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法的弘揚對建設和諧社會的利益

惟賢法師  2013/02/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法的弘揚對建設和諧社會的利益

中央領導人胡主席提出要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和諧本身就是傳統文化——儒家、道家、佛家的重要內容。其中,佛教所講的和諧,意義相當高。

儒家針對的是現實的人生和人間;道家涉及到了「天人」境界;佛家的對像則是一切眾生、三界五趣、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世界。空間更寬,對像更廣,目標更高。

講和諧,在傳統文化中,就必須要特別宣揚佛家的教義:明因識果,止惡行善!明因識果是整個佛法的教義。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人生現象、社會現象、自然現象,沒有哪一個能夠跳出因緣果的,這是個大原則。有因有緣就有果,因果也是有性質的。因緣有性質,果也有性質,分為善性、惡性、無記性、染污性、清淨性。哪種因哪種動機就造成哪種果,這個關係繁雜而不亂!

通過佛家教義使人們都能夠具有慈悲心、善良心、利他心,建立起眾生平等之心,在這個基礎上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一般社會上講仁慈、博愛,只是遍於人類,對於其他動物卻沒有人管,相反卻是盡量殘殺,對生態自然界也是盡量破壞。這種情形,用佛家的觀點看來,哪裡得到和諧了?沒有得到!這就不能徹底地實現和諧!

所以講到和諧,佛教僧團裡有「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其中意和是最徹底的;菩薩行裡面有「四無量心」(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再加上菩薩戒,有居士菩薩戒、出家菩薩戒、梵網戒、瑜伽菩薩戒等,都是說明這個和諧的道理。這些內容不但是對思想的指導,還是對行動的規範,講得很細微。所以要發揚傳統文化精神,就必須要繼承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之中,特別要弘揚佛教文化,這是今天的首要。

胡主席在「如何加強共產黨的執政能力」裡面有這麼幾句話「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政之德」,《論語》講「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常思貪慾之害」,在佛教裡面表現得最顯著,「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常懷律己之心」,就是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約束自己,要具有反省功夫、懺悔功夫。這些道理就是儒家、佛家所講的內容,來源於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

「權為民所享,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政治的權利為人民所享受,你的感情要繫在人民身上,謀利益不要為自己謀,要為人民謀,這是中國儒家的「大同」思想。

現在講「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是什麼?就是社會上既分工又合作,互相協調,達到利益均沾的目的!這些思想在《大同書》裡面寫得很清楚,說得很完備。

在佛家來講,眾生平等,和諧精神更為具體。現在中國社會很好,我覺得有轉機。傳統文化,在過去是要被打倒的,今天逐步復興,什麼原因呢?這跟中國及國際社會的現狀都有關係。

國際方面,矛盾重重。由於種族歧視、民族歧視、宗教偏見,引起戰爭;再加上恐怖主義手段十分毒辣。戰爭目前雖然是在局部發生,但若不引起注意,這個火藥桶就要爆炸,一爆炸就不得了,大家都知道,原子彈、氫彈能毀滅人類,很可怕!

就國內來講,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就發生紛爭現象,爭權爭錢,無形中就有貧富分化了。盡管中央採取宏觀調控,但是現在力量還不大。如果人心能夠在道德方面提高,理性提高,減少貪慾,這樣就會心理平衡。心理平衡就可調節經濟平衡,這是很需要的。

中國古代講政治,講經濟,是以「德」為主,以「德」為領導。中國歷史上長期以來比較團結,民族比較發達,是跟這個思想的指導分不開的。以「德」來指導政治、經濟,矛盾和鬥爭就不會大。你若是勤儉淡泊,勤勞就可致富;你若是懈怠懶惰、好吃懶做,就要貧窮。

當今要想消除貧富不均,消除惡性競爭及鬥爭,用法律的強制手段是很勉強的,若以「德」為首,以「德」來指導和感化,就會事半功倍。胡主席、溫家寶的講話處處引用中國經典,就是在大力倡導中華傳統美德,從中央開始倡導,就能慢慢形成風氣。

關於和諧的內容,傳統文化的發揚,從「四書五經」,到《道德經》、《易經》,再談到佛經,內容多得很。佛法的弘揚,對於我們國家建設和諧社會,及維護世界和平都有好處。所以說「和諧」,是涉及傳統文化、與傳統文化密不可分的。如何把這個和諧的意義發揮出來,結合現代思潮,以現代的形式去實現,至關重要!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惟賢法師文章列表

佛教沒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認他們自己所信的宗教教義...

管教父母對嗎,如何讓家庭關係和諧

問: 我總想管教我父親的不良習慣:打麻將、飲酒。我...

星雲大師對「懺悔」如是說

1 向佛祖懺悔,可以滅罪 一個人身口意所造的罪業,並不...

人與人之間要有一份和敬

天地宇宙之間,所有生命群居之處,必定要求得一個和字...

一個「和」字包含的義理

在每年春節的時候,各家各戶都貼上了新的春聯。光彩奪...

聖嚴法師《改變世界,從心安做起》

柔軟與堅強,兩者看起來雖然像是對立的,但卻可以同時...

夫妻間和諧解決之道

有位少婦由於不被丈夫寵愛,心中鬱鬱寡歡,成為一種心...

十奢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閻浮提有個國王,名叫十奢王。國王的大...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為什麼法是無我的呢

我們再往下看,觀法無我。前面在自我概念當中指的是能...

做到了這三點,我們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現在我用最簡單的語言給大家講一下往生的保證。我們希...

損壞的佛像跟經書怎麼處理

問: 聽說經典、佛像不可以燒,請問已舊或者已損壞的佛...

晴日集

【存養篇】 一、得意淡然 不揚己盛 當我們面對得意的...

觀音菩薩為什麼有時靈,有時不靈

好,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來到普陀道場呢,都是來沖著...

愚鈍之人如何開智慧

我們想背四十八大願都很困難。有的人出家多年,背個《...

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撒哈拉沙漠,又被稱為死亡之海。 進入沙漠者的命運:有...

念這句佛號就夠了嗎

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難易。淨土成菩提易...

佛預言出家人容易得兩種「惡瘡」

《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又出家人有二癰瘡,何謂為二...

四事之教

釋迦牟尼佛與大比丘眾五百人,在古印度毘舍離城的祇園...

人類的奇怪之處

弟子問老師: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 老師答道:...

萬境本閑,惟人自鬧

雙輪照禪人來參,且雲將隱居山中,單究向上事,乞老人...

七種降脂清腸的食物

營養學家認為,經常吃些降脂清腸的食物,不僅能排除油...

真實的力量要強過虛妄的力量

我們一般人剛開始學佛,你不是說馬上改變。學佛以後,...

印光大師臨終助念的解讀

臨終念佛不可怕死,也不能求病好  況求生西方者,不可...

弘一大師《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今日與諸君相見。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愈...

【佛教詞典】禪鎮

(物名)坐禪時頭上所鎮警睡之木片也。十誦律曰:諸比...

【佛教詞典】如理作意相應尋伺求

【如理作意相應尋伺求】 p0582   瑜伽五卷十五頁云:...

【視頻】父母未生之前的面目(明海大和尚)

父母未生之前的面目(明海大和尚)

【視頻】《文殊菩薩十大願》聆志居士念誦

《文殊菩薩十大願》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