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九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九十四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智蘊第三中學支納息第一之二

問誰於如是四種通行得幾舍幾。答諸異生位無得無舍。此四通行唯無漏故。世第一法現在前時。得一或二未有所舍。問此中不依異生作論唯依聖者。答亦有聖者於四通行無得無舍。謂自性住進退位中有得舍義。且進位中若未離欲染入正性離生。住苦法智忍乃至道法智時皆無舍得一。道類智忍時舍一得一。若已離欲染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住苦法智忍乃至道法智時亦皆無舍得一。道類智忍時舍一得二。若依上地入正性離生。住苦法智忍乃至道法智時皆無舍得二。道類智忍時舍二得二。若預流者趣一來果。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五解脫道時。皆無舍得一。第六無間道時舍一得一。若一來者趣不還果。諸加行道二無間道二解脫道時無舍得一。第九無間道時舍一得二。若不還者趣阿羅漢果。離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染。諸加行無間解脫道時皆無舍得二。離非想非非想處染。諸加行道八無間道八解脫道時。亦皆無舍得二。第九無間道時舍二得二。是說離染位。若未離欲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諸加行道時無舍得一。無間道時舍一得一。若已離欲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諸加行道時無舍得二。無間道時舍二得二。若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諸加行道八無間道八解脫道時皆無舍得二。第九無間道時舍二得二。是說轉根位。若未離欲染聖者。起諸相似無量解脫勝處遍處。及不淨觀持息念念住等。諸功德時皆無舍得一。若已離欲染聖者。起無量解脫勝處遍處。不淨觀持息念諸念住。無礙解無諍願智邊際定。三三摩地三重三摩地雜修靜慮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三解脫道等時。皆無舍得二。若入滅定想微細心時亦無舍得二。微微心時無舍無得。諸如是等是說修功德位。若退位中阿羅漢。及已離欲染有學。退勝根住劣根時皆舍二得二。未離欲染有學。退勝根住劣根時。皆舍一得一。是說退根位。若阿羅漢。起色無色界纏退時舍二得二。起欲界纏退時舍二得一。若不還者。已離色等染起色界等纏退時舍二無得。即不還者。起欲界纏退時舍二得一。若一來者。退勝果道。時舍一無得。退一來果時舍一得一。若預流者。退勝果道時舍一無得。是說退離染位。退餘功德義准應知。如施設論說。有四種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現法中遲身壞後速。或有補特伽羅現法中速身壞後遲。或有補特伽羅現法中遲身壞後亦遲或有補特伽羅現法中速身壞後亦速。問後二可爾。前二云何。聖者轉生決定不退亦不轉根。欲界經生。決定不入色無色界。如何可說現遲後速。復如何說現速後遲。豈有見至經生。退為信勝解者。答彼論不說轉根及退。但說精進及懈怠者。若現身懈怠後身精進者。名現法中遲身壞後速。若現身精進後身懈怠者。名現法中速身壞後遲。若現身懈怠後身亦懈怠者。名現法中遲身壞後亦遲。若現身精進後身亦精進者。名現法中速身壞後亦速。如是名為彼論說意。

如契經說。有四種行。一不堪忍行。二堪忍行。三調伏行。四寂靜行。云何不堪忍行。謂不堪忍寒熱飢渴。蚊虻風曝蛇蠍惡觸。惡人侵惱非理語言。身中所生種種苦痛。於此等事不能堪忍。是名不堪忍行。云何堪忍行。謂能堪忍如前所說寒熱等事。是名堪忍行。云何調伏行。謂根律儀。是名調伏行。云何寂靜行。謂無漏道。是名寂靜行。問為四通行攝彼四行。為彼四行攝四通行耶。答彼四行攝四通行。非四通行攝彼四行。不攝何等。謂彼前三。

如契經說。有四種斷。一苦遲通斷。二苦速通斷。三樂遲通斷。四樂速通斷。此中苦遲通斷苦故遲故。說名為劣苦速通斷。但以苦故說名為劣。樂遲通斷但以遲故說名為劣。樂速通斷不能正顯廣大饒益天人眾者不廣大故亦名為劣。世尊通斷能正顯示廣大饒益天人眾故獨名為妙。問為四通行攝四通斷。為四通斷攝四通行耶。答展轉相攝各隨其事。謂苦遲通斷即苦遲通行。乃至樂速通斷即樂速通行。故隨其事展轉相攝。復有說者。四通斷唯無學。四通行通學無學。若作是說。四通行攝四通斷。非四通斷攝四通行。不攝何等。謂有學四通行。問聖道是妙不應名劣。如品類足說。云何劣法。謂不善有覆無記法。何故契經說四種斷有名為劣。答劣有二種。一染污劣。二減少劣。四種通斷雖非染污劣。而有減少劣。有作是說。苦遲通斷。是未至定靜慮中間三無色定。時解脫聖道攝。苦速通斷。即是彼地諸聲聞乘。不時解脫聖道攝。樂遲通斷。是四根本靜慮。時解脫聖道攝。樂速通斷中不能正顯廣大饒益天人眾者即是四根本靜慮。諸聲聞乘不時解脫聖道攝。樂速通斷中。能正顯示廣大饒益天人眾者是佛乘聖道攝。問獨覺聖道是何品攝。有作是說。聲聞品攝。復有說者。佛品中攝。所以者何。如佛無師自能覺故。有餘師說。前三通斷如前應知樂速通斷中不能正顯廣大饒益天人眾者是獨覺聖道攝樂速通斷中能正顯示廣大饒益天人眾者是世尊聖道攝。問根本靜慮聲聞不時解脫聖道是何品攝。有作是說。獨覺品攝。復有說者。佛品所攝。所以者何。彼無漏根依佛得故。有作是言。前三通斷是外異生。樂速通斷中。不能正顯廣大饒益天人眾者是獨覺聖道攝。樂速通斷中能正顯示廣大饒益天人眾者是世尊聖道攝。問聲聞聖道是何品攝。有作是說。獨覺品攝。復有說者。佛品所攝。所以者何。彼無漏根依佛得故。或有說者。前三通斷是諸外道。樂速通斷中不能正顯廣大饒益天人眾者是聲聞聖道攝。樂速通斷中。能正顯示廣大饒益天人眾者是世尊聖道攝。問獨覺聖道是何品攝。有作是說。聲聞品攝。復有說者。佛品所攝。所以者何。如佛無師自能覺故。評曰。如是諸說。雖各自生弟子覺意。而實義者四種通斷即四通行。二四通攝三乘聖道。然第四中不能正顯廣大饒益天人眾者。聲聞獨覺二聖道攝。能正顯示廣大饒益天人眾者。佛聖道攝。此通二斷非唯第四。彼契經中不說此唯是樂速通斷故。在佛身者皆是妙故。問四通行中世尊依何通行。入正性離生得果離染盡漏。獨覺依何通行。聲聞依何通行耶。答世尊依樂速通行。入正性離生得果離染盡漏。云何知然。經為量故。如契經說。鬘母一時來詣佛所。作如是問。世尊依何通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佛告鬘母。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依樂速通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爾時鬘母便設二難。世尊往因六年苦行。乃證無上正等菩提。云何言依樂速通行。佛言。愚人我不因彼六年苦行證大菩提。棄舍彼已受食乳糜。然後依止樂速通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由此故知。世尊依止樂速通行入見道等。以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乃至得菩提故。獨出獨覺如佛世尊。眾出獨覺所依不定如諸聲聞。聲聞乘中尊者舍利子。依苦速通行入正性離生得果離染。依樂速通行盡漏。所以者何。彼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得果離染。依第四靜慮盡漏故。尊者大目連依苦速通行。入正性離生得果離染及盡漏。所以者何。彼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得果離染。依無色定盡漏故。問何故舍利子與大目連。俱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得果離染。而舍利子依第四靜慮得阿羅漢果。大目連依無色定得阿羅漢果耶。答此二尊者。俱是到究竟聲聞故。決定漸次得四沙門果。是故俱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而尊者舍利子。是毘缽舍那行故。依第四靜慮得阿羅漢果尊者大目連。是奢摩他行故。依無色定得阿羅漢果。問一切到究竟聲聞。為皆決定漸次得四沙門果不。答皆決定漸次得四沙門果。所以者何。一切到究竟聲聞。皆是隨佛轉法輪者。若不漸次得四沙門果。云何於彼入住出心能善解說。問能善解說四沙門果入住出心。無如佛者佛豈漸次得四沙門果耶。答於此義中不應難佛。以佛往昔為菩薩時。已能善說四沙門果勝。舍利子住無學位。故不應以聲聞難佛。諸聲聞人非自證處。不能為他自在說故。有作是說。一切到究竟聲聞。非皆決定漸次得四沙門果。所以者何。若彼在異生位先已離欲染。豈遇佛說法要退已後方趣預流果耶。問若爾云何能善解說四沙門果。答此不應難。如阿難陀是鈍根者雖住學位。而能善說四沙門果。能令無量百千有情成阿羅漢。況利根者超越趣證住無學地而不能說。評曰。應作是說一切到究竟聲聞。皆決定漸次得四沙門果。不以能說故但以法爾。故謂過殑伽沙數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到究竟聲聞弟子。皆漸次證得四沙門果。是故法爾不應為難。

如世尊說。漏盡阿羅漢成就十無學支。此中云何十無學支。謂無學正見乃至正定。及無學正解脫正智。問學位為有正解脫正智不。若有者此中何故不說。若無者契經所說當云何通。如契經說。尊者舍利子慰喻給孤獨長者言。勿怖勿怖無聞異生。成就不信惡戒少聞慳悋惡慧。邪見邪思惟邪勝解邪解脫邪智故。怖墮地獄傍生鬼界。汝已永斷不信惡戒。乃至邪解脫邪智。成就信戒聞舍慧。正見正思惟正勝解正解脫正智故不應怖。答應作是說。學位亦有正解脫正智。問若爾此中何故不說。答有有二種。一者有體。二者有支。

學位雖有正解脫正智體。而不立為正解脫正智支。問何故無學位立正解脫正智為支。學位不立。答依勝立故。謂諸法中。無學法勝非學法。補特伽羅中。無學補特伽羅勝。非學補特伽羅。是故學位雖有此二不立為支。復次唯無學位。正解脫正智勢用多故。自性勝故。離過患故。建立為支。復次唯無學位正解脫正智。已斷一切有根本故建立為支。復次唯無學心具二解脫。一者自性。二者相續。故彼相應勝解與智建立為支。二解脫心是非差別。應作四句。或有心自性解脫。非相續解脫。謂有學無漏心。或有心相續解脫。非自性解脫。謂無學有漏心。或有心自性解脫。亦相續解脫。謂無學無漏心。或有心非自性解脫。亦非相續解脫。謂有學有漏心。及一切異生心。復次有學正解脫正智。為邪解脫邪智所覆損故。不立為支。問有學正見正思惟等。亦為邪見邪思惟等之所覆損。何故立支。答有學正見正思惟等親斷邪見邪思惟等。一切煩惱害煩惱怨猶如鎧仗。故立為支。問有學正解脫正智。豈不能害諸煩惱耶。答解脫非正害諸煩惱。害煩惱已得解脫故。正智雖能害修所斷一切煩惱。而不能害見所斷者故不立支。復次唯無學位正解脫正智。無相違法故立為支。相違法者。謂邪解脫邪智。復次唯無學心全分解脫故心相應。勝解與智建立為支。非如學心少分解脫。謂見所斷一切煩惱少分不解脫。謂修所斷一切煩惱。復次唯無學心一切解脫。一切離系故心相應。勝解與智建立為支。一切解脫者。謂於五部煩惱。一切離系者。謂於五部所緣。復次唯無學心解脫一切障。遠離一切障故心相應。勝解與智建立為支。解脫一切障者。謂於五部障。遠離一切障者。謂於五部所緣。復次唯無學位斷如藤愛離諸繫縛。故彼二法建立為支。復次唯無學位斷依有頂煩惱重髻故彼二法建立為支。復次唯無學位。已剪三界煩惱鬚髮故。彼二法建立為支。復次唯無學位解脫圓滿。故彼二法建立為支。復次唯無學位輕安樂勝非煩惱熱所損害故。唯無學位受輕安樂廣大殊勝所作事業已成辦故。如王已害一切怨敵。所受快樂廣大殊勝。唯無學位。已滅一切煩惱。意言牟尼滿故。唯無學位棄舍染污蘊擔。得純淨蘊擔故。唯無學位棄舍熱惱界處。得清涼界處故。唯無學位棄舍不善根所依。得善根所依故。唯無學位棄舍煩惱自體。得清淨自體故。唯無學位是諸世間功德田故。如世尊說。

 若有貪等者  如有穢草田
 故離貪等田  施者獲大果

唯無學位損害便獲無間罪故。唯無學位破一切著。斷一切縛離一切障故。唯無學位遍知四食。及四識住。超越九種有情居故。唯無學位功德現行無雜穢故。謂唯有妙行無諸惡行。唯有善根無不善根。由如是等種種因緣。唯無學位正解脫正智建立為支。問若有學位。有邪解脫。及邪智者。契經所說當云何通。如說。長者勿怖勿怖。汝已永斷不信惡戒。乃至邪解脫邪智耶。答邪解脫邪智有二種。一者能令有情墮三惡趣。即見所斷彼已永斷。二者不令有情墮三惡趣。即修所斷彼猶成就。

如契經說。佛告阿難。舍利子是聰慧苾芻。能為給孤獨長者。善分別四預流支十種義。問云何分別四預流支十種義。脇尊者曰。於一一預流支。皆以十義分別故。謂以十義分別親近善士。乃至以十義分別法隨法行。尊者望滿作如是說。以信分別親近善士。以聞分別聽聞正法。以正見分別如理作意。以餘分別法隨法行。尊者妙音作如是說。以信戒分別親近善士。以聞分別聽聞正法。以正見分別如理作意。以餘分別法隨法行。阿毘達磨諸論師言。以信戒分別親近善士。以聞及慧分別聽聞正法。以正見分別如理作意。以餘分別法隨法行。尊者世友作如是說。以信戒舍分別親近善士。以聞及慧分別聽聞正法。以正見分別如理作意。以餘分別法隨法行。大德說曰。尊者舍利子。為給孤獨長者。善分別四預流支。及四證淨。四預流支者即是分別四預流支。十種義者即是分別四證淨。謂以三事分別四證淨。一自性故。二等起故。三等流故。自性故者。謂信與戒。等起故者。謂聞舍慧正見正思惟。由聞慧故等起於信。由正思惟等起於戒。由舍正見信戒增長等流故者。謂正勝解正解脫及正智。問正勝解正解脫有何差別。答因名正勝解。果名正解脫。復次加行時名正勝解。究竟時名正解脫。問聞慧正見正智有何差別。答聞謂聞所成慧。思謂思所成慧。正見正智。謂修所成慧。因名正見。果名正智。尊者左受作如是說。以十種義分別四預流支。及彼等流果。謂以信戒舍分別親近善士。以聞分別聽聞正法。以正思惟正勝解。分別如理作意。以慧正見分別法隨法行。以正解脫正智。分別彼等流果。霧尊者曰。此中以十義為五事。分別四證淨。一自性故。謂信戒。二相似故。謂舍正勝解。三加行故。謂聞及慧。四隨順故。謂正見正思惟。五果故。謂正解脫正智。尊者覺天作如是說。此中以十義分別四預流支。謂以信戒舍分別親近善士。以聞及慧分別聽聞正法。以正思惟分別如理作意。以餘分別法隨法行。

問何故名阿羅漢。答應受世間勝供養故。名阿羅漢。謂世無有清淨命緣非阿羅漢所應受者。復次阿羅者。謂一切煩惱。漢名能害。用利慧刀害煩惱賊。令無餘故名阿羅漢。復次羅漢名生。阿是無義。以無生故名阿羅漢。彼於諸界諸趣諸生生死法中不復生故。復次漢名一切惡不善法。言阿羅者。是遠離義。遠離諸惡不善法故。名阿羅漢。此中惡者謂不善業。不善者謂一切煩惱。障善法故說為不善。是違善義。如有頌言。

 遠離惡不善  安住勝義中
 應受世上供  故名阿羅漢

漏盡者謂諸漏永盡。問順諸漏法亦得永盡。何故但說彼漏盡耶。答彼以漏盡而為上首。應知亦說順漏法盡。復次諸漏難斷難破難越。非順漏法故偏說之。復次諸漏過失多勝堅牢。非順漏法故偏說之。復次諸漏自性斷斷已不成就。與聖道相違故偏說盡。諸聖道起正與一切煩惱相違。非有漏善無覆無記。然諸聖道斷煩惱時亦兼斷彼。如明燈起與闇相違非油炷器。然破闇時亦令油盡炷燋器熱。問何故但說漏盡不說暴流軛等。答三漏在前攝煩惱盡。是故偏說。暴流軛等雖有攝煩惱盡而不在前。三結三不善根。雖在前而攝煩惱不盡。故阿羅漢但說漏盡。非暴流等。

彼成就過去幾未來幾現在幾。答若依有尋有伺定。初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無未來十現在九。此中有尋有伺定者。謂未至定及初靜慮依者。有說。俱生是依。復有說者。等無間緣是此依義。評曰。應作是說。即彼二地總說為依。初有四種如前廣說。此中但依二初作論。一得果初。謂依彼地初得阿羅漢果。二轉根初。謂依彼地時解脫初練根作不動。無學智現在前者謂盡智。問無學者亦有非學非無學智見現在前。彼亦是無學智見。是諸無學者所起智見故。何故此中不說無學者無學智見現在前耶。答應作是說。而不說者當知。此中是有餘說。復次此中無學智見即說無學智見。非無學者智見故不應責。過去無者。謂如前說二初剎那現在前時全無。過去未有一念已生滅故。設已生滅得果轉根。或退舍故。未來十者。謂即初時具修未來。無學十支故。現在九者。爾時九支現在前故。謂除正見。此剎那中。無容起故彼滅已不失。若復依有尋有伺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現在九。未來十。此中彼者。謂彼九支。滅已者謂無常滅已。不失者。謂無三因緣失彼聖道。如前說。若復依等者。謂彼第二剎那已去。復依有尋有伺定盡無生智隨一現在前。問何故復起此地智耶。答念報恩故。由四緣故。如前廣說。過去九者。謂從第二剎那以去。成就過去初剎那時已起滅者。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依無尋無伺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九。未來十。現在八。此中無尋無伺定者。謂後三靜慮。不說靜慮中間義如前說。現在八者除正思惟。彼無尋故。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依無色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九。未來十。現在五。此中無色定者。謂前三無色定。不說第四。義如前說。現在五者。除正思惟正語業命。彼地無故。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九。未來十。現在無。此中入滅定者。謂住滅受想定。世俗心者。謂出滅定有漏定心。或復起餘有漏定心。過去九者。謂前最初所起有尋有伺定九支。未來十者。即彼初時所修十支。現在無者爾時聖道不現前故。彼滅已不失。若依有尋有伺定。初無學見現在前。過去現在九。未來十。此中初無學見者。謂無學正見。過去九者。謂初所起有尋有伺定無學智俱生聚九支。現在九者。謂除正智。以見與智不俱起故。未來十者。是先初智及今初見所修十支。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復依有尋有伺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未來十。現在九。此中若智者。盡無生智隨一。若見者無學正見。過去十者。謂前初智初見俱生聚十支。未來十者即彼所修。現在九者。智時除見見時除智餘九支。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依無尋無伺定。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未來十。現在八。此中現在八者。除正思惟智見隨一餘八支。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依無色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未來十。現在五。此中現在五者。除正思惟正語業命智見隨一餘五支。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未來十。現在無。此中過去未來十者。是前初智初見時所起所修十支。餘如前說。

若依無尋無伺定。初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無。未來十。現在八。此中初無學智現在前者。謂盡智。過去無者。初剎那時未有一念已生滅故。設已生滅三緣舍故。未來十者。謂即初時具修未來無學十支。現在八者除正思惟及正見。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復依無尋無伺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現在八。未來十。此中無學智現在前者。謂盡無生智隨一。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依無色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八。未來十。現在五。此中過去八者。謂前無尋無伺定初無學智俱生聚八支。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八。未來十。現在無。此中過去八者。謂初智俱生聚八支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依有尋有伺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八。未來十。現在九。此中現在九者。謂除正見。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依無尋無伺定。初無學見現在前。過去現在八。未來十。此中初無學見現在前者。謂無學正見。過去八者。謂初智俱生聚八支。未來十者。謂前初智及今初見所修十支。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復依無尋無伺定。展轉乃至若依有尋有伺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等。皆隨所應准前應說。

若依無色定。初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無。未來十。現在五。此中初無學智現在前者。謂盡智。過去無者。初剎那時未有一念已生滅故。設已生滅三緣舍故。未來十者。謂即初時具修未來無學十支。現在五者。除正思惟正語業命及正見。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復依無色定。無學智現在前。過去現在五。未來十。此中無學智現在前者。謂盡無生智隨一。未來十者。謂初智時所修十支。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過去五。未來十。現在無。此中過去五者。謂初智俱生聚五支。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依有尋有伺定。乃至若依無尋無伺定。無學智現在前等。皆隨所應准前應說。若依無色定。初無學見現在前。過去現在五。未來十。此中初無學見現在前者。謂無學正見。過去五者。謂前初智俱生聚五支。未來十者。謂前初智及今初見所修未來十支。彼滅已不失。若復依無色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過去六。未來十。現在五。此中過去六者。謂前初智俱生聚五支。及前初見俱生聚五支合為六。餘如前說。彼滅已不失。若入滅定或世俗心現在前。展轉乃至若依無尋無伺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等。皆隨所應准前應說。

此中一切過去未來皆說最初起及修者。不說後位所起所修。現在隨起現前者說。所說無學亦通一切。非唯次第遍入定者。問何故得學果時。見為無間道。見為解脫道。得無學果時。見為無間道智為解脫道耶。答無學果位所應作業一切已辦。加行止息不復尋求。故不名見。學果不爾故得見名。問何故無學位初說智後說見學位初後皆說見耶。答無學位初必起盡智。故初說智。後若更起勝功德時。亦有推度故後說見。學位先起苦法智忍。唯見非智故初說見。後無漏智所作未辦。推度不息亦得見名。故後說見。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九十四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阿毗曇心論

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勝造 晉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入阿毗達磨論

入阿毘達磨論卷上 塞建陀羅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發智論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

阿毗曇毗婆沙論

毘婆沙序 釋道挻作 毘婆沙者。蓋是三藏之指歸。九部之...

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

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序 藥師如來本願經者,致福消災之...

菩提心義

菩提心義(海運)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發起之相。具在...

佛說琉璃王經

佛說琉璃王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三慧經

三慧經 失譯人名今附涼錄 佛常欲得三人,一者、信;二...

集諸經禮懺儀

集諸經禮懺儀卷上 大唐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一切恭敬 ...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

【註音版】佛說蓮華眼陀羅尼經

佛說蓮華眼陀羅尼經...

【佛教詞典】念誦忌十五地

念誦,即想念持誦真言、佛名等;忌者,即不宜之義。據...

【佛教詞典】院

於一定區域所規劃之建築物。唐時對官舍寺宇皆用此稱呼...

覺悟的三個層次

覺悟既然是一個根本問題,就要知道覺悟的層次和內容是...

我們往生的電影,十劫前就拍好了

關於第十八願末學有新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

人生原來是一場夢

人都會做夢。有人在夢中發了財,有人在夢中升了官、出...

聖嚴法師《如何用禪解決問題》

生活在現代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過去更頻繁...

《金剛經》的法與非法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這裡所...

吹滅心頭火

報紙有一則這樣的新聞:一個青年,因為追討朋友欠他的...

為何達摩說梁武帝沒有功德

摩訶迦葉為了要續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

人生的快樂是跟因緣借來的

我們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較利根,知一切法,當體全空...

道生大師----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道生法師(355-434),中國東晉、南朝宋時高僧。亦名竺...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這裡貧是指無財,耗是家破。多...

划水作記

世間有許多事情人們認為確確實實,實際上是一種的錯覺...

任何生死關頭一定要記得念佛

我們以後碰到任何生死關頭,要注意了,一定要念佛,別...

【視頻】八十八佛大禮懺版(佛像釋義及功德利益)

八十八佛大禮懺版(佛像釋義及功德利益)

【視頻】海明寺大悲懺法會

海明寺大悲懺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