問,可以說任何事...

【推薦】一個人有沒有前途,就看他少年時期

美國富豪洛克菲勒每次出差,到了酒店只開普通房。侍者...

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

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這是經常聽到一般人慨嘆的話...

星雲大師的養生之道

星雲大師今年已經91歲高齡了,可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在...

掃除塵垢得解脫

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槃特尊者告...

虛雲老和尚晚年的幾個小故事

一、 岑老居士曾和虛老爬山。岑老居士說他:虛老洗澡不...

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人...

發心宜事理圓融

自性迷就叫眾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眾生,也是...

三種念佛方法

念佛的方法有幾十種, 今天我提出二、三種供大家參考...

先從夢中醒,再度夢中人

別說初學佛的人難以放下,就是學佛比較久的人也不一定...

宿業難消,羅漢遭災

詩曰: 離越前因謗聖賢,賠償加罪八多千;噁心毒口招殃...

宣化上人:老實念佛

「末法時代,一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

不學弟子規,往生淨土就會落空嗎

問: 現在有人說《弟子規》就是佛的戒律,不學《弟子...

只要話頭得力,不拘動靜,自然不被他轉

問:古人云:參究,在搬柴運水行腳處參。今之學者,要...

【佛教詞典】汾陽十智同真

即宋代臨濟宗汾陽善昭禪師開示學人,身為師家所須具備...

【佛教詞典】末後一句

即末後之句。乃述佛道極妙境地之語句。謂到達徹底大悟...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兜率宮中偈讚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兜率宮中偈讚品》

【視頻】容通法師《佛遺教經》

容通法師《佛遺教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