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九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七聖納息第五之一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八智幾成就。幾不成就。如是等章及解章義。既領會已次應廣釋。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無實成就不成就性。為遮彼執顯成就性不成就性體俱實有故作斯論。問何故此中及後定蘊俱依七種補特伽羅而作論。前於結蘊不善納息。唯依五種補特伽羅而作論耶。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復次前結蘊中依有結者而作論故。不說後二補特伽羅。此及定蘊依有智定補特伽羅。而作論故亦說後二。復次前結蘊中以補特伽羅為章。以煩惱為門故不說後二。此及定蘊以補特伽羅為章。以智定為門故亦說後二。以慧解脫及俱解脫雖無煩惱。而有智定故具說七補特伽羅。廣辯七種補特伽羅如前結蘊不善納息答隨信行於八智。或成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義不定故。謂苦法智忍時無他心智一。有他心智二者。若未離欲染入正性離生。不成就他心智故名無他心智。彼成就一世俗智。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成就他心智故名有他心智。彼成就世俗他心二智。苦法智苦類智忍時。無他心智三有他心智四者。此二心頃若不成就他心智但成就三。謂法智苦智世俗智。若成就他心智則成就四。謂前三加他心智。後位增智准前應知。隨法行亦爾者。如隨信行或成就一乃至八故。以此二聖地等道等所依身等離染亦等。唯根有異。謂隨信行是鈍根攝。若隨法行是利根攝。信勝解於八智或成就七八。謂無他心智七。有他心智八者。謂未離欲染不成就他心智故唯成就七。若已離欲染亦成就他心智故具成就八。見至亦爾者如信勝解。或成就七。或具八故。以此二聖地。等道等所依身等離染亦等。唯根有異准前應知。身證慧解脫俱解脫。於此八智皆成就者。以此三聖皆已離欲染具成就八智故。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八智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過去未來俱非實有。為遮彼執顯彼實有。復次前雖總說成就八智。未依三世分別多少。今欲說之故作斯論。答隨信行於八智。苦法智忍時無他心智過去未來一。現在無有他心智過去未來二。現在無者無他心智有他心智義如前說。一謂世俗智。二謂世俗他心智。忍非智故現在都無。苦法智時。無他心智過去一者。謂世俗智未來三者。謂法智苦智世俗智。現在二者謂法智苦智。有他心智過去二未來四。現在二者過去未來加他心智現在不加。以他心智見道決定無容現前亦不修故。後位增智准前應知。隨法行亦爾者。此二地等廣說如前。信勝解於八智。無他心智未來七。有他心智未來八。過去若已滅不失。現在若現在前者。過去若已滅非得果練根及退故失則成就。若未已滅設已滅三緣故。失則不成就。此說無漏智。或他心智非世俗智。以世俗智過去未來定成就故現在或一或二或三。若無心時都不成就。見至亦爾者准前應知。身證等三如文具說。已滅不失謂若已滅非練根等及退故失則成就。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法智乃至道智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耶。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諸智雖可一一現前不得有二。為遮彼執顯智現前或一或二或復三種。有餘復執。入現觀時總觀四諦。四智頓起為遮彼執顯現觀時。各別觀諦無二諦智俱時起義況得起多。或復有執。多識俱生多智並起。為遮彼執顯一有情一剎那中唯起一識。智體亦爾故作斯論。答隨信行法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法苦智二。廣說乃至道智現在前時二智現在前。謂道法智。二者謂見道位七智現在前時。一一剎那智體雖一而義說二。謂對治故或名法智或名類智。行相故或名苦智乃至或名道智。隨法行亦爾者。此二地等廣說如前。信勝解法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法苦智二廣說乃至道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道法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道類智非他心智二。是他心智三者。謂修道位諸智現在前時。一一剎那智體雖一。而義說二或義說三。謂無漏智現在前時。若苦集滅智及他心智所不攝道智但義說二。謂對治故或名法智。或名類智。行相故或名苦智。乃至或名道智。若他心智所攝道智則義說三。謂對治故或名法智或名類智。行相故名道智。加行故名他心智。有漏智現在前時。若非他心智則唯一智。謂世俗智。若是他心智則義說二。謂自性故名世俗智。加行故名他心智。見至身證亦爾者。謂位等故諸智現前義相似故。慧解脫法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法苦智。非盡無生智二。是盡或無生智三。廣說乃至道智現在前時。或二三智現在前。謂道法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道類智非盡無生他心智二。是盡或無生或他心智三者。謂無學位諸智現在前時。一一剎那智體雖一而義說二。或義說三。謂無漏智現在前時若盡無生智所不攝苦集滅智。及盡無生他心智所不攝道智但義說二。謂對治故或名法智。或名類智。行相故或名苦智。乃至或名道智。若盡或無生智所攝苦集滅智。及盡或無生。或他心智所攝道智則義說三。謂對治故或名法智。或名類智。行相故或名苦智。乃至或名道智。事辦故或名盡智。因圓故或名無生智。加行故或名他心智。有漏智現在前時。若非他心智則唯一智。謂世俗智若是他心智則義說二。謂自性故名世俗智。加行故名他心智。問何故盡智無生智他心智體不相雜耶。答盡無生智非見自性。他心智是見自性故不相雜。盡智無生智所起行相互有異故亦不相雜。謂苦我已知等是盡智所起行相。不復當知等是無生智所起行相。俱解脫亦爾者。謂位等故。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幾成就幾不成就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三三摩地體唯是一義說三種。為遮彼執顯此三種自性各異故作斯論。答隨信行於三三摩地。滅法智忍未已生成就二。已生成就三者。謂滅法智忍未現在前但成就空無願二。苦法智忍時二雙修故。滅法智忍已生。乃至道類智忍現在前時皆成就三。復成就無相故。隨法行亦爾者。此二地等廣說如前。信勝解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皆成就者已具得故。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答隨信行於三三摩地。若依空入正性離生苦法智忍時。過去無。未來二現在一。廣說乃至滅法智。乃至道類智忍時過去二。未來三。現在一者。謂若依空入正性離生。見苦初心頃過去無。見苦四心頃現在一。謂空見苦後三心頃。及見集初心頃過去一。謂空見集後三心頃。見滅初心頃過去二。謂空無願見苦見集各四心頃未來二。謂空無願見滅四心頃現在一。謂無相見集四心頃見道三心頃現在一。謂無願見滅後三心頃。見道三心頃皆過去具三。見滅四心頃見道三心頃皆未來亦具三。若依無願入正性離生應知亦爾。有差別者。謂過去定無。空唯有一或二見苦見集各四心頃見道三心頃皆現在一。謂無願。問何等補特伽羅依空入正性離生。何等補特伽羅依無願入正性離生耶。答若見行者依空入正性離生。若愛行者依無願入正性離生。唯除菩薩。雖是愛行而依空入正性離生。又見行者復有二種。著我見者依非我行相入正性離生。著我所見者依空行相入正性離生。諸愛行者亦有二種。我慢增者依非常行相入正性離生。懈怠增者依苦行相入正性離生。復次若利根者多依空入正性離生。若鈍根者多依無願入正性離生。如利根鈍根乃至開智說智應知亦爾。若依無願入正性離生者。彼或依無願無相離三界染盡眾同分空不現前。隨法行亦爾者。此二地等廣說如前。信勝解乃至俱解脫。於三三摩地皆未來三。過去若已滅不失。現在若現在前者。此皆准前應知其相。隨信行乃至俱解脫空無願無相三摩地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耶。答隨信行空三摩地現在前時。或二或無。廣說乃至俱解脫亦爾者。謂見道中忍時無智。智時有二智。修道中苦集滅智時有二智。道智時或二或三智。無學道中苦集滅智。無學正見攝者一一有二智。非無學正見攝者。一一有三智。道智若非無學正見攝者有三智。若是無學正見攝他心智者亦有三智。即此若非他心智者唯有二智。問何故盡無生智不與空三摩地相應耶。答行相異故。謂空行相非盡無生智。若盡無生智行相非空。復次空三摩地與見相應。盡無生智非見性故。復次空三摩地自性是勝義。所起行相亦是勝義。盡無生智自性雖是勝義。而所起行相非勝義。謂此智後作是念言。我生已盡等有我行相是世俗攝非勝義故。

隨信行乃至俱解脫。三無漏根七覺支八道支隨應現在前時。幾智現在前耶。答隨信行未知當知根現在前時。或二或無。廣說乃至俱解脫亦爾者。謂見道中八忍時全無智。七智時各有二智。修道中苦集滅智時各有二智。道智時或有二智或有三智。無學道中苦集滅道智。皆或有二智或有三智准前應知。問此中數說慧解脫者起他心智。此起必依根本靜慮。若慧解脫亦能現起根本靜慮。豈不違害蘇尸摩經。彼經中說。慧解脫者不能現起根本靜慮。答慧解脫有二種。一是少分。二是全分。少分慧解脫於四靜慮能起一二三。全分慧解脫於四靜慮皆不能起。此論中說少分慧解脫。故能起他心智。蘇尸摩經說全分慧解脫。彼於四靜慮皆不能起。如是二說俱為善通。由此少分慧解脫者。乃至能起有頂等至但不得滅定。若得滅定名俱解脫。諸法法智相應。彼法類智相應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正理故。謂或有執。心心所法。一一而生無相應義。為遮彼執顯心心所必俱時生有相應義。或復有執。心心所法前後相應。有餘復執。自性與自性相應。為遮彼執顯相應者必俱時生。別有自體故作斯論。此中諸法由三緣故。互相交涉對顯相應。謂或有法由相攝故。互相交涉如智與智。或復有法由相應故互相交涉如智與三摩地。或復有法由相攝相應故互相交涉如智與根覺支道支。是謂此處略毘婆沙。諸法法智相應。彼法類智相應耶。答不爾。設法類智相應。彼法法智相應耶。答不爾。所以者何。非一心故。所緣異故。對世俗智亦爾。所以者何。非一心故。有漏無漏聚各異故。諸法法智相應。彼法他心智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法智相應非他心智。謂他心智所不攝法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苦集滅法智。及他心智所不攝道法智相應法。有法他心智相應非法智。謂法智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類智世俗智所攝他心智相應法。有法法智相應亦他心智。謂法智所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此相應九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他心智。謂法智他心智。及法智他心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法智他心智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他心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者不攝。除彼自性不相應。除彼相應。取諸餘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苦集滅類智他心智所不攝。道類智相應聚。無漏忍相應聚。他心智不相應一切有漏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皆非法智相應亦非他心智無所緣故。對苦集滅道智及正見亦爾者。如法智對他心智作四句。此對苦集滅道智及八道支中正見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空三摩地相應耶。答應作四句。此中法智與三三摩地相應。空三摩地與二智二忍相應。二智者。謂苦法智苦類智。二忍者。謂苦法智忍苦類智忍。是故此中作大四句。有法法智相應非空。謂法智相應空。及空不相應法智相應法。此中法智相應空者。謂法智俱生空三摩地。此與法智相應非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空不相應法智相應法者。謂無願無相俱生法智相應法。有法空相應非法智。謂空相應法智。及法智不相應。空相應法。此中空相應法智者。謂空俱生法智。此與空相應非法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不相應空相應法者。謂苦類智及苦忍俱生空三摩地相應法。有法法智相應亦空。謂二相應法。此中二相應法者。謂法智空俱生聚中。除二自性。諸餘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二相應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空。謂法智不相應空。空不相應法智。及法智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法智不相應空者。謂苦類智及苦忍俱生空三摩地。此非法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空不相應法智者。謂無願無相俱生法智。此非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法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及法智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者不攝。除二自性不相應。除二相應。取諸餘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法智不相應無願無相相應聚。及一切有漏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皆非法智相應。亦非空無所緣故。對無願無相喜覺支正思惟亦爾者。如法智對空作大四句。此對無願無相喜覺支正思惟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未知當知根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法智相應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法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已知根具知根所攝法智相應法。此與法智相應非未知當知根。是他聚故。有法未知當知根相應非法智。謂未知當知根所攝法智。及法智不攝不相應未知當知根相應法。此中未知當知根所攝法智者。謂未知當知根俱生聚中法智。此與未知當知根相應非法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不攝不相應未知當知根相應法者。謂諸類智及無漏忍俱生聚中。未知當知根相應法。此與未知當知根相應非法智。是他聚故。有法法智相應亦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攝法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餘八根及彼相應。餘非根心所法。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未知當知根。謂未知當知根所不攝法智。及法智未知當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未知當知根所不攝法智者。謂已知根具知根俱生聚中法智。此非法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亦非未知當知根相應。是他聚故。及法智未知當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者。謂法智不攝不相應。已知根具知根俱生聚中心心所法。及一切有漏心心所法。皆非法智相應。亦非未知當知根。是他聚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皆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已知具知根亦爾者。如法智對未知當知根有四句。此對已知根具知根亦爾。

諸法法智相應彼法念覺支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法智相應非念謂法智相應念覺支。此與法智相應非念。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有法念覺支相應非法智。謂法智及法智不相應念覺支相應法。此中法智者。謂念覺支俱生法智。此與念覺支相應非法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法智不相應。念覺支相應法者。謂無漏忍及類智俱生聚中念覺支相應法。此與念覺支相應非法智。是他聚故。有法法智相應亦念。謂二相應法即法智俱生聚中除法智及念。諸餘心心所法與二相應。此復是何。謂二相應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法智相應亦非念。謂法智不相應念覺支。及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法智不相應念覺支者。謂無漏忍類智俱生聚中念覺支。此非法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念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餘心心所法者。此非無漏心心所法。但是有漏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皆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精進輕安定舍覺支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者。如法智對念覺支有四句。此對精進覺支乃至正定亦爾。諸法法智相應。彼法擇法覺支相應耶。答諸法法智相應。亦擇法覺支法智。皆是擇法覺支攝故。有法擇法覺支相應非法智。謂法智所不攝擇法覺支相應法。此法是何。謂無漏忍類智俱生聚中擇法覺支相應法。此與擇法覺支相應非法智。是他聚故。如法智對後。類智對後亦爾者。如法智對類智。乃至正定類智對他心智乃至正定亦爾。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世俗智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非世俗智。謂世俗智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無漏他心智相應法。有法世俗智相應非他心智。謂他心智所不攝世俗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他心智所不攝。諸善染污無覆無記世俗智相應法。有法他心智相應亦世俗智。謂他心智所攝世俗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此相應。九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世俗智。謂他心世俗智及他心世俗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他心世俗智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他心世俗智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者。謂無漏忍苦集滅智。及他心智所不攝道智俱生聚心心所法。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道智擇法覺支正見亦爾者。如他心智對世俗智有四句。此對道智擇法覺支正見亦爾。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苦智相應耶。答不爾。設法苦智相應彼法他心智相應耶。答不爾。對集滅智空無相三摩地未知當知根亦爾者。非一心故。或行相異故。或所緣異故。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無願三摩地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非無願。謂他心智相應無願及無願不相應他心智相應法。此中他心智相應無願者。謂他心智俱生無願。此與他心智相應非無願。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無願不相應他心智相應法者。謂有漏他心智相應法。此與他心智相應非無願是他聚故。有法無願相應非他心智。謂無願相應他心智。及他心智不相應無願相應法。此中無願相應他心智者。謂無願俱生他心智。此與無願相應非他心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他心智不相應無願相應法者。謂苦集無願。及他心智不相應。道無願相應法。此無願相應非他心智是他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亦無願。謂二相應法。即無漏他心智俱生聚中。除他心智及無願三摩地。諸餘心心所法。此法是何。謂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無願。謂他心智不相應無願。無願不相應他心智。及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他心智不相應無願者。謂苦集無願及他心智不相應道無願。此非他心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無願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無願不相應他心智者。謂有漏他心智此非無願相應是他聚故。亦非他心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諸餘心心所法者。謂空無相俱生聚中。心心所法及他心智不攝不相應有漏心心所法。此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念精進喜輕安定舍覺支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亦爾者。如他心智對無願有四句。此對六覺支四道支亦爾。

諸法他心智相應。彼法已知根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非已知根。謂已知根所不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具知根所攝他心智相應。及有漏他心智相應心心所法。此法他心智相應非已知根是他聚故。有法已知根相應。非他心智。謂已知根所攝他心智。及他心智不攝不相應已知根相應法。此中已知根所攝他心智者。謂修道中無漏他心智。此與已知根相應非他心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他心智不攝不相應已知根相應法者。謂修道中苦集滅智俱生聚。及他心智所不攝道智。俱生聚中心心所法。此與已知根相應非他心智是他聚故。有法他心智相應亦已知根。謂已知根所攝他心智相應法。此法是何。謂修道中無漏他心智相應法。即此相應八無漏根。及彼相應餘非根心所法。有法非他心智相應。亦非已知根。謂已知根所不攝他心智。及他心智已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中已知根所不攝他心智者。謂具知根所攝他心智。及有漏他心智。此非他心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亦非已知根相應是他聚故。及他心智已知根不攝不相應。諸餘心心所法者。謂未知當知根俱生聚心心所法。他心智不攝不相應。具知根俱生聚心心所法。他心智不攝不相應。有漏心心所法。此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具知根亦爾者。如他心智對已知根有四句。此對具知根亦爾。諸法世俗智相應彼法苦智乃至正定相應耶。答不爾。設法苦智乃至正定相應。彼法世俗智相應耶。答不爾。所以者何。非一心故。苦智乃至正定皆無漏故。

諸法苦智相應。彼法集智相應耶。答不爾。設法集智相應。彼法苦智相應耶。答不爾。對滅道智無相三摩地亦爾。所以者何。非一心故。行相異故。或所緣異故。諸法苦智相應。彼法空三摩地相應耶。答應作四句義不定故。有法苦智相應非空。謂苦智相應空。及空不相應苦智相應法。此中苦智相應空者。謂苦智相應空三摩地。此與苦智相應非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空不相應苦智相應法者。謂無願俱生苦智相應法。此與苦智相應非空是他聚故。有法空三摩地相應非苦智。謂空相應苦智。及苦智不相應空相應法。此中空相應苦智者。謂空三摩地俱生苦智。此與空相應非苦智。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及苦智不相應空相應法者。謂苦忍俱生空相應法。此與空相應非苦智是他聚故。有法苦智相應亦空。謂二相應法。此法是何。謂苦智相應空。俱生聚中除苦智及空。諸餘心心所法。即八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尋伺及心。有法非苦智相應。亦非空。謂苦智不相應空。乃至廣說。此中苦智不相應空者。謂苦忍俱生空。此非苦智相應是他聚故。亦非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空不相應苦智者。謂無願俱生苦智。此非苦智相應。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亦非空相應是他聚故。及諸餘心心所法者。謂苦智不相應無願俱生聚心心所法。無相俱生聚心心所法。一切有漏心心所法。此俱不相應是他聚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者。謂一切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此俱不相應無所緣故。對無願亦爾者。如苦智對空有四句。此對無願亦爾。對三無漏根七覺支八道支如法智說者。如法智對三無漏根等。此苦智對三無漏根等。廣說亦爾。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九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

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

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阿毗曇八犍度論

阿毘曇八犍度論序 釋道安撰 阿毘曇者。秦言大法也。眾...

阿毗曇甘露味論

阿毘曇甘露味論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譯失三藏名 布...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註音版】菩薩五法懺悔經

菩薩五法懺悔經...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

【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說五無返復經

佛說五無返復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爾時佛在祇樹精舍,...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佛說猘狗經

佛說猘狗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

佛說老母經

佛說老母經 僧祐錄雲闕譯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佛說心明經

佛說心明經...

大方廣師子吼經

大方廣師子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有實

【有實】 p0538   俱舍論二卷十頁云:實唯法者:實、...

【佛教詞典】阿羅漢有四勝利

【阿羅漢有四勝利】 p0780   瑜伽八十七卷一頁云:復...

永惺長老《告弟子書》

古語道: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應以戒為...

佛是日中一食,過午可以供佛嗎

現在有一種說法說佛是日中一食,所以過午不能供佛。但...

因《楞嚴經》開悟的六位大禪師

1、唐玄沙師備禪師 《景德傳燈錄》卷十八記載,玄沙備...

一切諸相都從心所造,都是虛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經裡所說的:「心生種種法生,心...

如何才算初具信願

問: 我是初學者,與淨土有緣,聽了您的開示後知道了如...

擁有一個東西,就失去兩個自由

我有個朋友月入3萬元新台幣,可是他過的是五星級的生活...

佛陀滅火的因緣

失火了!失火了! 盛大的狂歡酒宴中, 全村人從迷醉中...

秘密用功的法門

修學律宗的有源請教大珠慧海禪師說:和尚修道,有沒有...

五濁惡世的煎熬

首先看劫濁。劫濁是一個時間的概念,就是所有的濁法都...

凡夫心的幾個特點

我們凡夫眾生的心是生滅心,它有幾個特點: 第一是攀緣...

沒受戒念佛能往生嗎

問: 在家修行沒有受過居士戒,如精進念佛能否往生西...

佛說宿殃擲石出血之因緣

世尊於阿耨大泉說法時,在場的五百位比丘除卻阿難尊者...

【視頻】《佛說十二頭陀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十二頭陀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佛說長阿含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長阿含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