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以出世的胸襟,做人世的事業

南懷瑾老師  2016/09/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以出世的胸襟,做人世的事業

有幾句名言:「有心無相,相由心變。有相無心,相隨心轉。」一個人思想轉變了,形態就轉變,譬如我們說一個人快發脾氣了,是怎麼知道的呢?因為從他相上看出來了,他心裡發脾氣,神經就緊張,樣子就變了。所以,看相是科學。有人說,印堂很窄的人度量一定小,印堂——兩個眉尖中間的距離——很寬就是度量大,這是什麼道理?有人天生的性格,稍遇不如意事,就皺眉頭,慢慢的印堂的肌肉就緊縮了,這是當然的道理。

我們看相把印堂這裡叫明堂,常說明堂亮不亮等等。有些人明堂很寬,有三個指頭那麼寬,一定度量寬宏;那個明堂窄的,不要問,脾氣又急度量又小。再加上眉毛打結的,一定犯法。有幾個同學兩眉之間很窄,我說你把它夾寬一點吧!我們罵人常說,你搞什麼明堂呀?那個明堂就代表你心裡頭想些什麼,大概這些話還流行的。

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學而》篇中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個人一生沒有人了解,雖有學問而沒有發展的機會,還是不怨天、不尤人,這種修養是很難。

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蕩蕩」,胸襟永遠是光風霽月——像春風吹拂,清爽舒適;像秋月揮灑,皎潔光華。內心要保持這樣的境界,無論得意的時候或艱困的時候,都是很樂觀的。但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自然的胸襟開朗,對人也沒有仇怨。像包公、趙清獻都做到這樣的境界,這是「君子坦蕩蕩」。

至於小人呢?「小人長慼慼」,小人心裡是永遠有事情的,慢慢就變成狹心症了——這是笑話,借用生理的病名來形容心理上的病態,小人永遠是蹩住的,不是覺得某人對自己不起,就是覺得這個社會不對,再不然是某件事對自己不利。我們都犯了這個毛病,有時候:「唉!這個社會沒得搞的。」

言外之意,我自己是了不起,而這個社會是混蛋。這也是「長慼慼」的一種心理病。心裡憂愁、煩悶、痛苦。所以這兩句,可以作座右銘,貼在桌旁,隨時注意自勵,養成坦蕩蕩的胸襟。

人生的見解、眼光、思想、見地;每個人的氣度、知識、範圍、胸襟,都不同。你要成大功、立大業,就要培養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樣大;培養自己的學問能力像大海那樣深。你要修道,要夠得上修道材料,先要變成大海一樣的汪洋。所以佛經上形容,阿彌陀佛的眼睛「紺目澄清四大海」,又藍又大,就像四大海一樣。而我們的眼睛太小了,有時連眼白還看不見呢!當然,觀點和氣魄都不行了。

有一位老朋友,脾氣很暴躁,來台灣以後,我問他脾氣好些沒有,他說脾氣更大了,問我有沒有辦法。我說有一個辦法很簡單,你做到的話,包你有用處。當你要發脾氣的時候,你趕快做個氣功,把嘴巴一張先吐一口氣,再用鼻子吸口氣,嚥下去,再說要不要發脾氣。他照做了,過了一個多月來看我,他說:「嘿!你的話真有效。

當我要發脾氣的時候,我把嘴一張,吐口氣,再把氣一咽,就沒氣了。」這是個好辦法,當你要發脾氣時,你告訴自己停一秒鐘,忍一下,忍不住的,你乾脆做個氣功,嘴一張,呼一口氣。那真有氣耶!人生氣時,硬是有一口氣,不是假的。人一生氣,氣機就變了,經脈也亂了。

如果心境比較寧靜,比較柔和,你看你自己氣色也變了,身體精神也好了。如果平常總是多思多慮,所見甚小,一點家庭小瑣事也放不開,表面上呢?非常謙和,實際上呢——內心剛強化不掉的,胸襟狹窄,害得自己百病叢生。所以要痛切反省,痛切地懺悔。

心量要盡量擴大,一念清淨,就是華嚴觀。現在我給你們顯一下華嚴境界看一下,但並不是耍把戲。修行人一般都在身上搞,很難超脫。現在我告訴你們一個超出身體的方法,把心念從頂輪拋出虛空,上升到無邊際的高空,同時下降到無邊際的下方,旁邊前後左右也是無邊無際,把身體的觀念空掉。

就是這樣坐下去,身體的痛苦,知是知道,可是不去管他,痛苦自然減輕,久之可以得定。這時虛空即是我身,我身與虛空無二。我們這個身體不過無盡虛空中一個微塵。要離開這個身體去修,可是也要借著這個身體來證。這樣修久了,心量自然逐漸擴大,慢慢就可以與諸佛相接了。

若以神而言,神的度量都比人大多了,「聰明正直,死而為神」。往往人的度量反而最窄了,有時鬼的度量都比人的度量大。量大,福才大,沒有量則沒有福氣。

歷史上的英雄們,思想、意境、度量都特別寬大,就是所謂的「意量恢拓」 。我覺得現代的家庭、學校,培養這一代的年輕人,特別需要注意這四個字。現代的青年人,差不多都胸襟狹隘,眼光短淺,他們沒有志在天下,也沒有志在千秋萬世,所以今天的青年,看起來都不可愛。

我們現代的青年,生當國家世界多難的時代,如想負起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沒有高度的修養,以出世的胸襟,做人世的事業,就當然會被現實所困,流於胸襟狹隘,私慾煩惱叢生的陷阱了。

所以性情要養得通達,胸襟不可那麼狹隘,不要有一點事就想不開,一句話就放不開,否則成就就太有限了。其次要處事果決、剛毅,下了決心,又能堅定不移,才不會受環境的影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懷瑾老師文章列表

達摩大師「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達摩大師來中國以後,為了教育其弟子創立了達摩禪,還...

慧律法師《佛教與人生》

【我(們)擁有什麼?】 今天,來到新加坡這個地方,看...

人一生所要讀的書

有人說,人生要讀三本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

宣化上人:人生的百苦交煎

釋迦牟尼佛修道時,父系親屬有三人跟著他出家,母系親...

把這四顆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一、 一顆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

養成凡事盡心盡力、努力以赴的認真態度

記得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那時環境衛生比較差,常有...

不求萬事如意,只求萬事如法

奉勸各位,在社會裡邊,不要熱衷名利。名利好比過眼雲...

三種人生比喻

有一位老師有一天帶學生坐船,當船行到湖中央時,他問...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快樂只可以在心內尋得

世界上的良藥,每一種只能治一種疾病;心靈的良藥---...

佛教是消極的嗎

有些人認為佛教是消極的,擔心一旦學佛會失去進取心,...

你一天到晚看別人,就容易起煩惱

問: 師父在《楞嚴經》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識,是一個...

億萬富翁大衛默多克的長壽養生秘訣

大衛默多克,擁有多爾水果公司,是人們心目中極力主張...

如實知世間即是出世間道

世間有很多煩惱和痛苦,繁雜社會,芸芸眾生,從出生到...

聖嚴法師:把最難放下的東西放下

聖嚴法師是台灣法鼓山創辦人,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

人生的自在,就在於去留自便

歷史上的中國禪者,僧,我特欽佩慧能;俗,則是傅翕。...

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普賢十大行願是修學大乘佛法的基本準則。普賢十大行願...

大安法師:臨終昏迷是否能往生

問: 臨終不論什麼情況,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嗎? 大安...

太善良會被欺負,該怎麼辦

問: 在這個斗諍的世界裡,如果太善良是會被欺負的。...

素食是對兒童的最好投資

尼爾伯納德博士,美國臨床醫學專家,美國責任醫藥內科...

【推薦】煩惱深重的凡夫往生後為何能得不退轉

問: 被煩惱束縛的凡夫,惡業深重,煩惱也未斷一絲一毫...

學佛之本,立願為先

有一位剛學佛不久的信徒,在《勸發菩提心文》上看到金...

逆境也能種福田,看你怎麼善用其心

我們只要能夠善用其心,都是我們修福德的機會。第一個...

出家出的是什麼家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

皈依後的磨難

最近好幾個居士都問我同樣的一個問題:皈依之前,生意...

【佛教詞典】我室

(譬喻)我執能包藏一切之煩惱,故譬之以室。釋門歸敬...

【佛教詞典】四忉利交形

四,指四王天;忉利,指忉利天。謂四王天與忉利天之男...

【視頻】善導大師水火二河喻

善導大師水火二河喻

【視頻】《藥師經》蓮喚居士念誦

《藥師經》蓮喚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