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辯意長者子經

後魏沙門法場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沙門俱。菩薩萬人。爾時世尊與無央數大眾共會圍繞說法。時舍衛城中有大長者子。名曰辯意。從五百長者子。各有五百侍從。來詣佛所。前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卻坐一面。於時辯意長者子察眾坐定。承佛威神從坐起正衣服。儼然而前為佛作禮。長跪叉手。白佛言。欲有所問。唯願世尊慈愍敷演。世尊至真。三界無上道德神化。濟度群萌普演權道令眾得所。當來之世五濁鼎沸三毒熾盛以此相燒。無尊無卑毒念相向。若當臣王以貪國位。興師相伐身死名滅。當爾之時災及小民。若佛弟子四輩之眾。蒙佛遺恩得為道名。外著法衣內懷嫉妒。無有敬順轉相誹謗。揚惡遏善貢高非彼。此之人輩。皆是地獄餓鬼畜生之分。利一時之榮。不知後世劫數之殃。當以何法而開化之。唯願世尊。具示教化。使將來人可蒙此福。得離三塗永處福堂。佛言。善哉善哉。辯意長者子。乃於佛前作師子吼。有所發起開化一切。當來愚闇兇惡之人。得蒙是義快如是乎。所欲問者莫得疑難。如來當為分別說之。

長者子辯意白佛言。人何因緣得生天上。復何因緣來生人中。復何因緣生地獄中。復何因緣常生餓鬼中。復何因緣生畜生中。復何因緣常生尊貴眾人所敬。復何因緣生奴婢中為人所使。復何因緣生庶民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復何因緣得生為人。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狀丑惡身意不安常懷恐怖。復何因緣所生之處常與佛會。聞法奉持初不差違。遭遇知識逮得好心。若作沙門常得所願。所問如是。唯願世尊。分別解說。令此眾會得聞正教。願使一切得濟彼安。

佛告長者子辯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解說妙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謂為五。一者慈心。不殺群生悉養物命令眾得安。二者賢良。不盜他物佈施無貪濟諸窮乏。三者貞潔。不犯外色男女護戒奉齋精進。四者誠信。不欺於人護口四過無得貪欺。五者不飲酒。不過口行。此五事乃得生天。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不殺得長壽  無病常鮮肥

 一切受天位  身安光景至

 不盜常大富  自然錢財寶

 七寶為宮殿  娛樂心常好

 男女俱不淫  身體香潔淨

 所生常端正  德行自然明

 不欺口氣香  言語常聰明

 談論不謇吃  所說眾奉行

 酒肉不過口  無有誤亂意

 若當所生處  天人常奉侍

 若其壽終後  二十五神迎

 五福自然來  光影甚煒煒 

佛告辯意。復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謂為五。一者佈施。恩潤貧窮。二者持戒。不犯十惡。三者忍辱。不亂眾意。四者精進。勸化懈怠。五者一心。奉孝盡忠。是為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長壽端正威德。得為人主一切敬侍。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佈施得大富  錢財而自然

 所生常尊貴  輒得父餘財

 持戒常完具  奉受三尊教

 盡心不犯惡  便得壽命長

 忍辱不亂眾  瞋恚不犯人

 撾罵不還報  所生常端正

 精進不懈怠  常念奉持行

 所生輒豪強  得為一切將

 一心不退轉  忠信念反覆

 供事諸尊長  所生無艱難

 若行此五事  轉得為人主

 財力色端正  自然勇猛將 

佛復告辯意。有五事行。死入地獄億劫乃出。何謂為五。一者不信有佛法眾。而行誹謗輕毀聖道。二者破壞佛寺尊廟。三者四輩轉相謗毀。不信殃罪無敬順意。四者反逆無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順從。五者當來有欲為道者已得為道。便不順師教而自貢高輕慢謗師。是為五事死入地獄。展轉地獄無有出期。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世間愚癡人  不信佛法眾

 愚意欲毀壞  言佛無有神

 眼見善惡事  故作眾罪行

 神祠而壞之  利少得罪多

 末世諸四輩  含毒懷嫉妒

 名利故相毀  不知後罪重

 世間諸群臣  父子惡相加

 財寶利名故  無有敬順意

 當來諸惡人  以得為沙門

 不奉受師教  死受罪不輕

 行此五事者  其罪不可說

 億劫地獄中  諸佛不能救 

復次長者子。有五事行墮餓鬼中。何謂為五。一者慳貪不欲佈施。二者盜竊不孝二親。三者愚冥無有慈心。四者積聚財物不肯衣食。五者不給父母兄弟妻子奴婢。是為五事墮餓鬼中。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慳貪不佈施  私竊不養親

 藏積恐亡遺  無慈於老人

 妻子及奴婢  一皆不給與

 坐守財物死  餓鬼甚為苦

 身不見衣裳  腹大咽如針

 東西行求食  洋銅灌其口

 不欲得飲之  拍口強令咽

 一口入腹中  肝肺腸胃爛

 如是之勤苦  更歷數萬年

 罪畢乃得出  生為貧賤人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作畜生行墮畜生中。何謂為五。一者犯戒私竊偷盜。二者負債抵而不償。三者殺生以身償之。四者不喜聽受經法。五者常以因緣艱難齋戒施會以俗為緣。是為五事生畜生中。於是世尊。以偈頌曰:

 常私竊盜人物  負錢財抵不償

 喜殺生獵魚網  作俗緣不法會

 無誠信不知道  去來事今現在

 作眾罪不自覺  稍稍積墮畜生

 牛馬象驢駱駝  豬羊犬不可數

 常負重死剝皮  如是苦甚叵當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何謂為五。一者佈施周惠普廣。二者禮敬佛法三寶及諸長老。三者忍辱無有瞋恚。四者柔和謙下。五者博聞學誦經戒。是為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佈施常等心  普濟令眾安

 色力壽無病  親厚皆蒙恩

 敬佛三寶者  禮事諸尊長

 所生為尊貴  常得一切禮

 忍辱無瞋恚  生輒得端正

 眾人見歡喜  視之無厭足

 心調能柔和  謙讓而敬順

 學問誦習經  乃為人中尊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常生卑賤為人奴婢。何謂為五。一者憍慢不敬二親。二者剛強無恭恪心。三者放逸不禮三尊。四者盜竊以為生業。五者負債逃避不償。是為五事。常生卑賤奴婢之中。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若有愚騃人  憍慢於二親

 無有恭恪心  後生輒卑賤

 三寶不禮事  剛強於尊老

 無慈孝於人  生輒為奴婢

 放心恣其意  盜竊人財物

 負債不欲償  後生奴婢中

 衣食仰於人  走使不自在

 功力償其主  罪畢乃得出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得生人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何謂為五。一者至誠不欺於人。二者誦經無有彼此。三者護口不謗聖道。四者教人遠惡就善。五者不求人之長短。是為五事。生於人中口氣香潔身意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恭敬於三寶  不憍慢二親

 至誠不欺誑  是行人所敬

 護口不誹謗  等心於一切

 勸人遠罪行  誦習念正法

 世人不憍慢  相敬如父母

 遏惡而揚善  如是得佛疾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丑惡。心意不安常懷恐怖。何謂為五。一者常無至誠欺詐於人。二者大會有說法處而誹謗之。三者見諸同學而輕試之。四者不見他事而為作過。五者兩舌斗亂彼此。是為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丑惡。心意不寧常懷恐怖。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欺詐迷惑眾  常無有至誠

 心口而作行  令身受罪重

 若生地獄中  鐵鉤鉤舌出

 洋銅灌其口  晝夜不懈休

 若當生為人  口氣常腥臭

 人見便不喜  無有和悅歡

 常遇縣官事  為人所譏論

 遭逢眾厄難  心意初不安

 死還入地獄  出則為畜生

 展轉五道中  不脫眾苦難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何謂為五。一者身奉三寶勸人令事。二者作佛形像當使鮮潔。三者常奉師教不犯所受。四者普慈一切與身正等如愛赤子。五者所受經法晝夜諷誦。是為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奉敬三尊寶  教化勸令事

 作佛形像好  奉諸尊師教

 當視一切人  與身等無異

 彼我悉平等  行是會佛前

 晝夜常學問  智慧是大寶

 開悟諸盲冥  普使知道真 

於是長者子辯意。聞佛說五十事要法之義。欣然歡喜逮得法忍。五百長者子皆得法眼淨。又諸會者各得其志。於是辯意即從座起。為佛作禮長跪叉手白佛言。善哉世尊。快說此法。乃令會者得聞其所。復使將來濟度厄難。唯願世尊過於貧聚及諸眾會。明日日中屈於舍食。爾時世尊默然而許。諸長者子為佛作禮歡喜而去。辯意到舍白父母言。今所請者人中難有。名曰如來無上法師。三界無比。便告其妻令設飯食即尋具饌。明日世尊與諸大眾。往到其家就坐儼然。時辯意長者子父母眷屬。前禮佛足各自供侍。辯意起行澡水敬意奉食。下食未訖有一乞兒前歷座乞。佛未咒願無敢與者。遍無所得瞋恚而出便生惡念。此諸沙門放逸愚惑有何道哉貧者從乞無心見與。長者迷惑用為飯此無慈愍意。吾為王者以鐵輞車轢斷其頭。言已便去。佛達嚫訖。有一乞兒來入乞丐。座中眾人各各與之。大得飯食歡喜而去。即生念言。此諸沙門皆有慈心。憐吾貧寒施食充飽得濟數日。善哉長者乃能供事此等大士。其福無量。吾為王者當供養佛及眾弟子。乃至七日之中。當報今日飢渴之恩。言已便去。佛食已訖說法。即還精舍之中。佛告阿難。從今以後嚫訖下食以此為常。

時二乞兒展轉乞丐。到他國中臥於道邊深草之中。時彼國王忽然崩亡無有系嗣。時國相師明知相法。讖書記曰。當有賤人應為王者。諸臣百官千乘萬騎案行國界。誰應為王。顧見道邊深草之中。上有云蓋。相師指曰。中有神人。即見乞兒。相應為王。諸臣拜謁各稱曰臣。乞兒驚愕自云。下賤非是王種。皆言應相非是強力。沐浴香湯。著王者之服。光相儼然稱善無量。導從前後迴車入國。時惡念者在於深草中。臥寐不覺。車轢斷其頭。王到國中。陰陽和調四氣隆赫。人民安樂稱王之德。爾時國王自念昔者貧窮之人。以何因緣得為國王。昔行乞時得蒙佛恩。大得飯食便生善念。得為王者供養七日。佛之恩德今已果之。即召群臣遙向舍衛國。燒香作禮。即遣使者。往請佛言。蒙世尊遺恩得為人王。願屈尊神來化此國愚冥之人得見教訓。於是佛告諸弟子。當受彼請。佛與弟子無央數眾往到彼國。時王出迎。與諸群臣稽首佛足。燒香散華伎樂供養。佛入宮中即以就座。王起行水供設飯食。須臾以訖。爾時國王為佛作禮前白佛言。我本是小人。有何福行得享斯位。願佛解說。令此國人得蒙開眼。

佛告王曰。往日舍衛城中有長者子。名曰辯意。施設大檀請佛及僧。時佛坐定下食未嚫。有一乞兒來入欲乞。一無所得。瞋恚而出。惡念生曰。若吾為王以鐵輞車轢斷僧頭。一人後來乞丐大得飯食出。即念言。若我為王。供養此等眾聖之僧七日之中。時善念者今王是也。時惡念者臥深草中。王受正位迴車入國。車騎侍從轢斷其頭。死入地獄為火車所轢。億劫乃出。王今請佛報誓過厚。世世受福無有極已。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人心是毒根  口為禍之門

 心念而口言  身受其罪殃

 不念善惡人  自作身受患

 意欲害於彼  不覺車轢頭

 心為甘露法  令人生天上

 心念而口言  身受其福德

 有念善惡人  自作安身本

 意念一切善  如王得天位 

是時國王聞經歡喜。舉國臣民得須陀洹道。供養佛七日之後。佛於是欲去。王及臣民為佛作禮而別。於是世尊還到舍衛祇樹精舍。賢者阿難政衣服。從坐起為佛作禮長跪白佛言。當以何名此經。云何奉行。佛告阿難。是經名為辯意長者子所問。當奉持之。一名諸法要義。佛復告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行斯經奉持諷誦宣傳後世。令人受持者。是人如侍我身福無有異。誦斯經者當為彌勒佛所授決。如來廣長舌所語無有異。佛說經已。時諸天龍鬼神四輩弟子。聞經歡喜。為佛作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佛說忠心經

佛說忠心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失譯附東晉錄 佛在舍衛祗阿難...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佛說懈怠耕者經

佛說懈怠耕者經 宋沙門惠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

毗耶娑問經

毘耶娑問經翻譯之記 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進大慧禪師語錄奏札 (臣)僧(蘊聞)竊以佛祖之道。雖非...

禪法要解卷

禪法要解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行者...

四童子三昧經

四童子三昧經卷上 隋北印度健陀羅國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

淨土法語

夫修行法門,乃如來對病之良藥也。藥隨病廣,數逾恆沙...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離開

問: 佛陀在火宅喻中並沒有提出消滅火的方法,而是要我...

餓鬼道之苦

看第二個。餓鬼的苦,我們看這個飢渴寒熱,刀杖驅逼之...

佛經中關於邪淫的果報和戒淫功德

節選自《慾海回狂》(白話) 清周安士著,是被印光大師譽...

早一點認命,才可能早一點上路

我們講到十二因緣,佛教的生命觀,它是建立一個無量生...

福報不夠,幹起壞事無比順利

真正有福報的人,在做不如法的事情的時候,就會出現不...

【佛教詞典】隱形法

隱藏自己身形之法,即隱身術。據龍樹菩薩傳載,龍樹未...

【佛教詞典】五德瑞現

釋尊宣說無量壽經時,入大寂定所現之五德瑞相。即:(一...

如果沒有福報,修行路上障礙就會很多

學佛應該從培養福報開始,如果沒有福報,不僅智慧開發...

佛門中的「八大菩薩」

八大菩薩有哪些來歷? 八大菩薩是佛經中記載輔助釋迦牟...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閑書石壁題詩句,任...

敬老院牆上的一段話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

助子出家,母得授記

釋迦牟尼佛告諸弟子:過去久遠世時,有佛入城乞食,隨...

謗罵世尊的婆羅門

佛陀在舍衛國弘法時,一天,佛在只園精舍外空地經行,...

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

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

內心深處要厭離到徹骨徹髓

為什麼淨土法門講信願?這個願就是厭離娑婆。這厭離娑...

施舍的樹

一棵樹很喜歡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經常在樹下玩,有時爬...

一切眾生都貪戀這個色殼子

四大無我,五蘊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這骨灰是不是...

天竺高僧天親菩薩

佛陀滅度九百年以後,在西元五世紀的時候,北印度有一...

如果有功夫的話,哪還有個情色動

這用功,昏沉大的人,話頭不得力,是沒有用力參,沒有...

【視頻】西方發願文(男聲念誦)

西方發願文(男聲念誦)

【視頻】《佛說如幻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如幻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