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讓快樂的心境常存

洛桑陀美  2012/02/03  大字體  護眼色

人人都希望快樂、希望追求幸福,不論主觀上是否意識到,所有的行為都歸結到這一目標。快樂有時很容易,有時候卻很難。快樂的時候,即便是看起來不如意的事或是不美好的景觀,也影響不了快樂的心情;不快樂的時候,就算是平時喜歡做的事,都不會引起興趣,改變不了心境。

當特別期盼、在乎某個人和事的時候,就很容易陷入煩惱的困境。照理說追求自己的理想應該是件快樂的事,但是如果非常急躁,心就會不自覺地處於焦急、憂慮、擔心當中,全部被不好的情緒所控制,而且會越來越嚴重。心裡的壓力越來越大,雜念越來越多,最後因內心承受不住而崩潰。都說現在的人壓力大,有很多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內心渴盼的是輕鬆、自在,體驗的應該是澄清和寧靜。有人說「壓力才是動力的來源」,仔細想想,雖然壓力能夠策勵人努力,比如說現代人,因各式各樣的壓力,房子、車子、孩子、權位、財物等等,就像套上枷鎖的騾馬一樣,不得不邁著沉重的腿前行,但內心很痛苦、不快樂,我們看到很多權位很高的人或是財物很富足的人都不快樂!相反,有些人似乎生活的很不易,卻很滿足、很快樂。其實,快樂和外在的身份、地位、境遇沒有必然的聯繫,是一種心境。

有人會說:「如果一貧如洗,吃喝都很困難,那麼還會快樂嗎?」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如果明白事物的真相,就不會影響快樂。藏地有很多瑜伽士,他們一生的目標就是修行,也沒有什麼營生,每天都是風餐露宿,而且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可他們心裡快樂的程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

事物都有其各自的規律性,很多時候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盡力,但不要勉強;任何事物都受當時種種條件的限制,這是客觀的真相。雖然我們都想把事情做好,希望早日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和心理的期待,但做事也必然受個人的智力、才能、時間、環境等種種條件的限制,這是沒辦法的事。世人可能會用「機遇」這個詞來解釋這個現象,佛法中用「因緣」來闡釋這個規律性。「機遇」這個詞,帶有偶然性、主觀的無力性;「因緣」帶著主觀的能動性,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促使各種因緣的實現,就能成功。從這點可以看出,佛法是積極的。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知道,在我們的眼裡為什麼看似應該憂慮的人卻很快樂?因為有很多事情是既定的事實。用佛教的說法就是出生時就帶來的前生的業力。我們盡努力,能改變就改變,不能改變就坦然接受,況且,一切困難都會很快過去的。

有時候人的雜念特別多,很怕有想不周到的地方。常常越想越多,越想越擔心,越想越不知所措,最後陷入其中拔不出來,自己很苦惱。其實,事情的成敗不是靠想出來的!是因緣的和合促成的,但對佛教徒來說,在佛菩薩的加持和護佑下,做起事來就容易成功! 

該怎麼做呢?用「追求是動力的來源」來做事,不把做事當負擔,轉變成個人的主動、積極的行為,把對社會、家庭的責任看做是對社會、家庭的奉獻,把內心的被迫調整為內心的渴望,在做事中實現心中的希願,自然就會體驗快樂!做事時可以忙些,身體可能勞累些,但是心不要累,心要放輕鬆,不要焦慮。在做事的間隙中,念念佛號、誦誦咒子或是進行觀想,放鬆一下!佛法是要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進行內心地體驗和內心地訓練,這點是世間法沒有的。

有時,我也感受到事情的艱難或是自己的心陷入誤區,但是,我知道佛菩薩一直在幫助我。從小時候開始,就感受到佛菩薩的幫助,經常會以某種因緣、某個人的方式來點醒我,哪怕有時候我沒有及時領悟。不過,靠佛菩薩的無緣慈悲、善巧的方法和加持,最終總能雲開霧散。我相信,不論前途遇到什麼,都會有佛菩薩的幫助。所以,不論是否信仰佛教,佛光都會普照到每一個人,佛菩薩都會幫助每一個眾生。能相信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幫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應該喊苦還是喊快樂呢

曾經看過一則禪學典故,說的是雲照禪師每天都教導弟子...

用一顆歡喜的心來對待生活

在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競爭也日趨激...

如何能增進人生的幸福呢

我們都想過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幸福快樂不是光想就有...

有一種悲傷來自於嫉妒

從前有一個大財主,他老年得子,只是這孩子從來是只會...

夫妻之間如何幸福相處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絕對不是男子的寄生蟲;男子...

世俗觀點認為的快樂,並不是真實的

大家都知道,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不真實的事情。譬如一...

你們是最快樂的人

至於宇宙,則是每一個宗教都會談到的。釋迦牟尼佛在經...

追求成功與收穫,卻忘記本來的快樂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是如此之快,生活壓力是如此之大,...

佛教提不提倡吃三淨肉呢

何為三淨肉,三淨肉即三種清淨的肉: 一、不見,我眼...

我的這顆心到底是哪個「心」

問: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學中提到兩種...

貧窮佈施難?在乎一念之間

昨日說《四十二章經》中的二十難,會過來,難會變易。...

自己所跟的師父是邪見之師該怎麼處理

問: 請問師父,我之前跟一位法師學法,後來發現這位...

生意不好該如何改變

問: 師父,最近幾年生意不好做,我想著改變,但又不...

六道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因立下要度盡六道中生死流轉眾生的大願,故而...

要「知大」,要「見遠」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

佛什麼時候說過這麼多心靈雞湯

問: 阿難曾說願化身石橋,經歷風吹雨打,只願那所愛...

一切境界,唯業所感,唯心所現

一切境界,唯業所感,唯心所現。這是佛教的根本認知,...

如何勸導病人臨終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第三課 瞻視病人甲三、說法斂念 說法斂念 是關於如何...

婆羅門索債

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佛陀帶著比丘...

以貌取人,人間的通病

宋朝的江西從悅禪師參訪雲蓋守智禪師的時候,對談不到...

世俗諦與真諦對生命問題的看法

我們講第一個問題:世俗諦與真諦對生命問題的看法。什...

毀滅福祿的六個日常行為

1 殺生 殺生在一切行為中第一等折福份。買肉吃尚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