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海濤法師:念佛法要

海濤法師  2010/12/05  大字體  護眼色

1.佈施為六度之首,勸人念佛為萬行之先,病危者尤易化導,以其有怖死求生之心也。

2.經上云:「欲生彼(阿彌陀佛)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乃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3.王龍舒云:「醫當自念,人身疾苦,與我無異,勿問貴賤貧富,專以救人為心,以結人緣,而積己福,冥冥中自有佑之者。若常如是存心,迴向淨土,必上品生。若因人疾苦而告以淨土,易生信心。使復發大願,以廣其傳,而贖宿譴,以期痊癒,必遂所願。若天年或盡,亦可乘此願力,逕生淨土。常如是以化人,非徒身後上品往生,現世亦福報無窮矣。」

4.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使往生:

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

三者,迴向發願心。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國。

5.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

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

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6.佛言:「此觀世音菩薩,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

7.專稱觀音菩薩聖號,獲福滅罪,命終往生,足證與念佛功德無異,願於念佛之外兼念。若遇患難,宜專念觀音,以觀音悲心甚切,代佛垂慈救苦,感應甚速。

8.「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文殊師利發願經》節引)

9.普賢菩薩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諸轉法 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10.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

11.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12.偈曰:「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13.《悲華經》上記載:文殊師利菩薩,蒙佛授記,於未來南方清淨無垢寶置世界成佛,號普現。普賢菩薩,蒙佛授記,於未來北方知水善住淨功德世界成佛,號智剛吼自在相王。均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足證發願往生之重要。我輩凡夫,應速發願追隨,不可怠忽!

14.若王者、大臣、居士、宰官人等,懺悔罪法:

一者,當正心不謗三寶,不障出家,不為梵行人作惡留難, 應當繫念修六念法。

二者,當孝養父母,恭敬師長。三者,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

四者,於六齋日,敕諸境內力所及處,令行不殺。

五者,當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不滅。

若有修習如此懺悔法,諸佛護助,不久當成阿耨菩提。

15.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

16.念佛不能一心,但息想定慮,徐徐念去,要使聲合乎心,心隨乎聲,念久自得諸念澄清,心境絕照,證入念佛三昧。

17.然平日必須多念,從千至萬,心無間斷,則根器最易成熟。若強之使一,終不一也。偈曰:「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18.持名之法,必須字字句句,聲心相依,不雜分毫世念,久久成熟,決定得生極樂,坐寶蓮花,登不退地。若餘年未盡,猶得以其所證,為四眾嚮導,報佛深恩。

19.有疾尚未即死,當息諸牽累,安心端坐,念身無常,念世無常,所有妄緣,一切放下。徐徐一句阿彌陀佛,自然六塵不生,一心清淨。不唯愈汝今生之疾,即生死病根,亦從此拔出矣。

20.菩薩明示:修淨之法,不出專勤二字。專則不別為一事,勤則一虛棄一時,久久成熟,決定得生極樂。足證能將歸向極樂之心,換卻奔走名利之心,放下萬緣,攝心多念,漸入念佛三昧,決生極樂。

21.以散心念佛,難得往生,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22.死生有命,當於病中,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慎勿留戀疑慮,致失正念,仍墮輪迴。

23.佛菩薩呼引眾生上大願船--「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眾生,上大願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無不得生也,若信心肯往,雖有罪惡,亦無不得生。」《淨土傳》

24.念一聲佛的功德--「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佈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校量。」《涅槃經》

25.念佛之法,名一行三昧,若念散漫,三昧不成。

一、攝心念,於一切處,攝念不忘,縱念昏寐,亦繫念而寢, 不隔念,不異念故。

二、勇猛念,如好色人,聞淫女所在,高岩深澗,磷途鬼窟,必往不怯故。

三、深心念,如大海深廣,必窮其底,覺路遙遙,不竟不休故。

四、觀想念,念念中見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故。

五、息心念,息一切名心、宦心、欲心、世間心、貪戀心、貢高心、遮護心、人我是非心,念佛故。

六、悲啼念,每一想佛,身毛皆豎,五內若裂,如憶少背之慈母故。

七、發憤念,如落第孤寒,負才寂寞,每一念及,殆不欲生故。

八、一切念,見聞覺知,及毛孔骨髓,無一處不念佛故。

九、參究念,念佛一聲,便念此聲落處故。

十、實相念,不以有心念,不以無心念,不以有無心念,不以非有無心念故,是為上品念佛門。若如是念者,現生必得見佛。

26.如來雖說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念佛一門是為他力,餘門修道總為自力。餘門修道,猶如陸地步行;念佛修道,猶如水路乘船,哩數極多,而復不同。念佛往生亦復如是,用功極少,早證菩提。念佛法門,由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速疾成佛,超過餘門百千萬倍。《念佛鏡》

27.帶業往生猶如大石置船——王問那先:「人生造惡,臨終念佛,得生佛國,我不信是語。」

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於船上,因得不沒;人雖本惡,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沒者,如人作惡,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那先比丘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海濤法師文章列表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臨門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臨門,何以見得呢? 我們把古人說的五...

「唯心淨土」的正確含義

這個唯心淨土,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首先在這裡往往會...

佛陀為何主動宣說淨土法門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

前來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嗎

問: 弟子所在的小城鎮念佛人極少,很難組建助念團,...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這個淨土法門的特色,印光大師說是「他力門、果地教」...

印祖文鈔--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

清代高僧省庵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一直講淨土宗的祖師,已經講...

修淨土人的三種力量

第一個彌陀大願力,就是佛力不可思議,你對彌陀本願的...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現代人很多是壽終醫院,不是壽終正寢

人道中有許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屬於橫死。人的生命...

保持知足常樂的態度

談到人生,應該從兩方面來講,一個是人的生活,一個是...

曾為浪子偏憐客

在我們教內每一位信眾可能對《安士全書》都不陌生了,...

為什麼要超度歷代宗親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為救度亡靈,使其超脫苦難,請僧尼為...

福業與波羅密有什麼差別

問: 請問尊者,什麼是福業?什麼是波羅密?它們兩者...

聖嚴法師《鬧鬼的故事與超度亡靈》

真有亡靈嗎?當然。 超度有用嗎?是的。 有時候我們會...

【推薦】佛法看身體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問:請問師父個問題,我一個同事也學佛,說幾...

凡夫與聖人的判定標準在哪裡呢

面對盲點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生命歸零。因為你在枝末...

研究生與研究死

有一次給成都理工大學的學生講課,我問同學們:研究生...

在家居士能做幽冥界皈依嗎

問: 弟子最近在網上看到,有在家居士做幽冥界皈依,...

不必為失去而難過

不必為失去而難過,因為世間之物本來就是去住無常。我...

臨終時聽聞到佛號,就一定不墮三惡道嗎

問: 《地藏經》中說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

【佛教詞典】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亦名:治遮不至白衣家法 行事鈔·僧網大綱篇:「(一、...

【佛教詞典】磐石劫

梵語 parvatopama-kalpa。以天衣輕拂磐石直至消磨盡淨...

【視頻】佛教威儀教學--穿袍搭衣

佛教威儀教學--穿袍搭衣

【視頻】福慧淨土(道元法師與福慧寺)

福慧淨土(道元法師與福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