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大願心》

聖嚴法師  2010/09/30  大字體  護眼色

大願心,包括了清楚界定修行目標以及矢志實現這些目標的精神。佛法是一條自我轉化的道路,沒有確定的目標,就不會有方向感。即使對修行深具信心,而且願意克盡全力修行,但沒有正確的目標,就有可能只是在轉圈圈,甚至向後退。這也是必須發大願的的第一個重要理由:清楚認定想尋求的是什麼,並把目光緊緊釘在它上面。發大願的第二個理由是幫助自己克服自私。這有益於克服對小我的執著,因為這種執著,會讓我們無法產生任何正面的轉化。長遠來說,我們發大願也不是為了自己而發,而是為了眾生的福祉而發,為了讓世界 越來越圓滿而發。

釋迦牟尼會成為佛,是因為他看見所有生命都為生、老、病、死之苦所困,也看到在動物界弱肉強食的現象。他體認到,所有生死的特徵都是「苦」。在他看來,如何幫助其它生命從「苦」中解脫,是絕對關鍵的問題。正是這個信念讓他最終成為佛的。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太子的身份,把生命奉獻於尋找解決這個普遍問題的答案。正因為如此,他才會發願離開家人,過出家人的生活。經過多年修行後,他終於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如果釋迦牟尼修道的動機是為了自己的話,那他在得解脫以後,就不會再費事去弘法了。但他卻繼續留在世間,把「道」傳播給其它人,而他的教誨一直流傳到今天。

從表層來看,追求開悟似乎是自我中心的:「我想要開悟;我想要解脫。」然而正確的理解是,開悟和解脫都無涉這個狹隘而自私的「我」。 即使是「大我」,也是以利他主義和關懷世界福祉為特徵的。 這樣開悟的境界才能更進一步,因為只有在完全放下自我,體認到「無我」、「無心」的真理時,一個人才有可能達到開悟。如果我們不願意拋棄小我,開悟乃是不可得的。大願可以把一個人從小我帶到大我,再帶到無我的門外。正因為如此,所有發心求證佛果的菩薩,都會在一開始就發下大願。這種發大願的行為,被稱為「發菩提心」。「菩提」指的是無上正等正覺,而「發菩提心」指的就是發心體證無上正等正覺。

菩薩所發的大願,一般被歸納為佛門中人每天所持誦的「四弘誓願」: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

第一個願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心只想著要幫助別人,你自己的煩惱自然會減少;如果一心只想要造福他人,自然會努力去學習可以造福他人的所有法門;而如果堅持利益眾生,直到自我的煩惱除盡為止,眾生也將隨著一起消失不見。之後,就一定會達到佛果,因為此時再也沒有煩惱與自我,也沒有需要你去救渡的眾生。所有的佛與菩薩,以及任何誓願要行大乘道路的人,每天都會發此四大弘願。當然,這些目標都不是能快速達成的,但我們卻可以透過發下這些願,讓自己獲得大力量,願的力量可以引領我們向前,因為它們總是在我們前面的。

除了四弘誓願以外,發一些「別願」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人們不願發願,是因為怕自己做不到。當然,一個人是不應該輕易發願的,不過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到而完全不發願,也是錯誤的態度。正因為我們的軟弱和容易跌倒,所以更應該常常發願。透過發願,可以喚起對抗軟弱的力量,繼續前進;沒有願的話,哪裡都去不了。

我常常勸學生,走向打坐的蒲團時,應該發願克盡所能將打坐做到最好。當打坐的情況很好時,你沒有必要拿出這個願來提醒自己,但如果精力消退、情緒波動或身體出現疼痛時,誓願將是集中心念的有效工具。很多人發願:願在鈴聲響起前一動也不動;有一些人更是發願:要連續打坐兩或三節的時間,絕不動也不站起來,但隨著腳開始酸麻脹痛,心念就無法專注,最後只好放棄。這是否表示從此在打坐前都不該發願了呢?不對,一個人應該告訴自己:「這一次我失敗了,但下一次還會再發同一個願,並表現得更好。」如果每次打坐都發這樣的願,那每打坐一次,疼痛的情況就會改善一點,信心與力量將會有所增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以願力來引導善行

關於這淨業三福,智者大師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他說...

不要隨便發邪願

現在我們做一個總結。佛法的修學我們慢慢進入到主題,...

星雲大師:將來要做什麼

青少年的時候,同參道友三五成群經常討論著:「將來要...

把自我意識放下,跟著願力走

我們剛開始在學佛的時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

欲修淨土佛國者,當發大願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講《西方合論》第九修持門中...

用智慧水去灌溉這個願

我講一個《法句經》的小故事給大家參考。神通第一的目...

用什麼樣的心來使願望會成功呢

我覺得一個人的成功,心靈的素質很重要,真的。有些人...

這種滿願不是好事

好多人請了占察輪,不知道怎麼用。最重要的是相應,相...

聖嚴法師:智慧不起煩惱

不要以為開悟才是智慧,智慧是頭腦冷靜,是理智、理性...

聖嚴法師《如何和不喜歡的人相處》

中國人常說的人緣,日本話稱為人氣。例如,有的明星在...

聖嚴法師《慈悲是為了保護自己》

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幫助我們破除執著、抗拒誘惑。但...

良師益友如何尋覓

問: 芸芸眾生中,良師益友如何尋覓?結交「益友」的...

昌臻法師《正助雙修與理事雙修》

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圓滿了。為了便於大家討論,今天提...

一心念佛,切忌三心二意

今天才正月初十,大多數人都還在享受新年的歡樂,你們...

佛教徒對風水地理,該存何種態度

身為佛教徒,對禍福吉凶,要抱著何著心態來正見它?對...

顯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義

餘四十年前,在蘇州胥門外小日暉礄放生池(靈岩山下院...

跟工作壓力說再見

我們做事情要有效率,但並不是急著追求效率,面對工作...

淨土法門不可思議之意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 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二、...

生死大事辦好後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

捨報自殺念佛,可以往生嗎

問: 捨報自殺念著佛號,又有人助念,可以往生嗎? 大...

常吃五種食物保持健康

有些食物吃對了會讓你一生的健康之路走得更平坦,同時...

宏海法師:百千萬劫難遭遇

好,我們尊敬的信忍法師慈悲,我們陳會長還有我們學會...

【佛教詞典】功行修

【功行修】 p0529 顯揚十六卷三頁云:十七、功行修。謂...

【佛教詞典】元品能治

(雜語)退治元品無明者,等覺智歟,妙覺智歟。昔有開...

【視頻】懺雲老和尚《戒定慧,禪教律密淨,四種念佛》

懺雲老和尚《戒定慧,禪教律密淨,四種念佛》

【視頻】崇慈法師《達摩祖師》

崇慈法師《達摩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