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茗山法師《我的慈悲主義》

茗山法師  2011/04/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緒言

這是作者十年來身體力行並深深獲得效驗的一個主義,初行時未能自信,又怕人說我自讚、誑他、打妄語,只好自己受用,從未公開發表;今年春,看書看到有「教授的誨人精神,應將一解一得盡以傳人」的話,乃於焦院第一週的精神講話,向各同學講過一次,最近想把這一得之愚,本「與人為善」之意,公諸同好;乃將講稿整理補充,寫成此文。若讀者諸君能如說行持,必能自利利他,獲無量功德。

自赫胥黎「物競天擇」、達爾文「優勝劣敗」倡說以來,世人往往損人利己,弱肉強食,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他人痛苦之上,良深浩嘆。讀者諸君,如能輾轉勸化全世人類實行這「慈悲主義」,把他人的快樂建築在自己痛苦之上,必可挽回世界人心,促成永久和平。這是我發表本文最大的願望!

「慈」,就是犧牲自己而施與他人之安樂。「悲」,就是同情他人而急欲救其痛苦。《大乘義章》曰:「愛憐曰慈,愴惻曰悲。」又曰:「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智度論》曰:「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即是此義。「主義」,即是「由思想而生信仰,由信仰而生力量」之謂。「慈悲主義」的意義,就是以慈悲心為一切思想行動的中心指導者,換句話說,就是把我一切思想行動使符合併依歸於慈悲之道。

「慈悲主義」是佛陀的,並不是「我的」,但因本文的內容,乃敘述我個人實行佛陀慈悲主義的經歷、方便、效驗及解釋疑義,故加以「我的」二字,非敢憍慢,請諸君原諒,並指教指教!

二、我實行慈悲主義的緣起與經歷

我少小時隨母在家庭中,早晚常常拜佛念佛:「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由此種下了「慈悲」的種子。十九歲出家後,在小廟上晚殿,總要念懺悔文:「大慈大悲利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 ,又聽人說:「佛教是大慈大悲救人救世的宗教,」由此才相信「慈悲」是可寶貴的東西。二十一歲在焦山,聽講《心地觀經》「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又讀《法華經》「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大悲心是」,由此才懂得一點「慈悲」的意義,然而並不知怎樣去行持?更不知行持有什麼益處。二十四歲在南嶽,聽到靈濤法師一次剴切的訓話,他說:「自七七事變以來,戰火日見蔓延,我們處在這個亂世界,隨時隨地都有喪身失命的危險,真是可怕!觀察戰爭的起因,實由於少數野心家的貪瞋猛熾,眾生的共業招感;要斷滅貪瞋,懺悔共業,消弭人類殘酷戰爭,促成世界永久和平,我們必須力行 ‘慈悲三昧’ !我又覺得地獄餓鬼趣中的有情所受各式各樣的痛苦,更是人間所未有,夢想所不及,我們看經論中所說的苦狀,誰不怕到那裡去受苦?再觀察地獄餓鬼的起因,也實由於有情的放縱貪瞋,廣造逆惡。要降伏貪瞋,懺悔逆惡,救拔受苦有情,度脫地獄餓鬼,也必須力行這‘慈悲三昧’!假若你們個個力行慈悲三昧,不但世界得以和平,有情得以解脫,就是你們自己也能免除戰爭的危險,免除惡趣的痛苦,所得功德利益,無量無邊。」我聽了這一次的訓話,深深地感動,覺得慈悲有這些勝義與妙用,發誓努力奉行。

從那時起,自己規定每週星期日為慈心紀念日,星期一為悲心紀念日,牢牢記住那兩天,無論如何,總要做兩件給人快樂救人苦難的事,或戒殺放生,或廣修供養,或忍辱無瞋,或存心不害,或以同情的態度讚美他人的長處,幫助他人的工作,救濟他人的急難,自己吃些虧,便宜把人討,捨己利人,見義勇為,使他人離苦得樂,等等。如此行了兩年,星期日和星期一,便成為我的歡喜日了,他人給予我的快樂,救助我的苦難,恰是我過去利人救人的如數以償,甚至加一倍十倍百千萬倍的收穫,實使我感激涕零!由此格外加功用行,除於星期日星期一實行慈悲外,更於星期二至星期六,將與「慈悲有關的喜捨、四攝、六度、五戒、十善、十一善心所、三十七道品等一切善法,輪流行持,最低限度,日行一善。然而我的業重福輕,障深慧淺,行之既久,未免懈怠心生:或聞譏謗而退悔,或將行施而難捨,或因病忙而疏忽,或慮利害而遲疑,但常常鞭策自己,勉力行去;因而獲得的感應更奇,效驗更多:日間安樂,夜無惡夢,逢凶化吉,遇險為夷,災難消除,人人敬愛,甚至回瞋作喜,轉禍得福。得了這些效驗後,對慈悲主義,更加深信不疑,力行不懈,隨時隨地,盡心尺力,以種種方便,利濟眾生;並於日記記之考核勤惰,日日自警,日日行持,一日不行,即一日不能自安,久而久之,習以成性,自作自受,樂趣無窮!

三、我實行慈悲義的十三種方便

上來已述我實行慈悲的緣起與經歷,但「慈悲為室,方便為門」 ,要由方便之門,方入慈悲之室。故再略述我實行慈悲的十三種方便:

(一)利他:我常常思量「利己」,是我一人得利,而多數人受害;「利他」,是我一人受害,而多數人得利。一多相較,覺利己太藐小,而利他確很偉大,於是決定了意志:「寧可天下人負我,莫教我負天下人」 。也就和經論中「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上士恆勤求、自苦他安樂」的意思相同。我就本著這個意志,與人合作,願意多吃些苦,少分些利樂,與人交往,願意多吃些虧,少討些便宜。尤其利害衝突關頭,切記先為他人打算:寧可捨己利他,絕不損人利己;最低限度,利他而不損己,或利己而不損他。所以我立身處世,發一言,行一事,抱定這一個觀念:一切以利他為標準。

(二)同情心:民國三十二年冬,我在衡陽因交涉寺產被無線電台台員用繩子吊起來的時候,身體感到非常痛苦,生命感到極大威脅,只得默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希求菩薩通知太虛大師們趕快營救:早來一分鐘,使我早脫一分苦,若遲來半點,恐怕就往生了;那時心中極迫切的情緒,非身歷其境者不知。就因為受過那次痛苦的教訓,之後看到或聽到他人及眾生受苦,就如自己受苦,很迅速地努力搶救:如見他人跌倒,立刻去扶起,他人急難,立刻去排解,他人碰傷或中毒,多方請醫去醫治,他人溺水或失火,不避嫌怨去援救;尤其看到他人被吊或魚鱉雞鴨被人倒懸,心急如焚,總要想盡辦法去解救。這些都是由於我的同情心的驅使。

(三)恆順眾生:我當學僧,即隨順院長教師意旨,精勤修學;當教師,即隨順院長學僧意旨,認真講課;當院長,即隨順教師學僧意旨,盡量栽培;當清眾、執事、住持等,亦復如是,不存主觀成見,隨順客觀趣向,待人如是,待一切眾生亦如是。我願意如有春天的雨露,夏天的涼風,秋天的明月,冬天的的太陽,江海的輪渡,大陸的車輛,空中的飛機……做時代所需要眾生所受歡迎的一個人。

(四)公而無私:我為了護持佛法,解決寺廟與學校糾紛,保障佛教寺僧的權益,興辦僧教育及公益慈善事業,曾於各地佛教會辦過幾百樁案件,打過幾十樁官司,請過幾次保護佛教的布告,不知走了幾多路,說了幾多話,用了幾多錢,往往吃飯的時間過了就在外忍餓,衣服破爛了也無心再做,甚至身體病壞了也無心顧及,熱心從公,忘卻自己,只盡義務,不計權利,只顧天下肥,不顧自身瘦,總因為要學祖師為法忘軀,學菩薩為眾生服務,學佛陀行慈悲之道。

(五)不害:我深信一切皆有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間或未報,乃是時期未到,故偶遇惡人憎我、妒我、謗我,甚至害我,我都不願以牙還牙,以齒還齒;我想「自作孽,不可逭」,有自然因果存在,何用我去害他?我只可憐他的業障深重,善根淺薄,慚愧我無德感他,無法救他!而況害他,終致自他俱害,不害他,或可使他改過自新。看見他人陰謀害人,我也常以此意相勸。

(六)廣修供養:我不貪穿,不貪吃,又沒有一點嗜好,私人所得的衣物以及師友贈送給我錢,不用於佛教公益,即用於供佛施人;往往共辦公益而各方捐款不足用時,便以私資補充,修建廟宇或裝塑佛像翻印經典,亦常隨緣樂助:平日買仁丹萬金油十滴水等藥品,隨時救治病人,又將多餘衣服鞋襪飲食用物,隨時捨給貧乏,有時打齋供眾,有時出力幫忙,有時布施乞丐,有時周濟難民;尤其人有急需,不敢說「有求必應」,但總想滿人心願;人有危難,不敢說「尋聲救苦」,但總想盡力援助。

(七)忍辱無瞋:我雖不曾老,但養氣功夫倒很有把握:在衡陽時,有一次我因房中遺失一本書,無意地問問同寮某師,某師認為我輕視他的人格,勃然大怒,指手大罵,我反陪笑向他解釋。又有一次,甲師因挾嫌懷恨乙師,暗用我的名義,誣告乙為漢奸,並且潛入我房,偷蓋我私章,乙被警備部提訊時,看見公文裡有我列名蓋章,信以為真,未幾釋回,便對我痛罵,甚至要和我拚命,我乃不動瞋心。有人因誤會疑忌而責罵我,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甚至毆打我,我都逆來順受,容忍無恨;像這一類的遭遇很多,我不但能夠忍受他人的逼惱,更不願自己逼惱他人,初,火氣衝上時勉強捺下,久而久之,想發脾氣反覺火不得上來了,我讀熟了彌勒偈:「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沫吐面上,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首歌好像為我寫照。

(八)戒殺放生:我讀過沙彌律:上自諸佛聖人,下至蜎飛蠕動,不得故殺……「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殺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又讀過古詩:「卷簾歸乳燕,鑿牖出癡蠅,愛鼠常留飯,憐蛾莫點燈。」「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我把這些話,深深記在心頭,所以最怕走路踏傷螞蟻昆蟲,最怕信手拍死蚊蠅虱虱,我不願人家養貓,怕它咬死老鼠,更不願人家吃葷,怕他多造殺業;我曾規定每年四月八日盡量買魚放生,平時遇見失去自由的動物,隨時隨地方便救護,又常常勸人素食,勸人戒殺放生,以冀共感祥和,挽回世界劫運。

(九)看護病人:我在岐山遭兩次最危險的大病,生命幾瀕絕境,承少康和尚等,細微體貼,慇勤看護,賴以起死回生,因而感覺解除病苦,醫藥僅佔十分之三,自己調養僅佔十分之二,而看護人的功效實佔十分之五;所以遇見他人有病,我很願意看護。看護時,察其情況如何,按時進其湯藥飲食,觀其意向如何,隨其意向代為動作,時時安慰他,處處順從他,使其安心靜養,勿行憂慮;到了臨危之際,更要提他正念,助他念佛往生。

(十)不說使人煩惱的話:虛偽的恭維奉承,哄騙的花言巧語,詭詐的挑拔離間,粗暴的破口罵詈,都會引起人們的煩惱,我向來不願說那一類的話,只願說真實至誠語,質直柔和語,調停和解語,歡喜稱讚語,使人聽了,得到一種愉快的感覺!非萬不得已,不說出一句使人煩惱的話。

(十一)和悅的容態迎人:我曉得人討厭的是愁眉苦臉,歡迎的是悅色和顏,縱使我有什麼憂慮悲傷,總放在自己心裡,不願表面上令人難看;任他「人情冷曖,世態淡涼」,我仍是笑臉迎人,慈眼視人;而況「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豈可孤癖自高,憍慢自大?我參透了「今生人見喜歡者,前世見人歡喜故」,所以我待人的態度,總帶幾分笑容,還帶幾分謙光,敬意、懇摯、真誠。

(十二)弘揚佛法:我學佛以來,精勤研習十餘年,從佛法裡悟解了宇宙人生的真諦,使我精神上獲得無窮樂趣,無上安慰。深知佛法的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可以解脫煩惱業障,可以增長福德善根,可以離苦得樂,可以成佛度生……只要人們信解修持,決定能得著這些功德利益。所以我不揣淺陋,隨時隨地,喜歡將自己所體驗受用的佛法,以淺顯通俗的字眼,或用紙筆供獻人群,或憑口舌向人解說,一字一偈,不敢自秘,總願人人同得法樂!同成正覺!

(十三)報恩的心願:我常常想到三寶的加護,父母的養育,師友的訓導,國家的保障,衣食的由來,房屋的庇陰,舟車的運行,什物的現成,天地的覆載,日月的照臨,自然的優美,社會的互助……在在處處使我感到溫曖,感到他們恩德無窮無盡;又想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眾生如父如母,如兄弟,姊妹,子侄」,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我的恩人;我雖以種種方便,實行慈悲,仍恐勢有所不能,力有所不及,總難報答於萬一;所以在每天拜佛時虔誠默禱著:「願與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同離苦難,同得安樂,同出娑婆,同生淨土!」

以上十三種方便,乃略就我常常運用面談;假使詳細演述,四攝、六度、五戒、十善、十一善心所、三十七道品等,莫不是我實行慈悲的方便,這裡恐繁不錄。

四、我實行慈悲主義的十個效驗

實行慈悲不但與他人有利,即我自己亦有大益,茲將我年來獲得的十個效驗,略述於後:

(一)晝夜吉祥:我所遇見的都是如意的境,吉祥的夢。因為我慈悲我沒有怨仇,人們也不會害我,所以我日間安心工作,夜間安心睡眠,總覺得「心神曠怡,胸懷坦蕩」。

(二)菩薩保佑:衡陽城自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不斷地被敵機轟炸,全城房屋毀去殆半,死傷人民不知若干,我有時聽到警報,走出城郊,或避在山林,有時不及走避,靜坐佛前,或躺臥床上,驚心動魄的炸彈,有許多次只隔一河,隔一巷,隔一山頭,甚至僅隔一壁,那些炸片、灰塵、濃煙,紛紛落在眼前,籠罩身邊,我每臨這種極危險的時候,就想到我是行慈悲利眾生的人,打死我就等於打死一切眾生,一心默念觀世音菩薩,把生死置於度外,幸蒙菩薩暗地呵護,身體從未碰破一點。

(三)人人愛敬:我的父母師友個個都喜歡我,人人都說我好,呼我為「老實人」「老菩薩」。間或有極少數的人對我有所疑慮或誤會,然而不久因我的真誠,往往回恨作喜;間或我對人有所違犯或責備,然而人們會諒解我的善意,往往會心微笑,還有些人受我恩惠受我一顆善心的感動,替我忠實做事,替我拚命效勞,不能盡述。

(四)少病少惱:我本是多病善愁的人,每年都要大病幾次,大怒幾次,自行慈悲以後,精神上好像受了一個轉變,故近年來我的病漸漸減少了,煩惱漸漸減輕了。

(五)免刀兵災:衡陽淪陷後,日兵不分僧俗,任意擄人替他們挑擔子,每擔重有七八十斤,每天要走七八十里,挑不起,走不動,就被凌辱,稍有嘰唔,便遭毒打、刺殺,而且看守甚嚴,又不易逃返,所以十去九死,難得一二生回。我因收租往演陂橋,正是日兵往來之區,他們天天到各鄉村打擄,我和同伴也天天走避山野,有一次,正向前走時,忽從山右轉出三個可怕的日兵來,措手不及,被他們擒住,向我們提包摸了兩把,對我們問了幾句聽不懂的蠻語,我無心無意答了一聲:「阿彌陀佛」,他們把手一揮,放了我們回來。否則,被他們擄去,我還有活命嗎麼?

(六)晚年獄災:民國三十年秋,友人江斌由南嶽進香返衡陽,堅邀我和澄源師同看電影,幕完後同被警備部逮捕入獄,次日提訊,方知江為仇人誣害,說他組織暗殺團,我們無辜受累,隨即函請寶生老和尚保釋,經五六日未接回音,澄師性急如火,又促我拍電報虛大師求救,我默想明日是星期日,後日是星期一,是我得樂離苦的日子。考之以住,總有感應的,想至此似覺有一道靈樂閃爍,約我以有希望的暗示,乃再三勸他靜候兩天,果然於星期一之晨,該部得寶老信派專車送我們出獄返岳了。

(七)免水火災:我常常冒著暴風雨過江,有幾次,遇著大風大浪,江潮洶湧澎湃,明明看前面有只船被白濤聲所沒,我這隻船也搖搖欲翻,我急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也要船上人同念,因而渡過那些危難。又有幾次從槍林彈雨中逃出,許多人死傷於炮火,我又倖免。最險者:是卅三年衡陽大戰時,六月廿一日我同救護隊人員離開城區,廿三日全城便遭兵燹。像這些事,真令人不可思義。

(八)盜賊不侵:衡陽淪陷時期,有很多土匪,竄擾各鄉村,趁火打劫,或偽裝日兵、冒充游擊,奪人家財物,或乘日兵打擄,百姓逃散,搶人家銀錢,殺人放火,無所不為,我卻未受過他們侵害。

(九)福常隨身:有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我以為不盡然,在我的遭遇:反覺得不如意事僅十之一二,而如意事恰有十之八九:身心的安樂,師友的愛敬,災難的遠離,煩惱的輕薄,……這一切,都使我無憂無慮。我讀書每感到頭頭是道,樂以忘憂;我寫文每感到左右逢源,用之不竭;我出行,一到碼頭車站就搭到舟車,不曾久等過;我用錢,一到用完時接著就有錢來,不曾受逼過,……這一切,又使我自由自在。古人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所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這些話,我覺得絲毫不錯。

(十)得生淨土:我能不能往生淨土?這是死後的事,不敢預定;然而根據淨土經論及祖師語錄所說,像我這樣行世仁慈的人,又讀誦大乘經典,受持三聚淨戒,孝敬父師長,並且對淨土法門有深切的信仰,至誠和迴向,恆常篤實的行持,依理推測,想必得生淨土。有一次在岐山七期第三天,於似睡非睡的朦朧中,夢見阿彌陀佛來到面前,告慰我說:「你很慈悲,又認真念佛,願你繼續精進,將來你可坐四品以上的蓮台。」我得了這個預光,想死後往生淨土,不成問題了。

以上十個效驗,都是我親身經歷的,有事實可查,有師友可詢,絕不敢妄語欺人。他如逢凶化吉,遇險為夷的事很多,說不能盡。

五、解釋幾點釋義

問:你行慈悲,恆順眾生,廣作供養,假若有人要求你這樣,要求你那樣,你都能滿他們願嗎?稍一不滿願,他就誹謗你,你將如何?

答:如果他要求的思想純正,事實合理,在我可能範圍內當盡力作供應;假使他們要求的意思邪曲,事實違理,無論我能力如何,應予拒絕。否則增彼貪念,不謂慈悲?至於稱譽誹謗,何用介懷?

問:你行慈悲同情、不害、忍辱無恨、不說煩惱的話,他人便以為你懦弱可欺;他自己格外狂妄驕橫。俗說:「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豈不是自害害人嗎?

答:「這可分兩方面說:(一)對自己說:慈悲不是懦弱,慈悲是主動,懦弱是被動,慈悲是有雄力,懦弱是無雄力,慈悲是大無畏精神,懦弱是不抵抗主義,這是斷然不同的。若為護持正法饒益群生而與外魔奮鬥,雖犧牲一切,亦在所不惜。所謂「存菩薩心腸,現金剛手眼」這就是慈悲。不然,因我忍讓,增他過失,醍醐翻成毒藥了。(二)對他人說:慈悲不是姑息,慈悲是鋤奸,姑息是養奸,慈悲是博愛,姑息是私愛,慈悲是出於理智,姑息是動於感情,這裡面的真假是不可不辨的。我行慈悲同情是同情苦人,不害是不害善人,忍辱是息事寧人, 不說煩惱話是修己安人,換言之:不是同情慾樂,不是縱惡,不是怕人,不是啞吧,他不應因我慈悲而狂妄,因我慈悲而橫,真正慈悲是降伏那狂妄驕橫哩!你所引的兩句話恐系誤傳,現在我請更正一下,:「慈悲生福利,方便出上流。」或是「姑息生禍害,隨便出下流」。不然,真是自害害人,貽害無窮了。

問:你行慈悲、利他,公爾忘私,看護病人,我怕你利了公家反害了你私人,救了病人反苦了你自己,你不必太熱心罷!

答:我絕對相信太虛大師的話:「利他終自利,而成自他俱利。」我又深深體驗到唯有忠勤從公,才是實為私,唯有誠懇待人,才是真實愛己;我已獲得了「利他」而自利的許多效驗,我將永遠熱心為法為人忙了。

問:你行慈悲戒殺放生,但如世間極惡之人,害人之人,你何不殺他?又如蚊蠅等害人之蟲,你何必放他?

答:世間極惡與害人的人,我只應悲憫他,方便勸化他,使他改惡向善,轉害為利,他如執迷不悟,一方面有因果業報,一方面有國法制裁,何勞我去殺他?蚊蠅等蟲,與人形軀雖異,識性則一,它們叮人,只是尋覓生活,並不知咬的是人,你說它是害人之蟲,它也說你是害蟲之人,你若信手拍死,來生你變蟲蟲變人,他一定也要拍死你的,那時你願意讓他拍死嗎?

問:你行慈悲,以和悅容顏迎人,然而遇見虛偽、奸詐、染污、剛強的眾生,你何必一味和悅?

答:萬不得已時,為衛法利眾,對那些虛偽……眾生,或可以威勢折服;然而人人都要面子,不承認自己是個壞人,對他強硬反使他心中不服,對他柔和反使他樂意從事,你果以真實待虛偽,以忠誠待奸詐,以純潔待污染,以柔和待剛強,他們反可受你感化,做個賢聖。

問:你行慈悲弘揚佛法,要具有大智慧方可;假若文字不通、口詞不利的人,怎能辦到?

答:弘揚佛法,不一定人人都要寫文,都要演說;舉凡隨喜稱讚,翻印流通,書寫抄錄,讀誦受持,購送佛經,訂閱佛刊,開講經法會,設佛學書局,及興辦其他佛教文化教育事業,都是弘揚佛法,各各隨分隨力,方式雖異,功德平等。

問:你行慈悲,有報恩的心願;然而我看社會是殘酷的,人心是險惡的,未必個個有恩於你?若個個有恩,你又何能圓滿報答?

答:你或許受了些刺激而感覺社會是殘酷的,人心是險惡的,請你不要怨天,不要尤人:只反問你自己過去作了業?莫非就是你殘酷險惡不行慈悲所招感吧?然而我覺得社會是互助互惠的,人心是互愛互敬的,我根據佛經裡所說一切男女互為父母親屬,又親察現實衣食行住,他人與我息息相關,確認大地眾生,個個有恩於我;我報答眾生恩,在事上說,或許不能圓滿;但在理上說:即此一點願心,純以濟世利生為念,想必能達到圓滿目的。

問:心經說「五蘊皆空」,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學佛人是不應執著的;你行慈悲,何必如此固執?

答:我也知道說法而無法可說,度眾生而無眾生可度,行布施而無施者受及中間物,這種說法,是破人貪著的,並不是教人不說不度不行的;所以我明知人也空、法也空,一切皆空,但在眾生苦說不度不行的;所以我明知人也空,法也空,一切皆空,但在眾生苦惱未空之前,為使法界眾生共同離苦得樂,我熾然地興奮地熱烈地要運起大慈大悲實行救人救世!

六、結論

因此,我今重新發下一個慈悲大願:「願自今身乃至盡未來際身,生生世世,在在處處,眼中常見慈悲之人!耳中常聞慈悲之音!鼻中常嗅慈悲之香!舌中常說慈悲之法!身中常行慈悲之道!心中常存慈悲之念!」我一人如此發願!如此實行!願讀者讀君也共同如此發願!如此實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教化兒童

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園精舍時,有一天,在行化的途中,...

讓我們生活變得有意義

人生就像讀一本書一樣,也是有盡頭的,光陰飛逝,一晃...

如何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當從慚愧、懺...

「愛」與「慈悲」的區別

南傳《法句經》說: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

救人就是救己

一天深夜,我沿著一條燈光昏暗的小徑走回家。經過一片...

聖嚴法師:慈悲沒有敵人

可憐人、同情人、原諒人、愛護人、關懷人等,都可以算...

對動物慈悲

古時候的印度,人民拜他們的神時,一般都殺動物當做祭...

聖嚴法師《讓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自我成長固然重要,也是無止盡的,但自我成長是否就是...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競爭對手破壞我們的產品商譽怎麼辦

問: 競爭對手破壞我們的產品商譽怎麼辦? 正如法師答...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內心變現出來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斷除你向外攀緣的心,斷除你有所得心。...

切莫把流注心機作主張

三、觀心無常 迷卻真常,緣氣紛紜集一腔。離彼前塵相,...

一心念佛,切忌三心二意

今天才正月初十,大多數人都還在享受新年的歡樂,你們...

佛教過堂的要點與意義

佛教傳到漢地之後,形成了嚴格的過堂用餐儀軌,規定了...

既仗佛力又仗人力,決不會走錯路的

過去的祖師們,如天台智者大師、永明壽禪師、蕅益大師...

為婦換鼻

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麗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

善良不可以堅硬

善良,簡單來講,即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

昌臻法師《臨終助念往生》

今天談的題目是臨終助念往生。學佛的人特別是修淨土的...

運用佛法的慈悲智慧來處理婆媳關係

2017年,是我先生家族最不幸的一年。特別是他弟弟的突...

屠刀能殺害生命,心刀卻能殺害慧命

一般人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貴,而不知道一切眾生的生命...

坐胎的過程宛如地獄非常痛苦

我們往昔的業力,由於一念阿賴耶識都有貪愛的種子,所...

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擁有強大的內心,可以更坦然地...

法性本來空寂,是誰造業?誰來受果報呢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

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都是罪

那談死亡問題,生命的終結一定要從他的一生的過程去談...

一誠長老:菩提無盡海 智慧功德藏

【編者按】在一誠法師擔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期間,他弘...

【佛教詞典】十種供養

(名數)一華,二香,三瓔珞,四抹香,五塗香,六燒香...

【佛教詞典】雜林

【雜林】 p1411 佛地經論六卷二十頁云:論曰:三十三天...

【視頻】東林蓮香2020

東林蓮香2020

【視頻】廣州大佛寺

廣州大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