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安法師: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大安法師  2011/08/24  大字體  護眼色

問: 近來,有些居士專弘淨土的音像與書籍在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都在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辨真偽,伏請師父於百忙中慈悲開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大安法師答:目前,弘揚淨土的音像與書籍廣泛流通,總的來說,是好現象,說明信佛學佛的人員增多,社會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數增多。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能夠以種種方式,傳播正信正見的佛教,饒益眾生,功德無量。然毋庸諱言的是,在弘揚佛法的音像與書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蒙蔽了一些初入佛門的同修,誤人慧命,罪過不淺。末法之季,法弱魔強,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吾悲淨業行人應惕然警覺,明辨是非邪正,方可不至以好心求法,誤蹈魔網。茲略標三條原則,以資參考。

1、遵循釋尊四依法之遺訓。

釋尊懸知末法邪師魔外盛行之事,臨涅槃時,特別開示佛教行人四依法,以免上當受騙。何為四依?

⑴、依法不依人。法性常住,能執持善法,模範人天。而人心唯危,情執厚重,不堪依怙。

⑵、依義不依語。謹依第一義諦,真空妙有,中道了義。語言文字只是詮顯實相真理的工具,得意忘言,不可尋文摘句,執指亡月。

⑶、依智不依識。謹依般若智慧,離念靈知,畢竟空無所有中,熾然建立因果善法。不可依八識妄心,分別執著,凡夫知見悉皆迷惑顛倒。宜以謙遜心,仰信聖言量,以佛知見為己知見。

⑷、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謹依大乘了義,佛說大小乘八萬四千法門,隨順眾生根機而說。然據圓頓至道,乃是真空妙有第一義諦妙境界相。不可思議的諸佛境界,生佛一體,感應道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西方極樂世界全體依正莊嚴,即是了義中無上了義。吾人當以上述四依法為準繩,方不辜負釋尊之顧命,識別魔外邪見,保全一己法身慧命。

2、不可盲目崇拜,釀成造聖運動。

恭敬三寶,乃至奉事師長,理所應然。但宜智慧觀照,以至實心、恭敬心對待一切。應知大善知識悉是謙抑自處,如善導大師自稱是「罪惡生死凡夫」,藕益大師的證位亦屬「名字位中真佛眼」(煩惱未能伏斷,然知見與佛同齊)。印光大師雲「常慚愧僧」「粥飯僧」。這些道盛德隆的祖師尚且以凡夫自居,以此相較,某些人或自稱或令他人稱述是某佛菩薩再來,或云自己如何修苦行、面壁斷食等,或云自己開悟得三昧、或云自己得神通與天人交往等。悉屬大妄語。按佛教戒律,真實證果,尚且不能公開對大眾說,更何況未證謂證,未得謂得。若犯大妄語,入地獄如箭射,不可不慎。末世魔外,為求名聞利養,多有大言不慚者,吾人當深自警覺,不可隨聲附和,加入盲從膜拜之列,後果堪憂。宜熟讀大乘經典,尤其是《首楞嚴經》五十種陰魔,其中的想蘊十魔宜反覆研讀,便可鍛就識魔之慧目。

3、建立聖言量與祖師思想兩大參照系,用作辨別是非邪正之準繩。

淨業行人當依淨宗五經一論聖言與中國淨宗祖師思想作修行指南。欲知山中路,須問過來人。歷代祖師大德既是過來人,值得信賴,現代善知識的種種言教,雖聽起來不錯,然尚須時間勘驗。以古為師,老實行持,才能穩妥,尤其《印光法師文鈔》彌契現代人的根機,字字見諦,語語歸宗,千叮萬囑,婆心切切,吾人反覆研讀,依教奉行,便可一了百了。若其他法師大德的光盤與書籍,與聖言量及祖師思想相應,能幫助吾人正確理解經義和祖師觀念者,亦不妨參閱。

以上三條,只是原則性提示。伏翼淨業同修,隨機運用,不無裨益。淨宗念佛法門,只要信得及,守得穩,持念佛號,矢志淨土,便可直接以阿彌陀佛作大導師,我在阿彌陀佛心中念佛,阿彌陀佛在我心中接引護佑,生佛一體,感應同時,即凡心為佛心,轉塵勞為覺華,蒙佛願力,決定往生,何慶如之!共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為什麼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

各位要知道,並不是我們不休息是對的,人家休息是不對...

老年人常被病魔侵襲折磨該怎麼辦

問: 我已老了,身體常常被病魔侵襲折磨,雖然早晚功...

福業與波羅密有什麼差別

問: 請問尊者,什麼是福業?什麼是波羅密?它們兩者...

不因預設成見而輕信

不因預設成見而輕信:不要因某事與個人預設的觀念或理...

如何敬佛敬法敬僧

三寶者,佛、法、僧也。其義甚廣,今唯舉其少分之義耳...

星雲大師《如何了生脫死》

人類雖有生命,身體卻不能永生,身體必定會有死,死和...

修行是否應做到絕情

問: 修行是否應做到絕情、絕法、絕交? 濟群法師答:...

什麼是十齋日?要注意些什麼呢

問: 什麼是十齋日?在十齋日要注意什麼? 大安法師答...

大安法師:如何理解「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問: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古德多有言及。西方極樂世...

深信切願不容易,如何才能生起信心

問: 我學佛不久,今年29歲,盡管我的家人基本上都在...

一切境界,唯心所現

我們修學淨土念佛法門,一定要對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來衡量淨土法門

問: 《楞嚴經》開示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意為:五戒需...

宗舜法師:正信佛教應具備的三個條件

宗舜法師答: 我覺得這個它應該是從兩面去理解,首先...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原文】 六道之中,復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

轉彎的人生

夜晚,列車奔馳,兩節車廂的交接處,轉彎時出現了一個...

什麼是「普賢行」

壬二、普賢觀耳識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

五位高僧慈憫眾生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習慈愛眾生呢?以下這些高僧大德慈憫...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三法。信是什麼呢?信,從事相...

如何面對人生的「兩難之間」

人生常會遭遇到不知如何抉擇而處於兩難之間的時候,比...

生活中的因果:刻薄成家,敗如山倒

我婆舅是徐州人,今年64歲了,有一子兩女。他曾經是我...

什麼叫大乘和小乘

本來,在佛的時代,並沒有分別什麼大乘和小乘,佛法是...

聖嚴法師:氣到忍不住時怎麼辦

有人說「沉默是金」。沉默並不等於就是沉沒,被罵、被...

【佛教詞典】具足法行

【具足法行】 p0824   瑜伽七十九卷十七頁云:云何菩...

【佛教詞典】瑞應刪傳

全一卷。唐代少康、文諗共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

【視頻】大安法師《一信之後 永不再疑》

大安法師《一信之後 永不再疑》

【視頻】慧律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7》事事無礙的十種原因

慧律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7》事事無礙的十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