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智度論釋無作實相品第四十三之餘(卷六十五)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般若波羅蜜,親近、正憶念者,終不病眼、耳、鼻、舌、身,亦終不病,身無刑殘,亦不衰耄,終不橫死。無數百千萬諸天,四天王天乃至淨居諸天,皆悉隨從聽受。

「六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諸天眾會。

「善男子為法師者,在所說般若波羅蜜處,皆悉來集。

「是善男子、善女人在大眾中說是般若波羅蜜,得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福德!」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六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在諸天眾前說是般若波羅蜜,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福德。

「何以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是大珍寶。

「何等是大珍寶?

「是般若波羅蜜能拔地獄、畜生、餓鬼及人中貧窮,能與剎利、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能與四天王天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能與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中,廣說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廣說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廣說佛十力乃至一切智。

「從是中學,出生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出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阿那婆伽天、得福天、廣果天、無想天,阿浮呵那天、不熱天、快見天,妙見天、阿迦尼吒天,虛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有想非無想處天。

「是法中學,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得辟支佛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名為大珍寶。

「珍寶波羅蜜中,無有法可得——若生、若滅,若垢、若淨,若取、若捨;珍寶波羅蜜,亦無有法——若善、若不善,若世間、若出世間,若有漏、若無漏,若有為、若無為。

「以是故,須菩提!是名無所得珍寶波羅蜜。

「須菩提!是珍寶波羅蜜,無有法能染污。何以故?所用染法不可得故。

「須菩提!以是故名無染珍寶波羅蜜。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亦如是不知,亦如是不分別,亦如是不得,亦如是不戲論,是為能修行般若波羅蜜;亦能禮覲諸佛,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游諸佛剎,成就眾生,淨佛國土。

「須菩提!是般若波羅蜜,於諸法無有力、無非力,亦無受、亦無與,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波羅蜜亦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不捨欲界、不住欲界,不捨色界、不住色界,不捨無色界、不住無色界。

「是般若波羅蜜,不與檀波羅蜜亦不捨,不與尸波羅蜜亦不捨,不與羼提波羅蜜亦不捨,不與毘梨耶波羅蜜亦不捨,不與禪波羅蜜亦不捨,不與般若波羅蜜亦不捨;不與內空亦不捨,乃至不與無法有法空亦不捨;不與四念處亦不捨,乃至不與八聖道分亦不捨;不與佛十力亦不捨,乃至不與十八不共法亦不捨;不與須陀洹果亦不捨,乃至不與阿羅漢果亦不捨;不與辟支佛道亦不捨,乃至不與一切智亦不捨。

「是般若波羅蜜,不與阿羅漢法、不捨凡人法;不與辟支佛法、不捨阿羅漢法;不與佛法、不捨辟支佛法。

「是般若波羅蜜,亦不與無為法、不捨有為法。

「何以故?若有諸佛、若無諸佛,是諸法相常住不異,法相、法住、法位、常住,不謬不失故。」

【論】

問曰:

若受持般若,正憶念,猶有眾患,云何言「終不病眼等」?

答曰:

是事,上〈功德、地獄品〉中已廣說,所謂非必受報業,故無眾患。

又常受持、正憶念、如所說行般若,故無眾患。

譬如良藥,能破眾病;若不能將順,則不除患,非藥之失。又如[病-丙+寧]人雖得利器,不能御難,非器之過。行者如是,先世重罪,今世不如所說行故,不得般若力,非般若過。

問曰:

天上亦有般若波羅蜜,諸天何以於六齋日,隨逐不淨人身,求聞般若?

答曰:

天上有經卷,傳聞如是,亦非佛說。

若令有者,忉利天上、兜率天上當有。何以故?

阿修羅共忉利天鬪時,佛勅帝釋:「汝當誦念般若」;兜率天上常有補處菩薩,為諸天說,故可有。

色界諸天,身及衣服輕微,乃至無兩數,常樂宴寂,受禪定味,是故不應有經卷。

諸天著二種樂:欲樂、定樂,不能勤苦書持般若波羅蜜。

閻浮提人,能精進,書、持、受學、正憶念。

如經說:「閻浮提人以三因緣,勝諸天及欝單曰人:一者、能斷淫慾;二者、強識念力;三者、能精勤勇勐。」

是閻浮提人能書寫、讀、誦、受持,以是故諸天來下,禮拜般若經卷,或欲聞說。

復有人言:天上若有經卷,遠來供養,福德增益,求般若波羅蜜亦無厭足。有菩薩天,欲令般若尊重,故來下,欲令眾生益加信敬——諸天尚來,何況我等!

行者若聞好香、若見光明,有如是希有事,故深心信樂般若。

又未離欲人,惡鬼、魔民、常逐伺便,令墮惡處;從四天王乃至淨居天,是大力諸天來,小鬼避去,菩薩能生清淨大心,如先品中說,是故來隨逐法師。

六齋日,諸天來觀人心,十五日、三十日,上白諸天。

復次,是六齋日,是惡日,令人衰凶;若有是日受八戒、持齋、佈施、聽法,是時諸天歡喜,小鬼不得其便,利益行者。

是日法師高座說法,如是等種種因緣,故諸天皆來。

說法者讚歎無量無邊無上法——所謂般若波羅蜜,亦得無量無邊福德。

若為人說,人鈍根、福德薄,故得福少;諸天利根、福德多、福田勝,故得福多。故佛說:「行者齋日,諸天及大眾中說般若得福無量。」

此中佛可須菩提所言,復自說無量福德因緣,所謂「般若波羅蜜,是大珍寶波羅蜜。」

如如意寶珠,能滿一切人願;是般若波羅蜜,能滿一切眾生願,所謂離苦、得樂。

離苦者,般若波羅蜜能拔眾生地獄、畜生、餓鬼及人中貧窮;與樂者,能與剎利大姓,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樂因緣善法,般若波羅蜜中廣說,所謂十善道乃至一切智。

如如意寶,能出衣服、飲食、金銀等,隨意所須;般若波羅蜜亦如是,能令得十善道乃至一切智,剎利大姓乃至佛。以是事故,名為「珍寶波羅蜜」。

復次,「珍寶波羅蜜」者,如人得如意寶,則隨意所須皆得,失則憂惱;是般若波羅蜜,不生不滅常不失,世世與眾生樂,末後令得佛道。

如人得如意寶,則心生自高、輕賤他人,是為衰因緣;若人得世間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分別,著諸善法,捨諸惡法,生高心、輕蔑餘人,則開諸罪門。珍寶般若波羅蜜、出世間般若波羅蜜中,不分別善、不善,是名大珍寶波羅蜜,能利眾生,畢竟無憂。是珍寶波羅蜜,善法尚不能污染,何況不善法!

如此中說:「如是亦不知」者,如上說般若相,亦不作是知、不作知者;不取相亦不生著,不分別,不得定相;是名無有過患,無有法愛,斷諸戲論。

如是人能實修行般若波羅蜜,以法禮佛,自得實法利益,故能「利益眾生」;能自離惡,能令眾生離惡,故得「淨佛世界」。用無所得方便力,故知諸法畢竟寂滅相,而能為眾生故起諸善法。

般若波羅蜜畢竟清淨,故無力、無非力。譬如虛空,雖無有法,而因虛空得有所作。無有一法定相可著,故無有力;得諸法實相,於諸善法無礙,乃至降魔成佛,非無有力。

「不受不與」、「不生不滅」等,乃至「不捨有為法、不與無為法」,亦如是。

此中說因緣:「有佛無佛,諸法性常住世間。」

「諸法性」者,即是諸法實相;諸法實相者,即是般若波羅蜜。

若以常、無常等求諸法實相,是皆為錯;若人入法性中求,則無有錯謬。

法性常故「不失」。

【經】

爾時,諸天子虛空中立,發大音聲,踴躍歡喜,以漚缽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而散佛上,如是言:「我等於閻浮提,見第二法輪轉。」是中無量百千天子,得無生法忍。

佛告須菩提:「是法輪非第一轉、非第二轉。是般若波羅蜜,不為轉故出、不為還故出,無法有法空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無法有法空故,般若波羅蜜不為轉、不為還故出?」

佛言:「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相空,乃至檀波羅蜜、檀波羅蜜相空;內空內空相空,乃至無法有法空、無法有法空相空;四念處、四念處相空,乃至八聖道分、八聖道分相空;佛十力、佛十力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須陀洹果、須陀洹果相空,斯陀含果、斯陀含果相空,阿那含果、阿那含果相空,阿羅漢果、阿羅漢果相空,辟支佛道、辟支佛道相空;一切種智、一切種智相空。」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是摩訶波羅蜜!何以故?

「雖一切法自相空,而諸菩薩摩訶薩因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法可得;轉法輪,亦無法可轉、亦無法可還;是摩訶般若波羅蜜中,亦無有法可見。

「何以故?是法不可得,若轉、若還,一切法畢竟不生故。

「何以故?是空相,不能轉、不能還;無相相,不能轉、不能還;無作相,不能轉、不能還。

「若能如是說般若波羅蜜,教、照、開、示、分別、顯現、解釋、淺易——有能如是教者,是名清淨說般若波羅蜜。亦無說者、亦無受者、亦無證者;若無說、無受、無證,亦無滅者,是說法中亦無畢定福田。」

【論】

釋曰:

諸天聞般若,大歡喜踴躍。諸天身輕利根,分別著相,知有輕重;聞般若波羅蜜畢竟清淨,平等實相,大利益眾生,無有過者,是故踴躍歡喜,起身業、口業,持供養具蓮華等,供養於佛,作是言:「我等於閻浮提見第二法輪轉。」

問曰:

初說法令人得道,是名轉法輪,今何以言「第二法輪轉」?若以佛說名為轉法輪者,皆是法輪,何限第二?

答曰:

初說法名定實一法輪,因初轉乃至法盡,通名為轉。

是諸天見是會中多有人發無上道、得無生法忍;見是利益,故讚言「第二轉法輪」。

初轉法輪,八萬諸天得無生法忍,阿若憍陳如一人得初道;今無量諸天得無生法忍,是故說第二法輪轉。今轉法輪,似如初轉。

問曰:

今轉法輪,多人得道,初轉法輪,得道者少,云何以大喻小?

答曰:

諸佛事有二種:一者、密,二者、現。

初轉法輪,聲聞人見八萬、一人得初道;諸菩薩見無數阿僧祇人得聲聞道無數人種辟支佛道因緣,無數阿僧祇人發無上道心,無數阿僧祇人行六波羅蜜道、得諸深三昧陀羅尼門,十方無量眾生得無生法忍,無量阿僧祇眾生從初地中乃至十地住,無量阿僧祇眾生得一生補處,無量阿僧祇眾生得坐道場,聞是法疾成佛道——如是等不可思議相,是名密轉法輪相。譬如大雨,大樹則多受,小樹則少受。

以是故,當知初轉法輪亦大,以後喻前無咎!

「轉法輪非一非二」者,為畢竟空及轉法輪果報涅槃故如是說,是則因中說果。

「法輪」即是「般若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無起無作相,故「無轉無還」。

如十二因緣中,說「無明畢竟空,故不能實生諸行等;無明虛妄顛倒,無有實定,故無法可滅。」

說世間生法,故名為「轉」;說世間滅法,故名為「還」。

般若波羅蜜中無此二事,故說「無轉、無還」。

「無法有法空故」——「無轉」是「有法空」,「無還」是「無法空」。

問曰:

須菩提何以作是問:「有法無法空故,般若波羅蜜,不為轉、不為還故出」,而佛還以空答?

答曰:

有人說:諸法有四種相:一者、說有;二者、說無;三者、說亦有亦無;四者、說非有非無。

是中邪憶念故,四種邪行,著此四法故,名為邪道。

是中正憶念故,四種正行中不著故,名為正道。

是中破非有非無故,名「無法有法空」。佛說乃至破非有非無,故說「無有轉,無有還」。

破非有非無有二種:

一者、用上三句破;二者、用涅槃實相破。

須菩提雖知佛以涅槃破有無,是中有新發意菩薩,或錯謬故用三句破非有非無,於無法有法空中還生邪見;是故佛說:「有法無法亦自相空」,是故說:「般若波羅蜜無轉、無還」。

般若波羅蜜中,無般若波羅蜜相,一切法無相故;乃至檀波羅蜜亦如是。內空乃至一切種智相空,亦如是。

爾時,須菩提及大眾歡喜讚歎般若波羅蜜,作是言:「大波羅蜜,所謂般若波羅蜜。」

「大波羅蜜」者,所謂一切法雖自性空,而般若波羅蜜能利益菩薩,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得,亦無所得;雖轉法輪,亦無所轉。

問曰:

若諸法空,般若波羅蜜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空,不應讚般若為摩訶波羅蜜?

答曰:

此中說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空中亦無自性空,是故名摩訶波羅蜜。

若無空相,不應作難。

以畢竟空故「無所礙」,而能行諸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俗法故,非第一義。

諸佛雖說法,令他得道,破煩惱,從此至彼,名為「轉」。

今我等諸煩惱,虛誑顛倒,妄語無有定相,若無定相,為何所斷?

若無所斷,亦無轉、無還,是故說:「雖轉法輪,亦無轉還」。何以故?

是般若波羅蜜中,無有法五眼所能見。

若轉、若還;一切法,從本已來畢竟不生故。是自性空,畢竟空,非轉相、非還相。

畏墮常故不轉,畏墮滅故不還;畏墮有故不轉,畏墮無故不還;畏著世間故不轉,畏著涅槃故不還。如是自性空、畢竟空、十八空等無量諸空,是空解脫門,不轉、不還;無相、無作、亦如是。

入是三解脫門,捨我、我所心,是名說「得解脫」。

能如是不取相,不著心,說般若波羅蜜,教、照等。

「說」者,若桉文,若口傳。

「教」者,為人讚般若,令受持、讀誦、正憶念。

「照」者,如人執燈照物,若人不知般若,以智慧明照之令知。

「開」者,如寶藏閉門,雖有好物而不能得,若開其門,則隨意所取;如人疑不信般若者,開邪疑扉,折無明關,是人則隨意所取。

「示」者,如人眼視不明,指示好丑;如人有小信小智者,示是道非道,是利是失等。

「分別」者,分別諸法,是善是不善,是罪是福,是世間是涅槃;經書略說,難解難信,能廣為分別解說,令得信解。

「顯現」者,佛為種種眾生說種種法,或時毀呰善法,助不善法,趣令眾生得解。

「說法」者,說佛意趣以應眾生,令知輕重相。

「解釋」者,如囊中寶物,係口則人不知,若為人解經卷囊,解釋義理;又如重物,披析令輕,種種因緣譬喻,解釋本末令易解。

「淺易」者,如深水難渡,有人分散此水令淺,則渡者皆易;般若波羅蜜,如水甚深,論議方便力故,種種說能令淺易,乃至小智之人皆能信解。

能以十種為首,說甚深義,是名「清淨說般若波羅蜜」義。

第一義中,實無所說,畢竟空故「無說」,無說故「無受」,「無受」故無證,「無證」故「無滅」諸煩惱者;若無滅煩惱,則「無福田」。

「受」者,名信受、讀誦。

行是法,得沙門果,無生法忍,是名為「證」。

證時諸煩惱滅,得有餘涅槃,得有餘涅槃故是畢定福田。

畢定者,諸法同無餘涅槃性,故說無畢定福田。

大智度論釋諸波羅蜜品第四十四

【經】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無邊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如虛空無邊故。」(一)

「世尊!等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法等故。」(二)

「世尊!離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畢竟空故。」(三)

「世尊!不壞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四)

「世尊!無彼岸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無名無身故。」(五)

「世尊!空種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入出息不可得故。」(六)

「世尊!不可說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覺觀不可得故。」(七)

「世尊!無名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受、想、行、識不可得故。」(八)

「世尊!不去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來故。」(九)

「世尊!無移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伏故。」(十)

「世尊!盡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畢竟盡故。」(十一)

「世尊!不生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滅故。」(十二)

「世尊!不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生故。」(十三)

「世尊!無作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作者不可得故。」(十四)

「世尊!無知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知者不可得故。」(十五)

「世尊!不到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生死不可得故。」(十六)

「世尊!不失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失故(十七)。」

【論】

釋曰:

「無邊波羅蜜」者,須菩提聞佛說大珍寶波羅蜜義,因而自讚「般若為摩訶波羅蜜」。又以智慧深入種種法門,觀般若波羅蜜,如大海水無量無邊,深知般若波羅蜜功德,因發大歡喜;欲以種種因緣讚歎般若,是故白佛言:「世尊!無邊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無邊」義,從品初至竟,皆是無邊義;妨說餘事故略說,若廣說則無量。

復次,常是一邊、無常是一邊,我無我,有無,世間有邊無邊,眾生有邊無邊,如是等法,名為邪見邊;得般若波羅蜜,則無是諸邊,故言「無邊」。

復次,譬如物盡處名為邊,虛空無色無形故無邊;般若波羅蜜畢竟清淨故,無有邊,無有盡,無取處,無受處;是故佛答:如虛空無邊故,般若波羅蜜亦無邊。

菩薩得法忍,觀一切法皆平等,是故說「一切法等故」,言「等波羅蜜」。

菩薩用畢竟空心,離諸煩惱,亦離諸法,是故名「離波羅蜜」。

菩薩用是般若波羅蜜,總相、別相求諸法,不得定相如毛髮許;以不可得故,於一切法心不著;若有邪見戲論人,用邪見著心,欲破壞是菩薩;是菩薩無所著故,不可破壞,是名「不壞波羅蜜」。

此岸名為生死,彼岸名涅槃,中有諸煩惱大河;一切出家人,欲捨此岸,貪著彼岸;而般若波羅蜜無彼岸,彼岸是涅槃,無色無名,是故說「無色無名故」,是名「無彼岸波羅蜜」。

有虛空則有出入息,出入息皆從虛誑業因緣生;出者非入,入者非出,念念生滅,不可得實相;息不可得故,一切法亦不可得;不可得故,名「空種波羅蜜」。

一切法空寂相,故不須覺觀;覺觀無故,則無言說;無言說故,說般若波羅蜜斷語言道,是故名「不可說波羅蜜」。

二法攝一切法,所謂名、色。四大及造色,色所攝;受等四眾,名所攝。

分別諸法者,說般若波羅蜜是智慧相故,名所攝。

今實不離色是名、不離名是色,是般若波羅蜜無知相,故說「受、想、行、識不可得故」,言「無名波羅蜜」。

一切法無來無去故,名「無去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是三世十方佛法藏,以三法印印,無天無人能破,故名「無移波羅蜜」。

諸有為法,念念盡滅,無有住時;若爾者,過去法不盡,未來法亦不盡,現在法不住故不盡。三世盡不可得故,名為畢竟盡,畢竟盡故,名「盡波羅蜜」。

一切法三世中生不可得,故無生;無生故,名「無生波羅蜜」。

「不滅波羅蜜」,亦如是。

作有二種:一者、眾生作,二者、法作。眾生作者,佈施、持戒等;法作者,火燒、水爛,心識所知。

眾生空故,無作者;一切法鈍,不起作相故,法亦不作。是二無作故,名「無作波羅蜜」。

「無知波羅蜜」,亦如是,一切法鈍,故無所知。

天眼見有生死,用空慧眼見生死不可得;生死不可得故,今世眾生死,無到後世者,但五眾先業因緣相續生故,名「不到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不失諸法實相,亦能令一切法不失實相;離般若波羅蜜,一切法皆失。觀一切法實相,得般若波羅蜜,是故名「不失波羅蜜」。

【經】

「世尊!夢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乃至夢中所見不可得故。」(十八)

「世尊!響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聞聲者不可得故。」(十九)

「世尊!影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鏡面不可得故。」(二十)

「世尊!焰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水流不可得故。」(二十一)

「世尊!幻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術事不可得故。」(二十二)

「世尊!不垢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煩惱不可得故。」(二十三)

「世尊!無淨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煩惱虛誑故。」(二十四)

「世尊!不污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處不可得故。」(二十五)

「世尊!不戲論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戲論破故。」(二十六)

「世尊!不念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念破故。」(二十七)

「世尊!不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法性常住故。」(二十八)

「世尊!無染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知一切法妄解故。」(二十九)

「世尊!不起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無分別故。」(三十)

「世尊!寂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相不可得故。」(三十一)

「世尊!無慾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欲不可得故。」(三十二)

「世尊!無瞋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瞋恚不實故。」(三十三)

「世尊!無癡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無明黑闇滅故。」(三十四)

「世尊!無煩惱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分別憶想虛妄故。」(三十五)

「世尊!無眾生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眾生無所有故。」(三十六)

「世尊!斷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法不起故。」(三十七)

「世尊!無二邊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離二邊故。」(三十八)

「世尊!不破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相離故。」(三十九)

「世尊!不取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過聲聞、辟支佛地故。」(四十)

「世尊!不分別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妄想不可得故。」(四十一)

「世尊!無量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法量不可得故。」(四十二)

「世尊!虛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無所有故。」(四十三)。

【論】

釋曰:

須菩提讚般若波羅蜜,示眾生世間空如夢。

佛言:「夢亦不可得故」,名「夢波羅蜜」。

響、影、焰、幻,亦如是。

人心以聲為實,以響為虛;影以人面鏡為實,像為虛;焰以風、塵、日光為實,水為虛;幻以祝術為實,祝術所作為虛。

須菩提讚般若以喻為空,佛說喻、本事皆空,本事皆空故,是喻亦空。

是般若波羅蜜無垢,能斷滅一切垢。

佛言:諸煩惱從本已來常無,今何所斷!是故名「無垢波羅蜜」。

「無淨波羅蜜」,亦如是。

無煩惱即是淨,淫慾、瞋恚等諸煩惱名為污;是般若波羅蜜,一切垢法所不污。

六情是諸煩惱處,六情及一切法,諸煩惱緣處、住處皆不可得故,名「不污波羅蜜」。

得是般若波羅蜜,一切戲論憶想分別滅故,名「不戲論波羅蜜」。

一切法畢竟空故,無憶、無念相,無憶、無念相故,名「無念波羅蜜」。

住法性菩薩,一切論議者所不能勝,一切結使邪見所不能覆,一切法無常破壞,心不生憂;如是等因緣,故名「不動波羅蜜」。

一切法妄解,非但愛染故,名「無染波羅蜜」。

憶想分別,是一切結使根本;有結使能起後身業。知憶想分別虛妄,一切後世生業更不復起故,是名「不起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中,不取三毒火相故,言「寂滅波羅蜜」。

佛言:非但三毒相寂滅,一切法相不可得故。

是般若波羅蜜,乃至善法中尚不貪,何況餘欲!

佛說:欲,從本已來不可得故:貪慾虛誑,自性不可得故,名「無慾波羅蜜」;非是離欲故名無慾。

瞋恚性畢竟無所有故,名「無瞋波羅蜜」;非是離瞋故名無瞋。

一切法中,無明黑闇破故,名「無癡波羅蜜」;非是滅癡故名無癡。

無煩惱波羅蜜者,菩薩得無生法忍故,一切煩惱滅。

佛言:憶想分別,是煩惱根本,憶想尚無,何況煩惱!故名「無煩惱波羅蜜」。

般若能破無眾生中有眾生顛倒,故名「無眾生波羅蜜」。

佛言:是眾生從本已來不生,無所有故,名「無眾生」。

須菩提意,以般若波羅蜜能斷一切有漏法故,名「斷波羅蜜」。

佛言:諸法不起不生,無所作,諸法自然斷相故名「斷」。

二邊者,所謂我、無我,斷、無斷,可斷法、無斷法,常、滅,有、無——如是等無量二邊;般若波羅蜜中無是諸邊故,名「無二邊波羅蜜」。

佛言:是諸邊從本已來無,但以虛誑顛倒故著。菩薩求實事故,離是顛倒邊。

是般若波羅蜜,一相空故,不可破。

佛言:不但般若波羅蜜,一切法皆無定異相。如果不離因,因不離果;有為法不離無為法,無為法不離有為法;般若波羅蜜不離一切法,一切法不離般若波羅蜜;一切法實相即是般若波羅蜜故,名「不破波羅蜜」。

破者,所謂諸法各各離散。

一切法常、無常等過失,是故般若波羅蜜不取一切法。

佛言:一切法乃至二乘出世間清淨法,亦不取,故名「不取波羅蜜」。

分別名取相生心,妄想分別;般若波羅蜜是實相故,無是妄想分別。

佛言:因憶想分別,有無分別;今憶想分別,從本已來無故,名「無分別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出四無量故,名「無量波羅蜜」。

復次,畢竟空、為得涅槃無量法故,名無量。

復次,智慧所不能到邊崖,是名無量。是名六情所籌度,是法空無相無生滅,六情所不能量。何以故?物多而量器小故。

佛言:非但是般若波羅蜜無量,色等一切法不可得故皆無量。

如虛空無色無形,無所能作,般若波羅蜜亦如是。

佛言:非但虛空無所有,色等諸法皆無所有故,名「虛空波羅蜜」。

【經】

「世尊!無常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破壞故。」(四十四)

「世尊!苦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惱相故。」(四十五)

「世尊!無我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著故。」(四十六)

「世尊!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四十七)

「世尊!無相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生故。」(四十八)

「世尊!內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內法不可得故。」(四十九)

「世尊!外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外法不可得故。」(五十)

「世尊!內外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內外法不可得故。」(五十一)

「世尊!空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空空法不可得故。」(五十二)

「世尊!大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五十三)

「世尊!第一義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涅槃不可得故。」(五十四)

「世尊!有為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有為法不可得故。」(五十五)

「世尊!無為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無為法不可得故。」(五十六)

「世尊!畢竟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法畢竟不可得故。」(五十七)

「世尊!無始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法無始不可得故。」(五十八)

「世尊!散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散法不可得故。」(五十九)

「世尊!性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有為無為法不可得故。」(六十)

「世尊!諸法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六十一)

「世尊!自相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自相離故。」(六十二)

「世尊!無法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無法不可得故。」(六十三)

「世尊!有法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有法不可得故。」(六十四)「世尊!無法有法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無法有法不可得故。」(六十五)

「世尊!念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身受心法不可得故。」(六十六)

「世尊!正勤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善不善法不可得故。」(六十七)

「世尊!如意足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四如意足不可得故。」(六十八)

「世尊!根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五根不可得故。」(六十九)

「世尊!力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五力不可得故。」(七十)

「世尊!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七覺分不可得故。」(七十一)

「世尊!道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八聖道分不可得故。」(七十二)

「世尊!無作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無作不可得故。」(七十三)

「世尊!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空相不可得故。」(七十四)

「世尊!無相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寂滅相不可得故。」(七十五)

「世尊!背捨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八背捨不可得故。」(七十六)

「世尊!定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九次第定不可得故。」(七十七)

「世尊!檀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慳貪不可得故。」(七十八)

「世尊!尸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破戒不可得故。」(七十九)

「世尊!羼提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忍不忍辱不可得故。」(八十)

「世尊!毘梨耶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懈怠精進不可得故。」(八十一)

「世尊!禪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定亂不可得故。」(八十二)

「世尊!般若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癡慧不可得故。」(八十三)

「世尊!十力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不可伏故。」(八十四)

「世尊!無所畏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道種智不沒故。」(八十五)

「世尊!無礙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諸法無障無礙故。」(八十六)

「世尊!佛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過一切法故。」(八十七)

「世尊!如實說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說如實故。」(八十八)

「世尊!自然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中自在故。」(八十九)

「世尊!佛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知一切法、一切種智故(九十)。」

【論】

釋曰:

般若波羅蜜中,有無常聖行,故名「無常波羅蜜」。

佛言:非但般若中有無常,觀一切法無常故,名「無常波羅蜜」。

問曰:

上來說般若波羅蜜法性常住,今何以說無常?

答曰:

般若波羅蜜是智慧,觀法從因緣和合生,是有為法故無常;般若波羅蜜所緣處,如、法性、實際,無為法故常。須菩提說有為般若,故言般若波羅蜜無常。

問曰:

若爾者,佛何以說「一切法盡是破壞無常」,無為法無破壞相?

答曰:

一切法名六情,內外皆是作法,作法故必歸破壞相。離有為法,無無為法,亦更無有法相,因有為法相,故說無為法不生不滅。

復次,一切有為法有二種:一者、名字一切,二者、實一切。一切有為法破壞,故名一切無常。

「苦」等乃至「無法有法空」,亦如是。

須菩提說一切法相讚般若,佛舉一切法答。

正觀身等四法,從四念處生,四念處是四諦之初門,四諦是四沙門果初門,阿羅漢果分別即是三乘。

四念處,般若波羅蜜中,種種廣說。

佛言:是四種法緣處,從本已來皆不可得,故名「念處波羅蜜」。

從「四正勤」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

問曰:

餘法可以讚般若,云何復以般若讚般若?

答曰:

有二種般若:一者、常住般若;二者、與五波羅蜜共行,有用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讚有用般若波羅蜜,能破無明黑闇,能與真智慧;是故佛說常住般若波羅蜜,「癡慧不可得故」。

行是般若波羅蜜菩薩,初得菩薩十力,後得佛十力,是故說「十力波羅蜜」。

佛言:非但十力者不可破、不可伏,一切法實相亦不可破、亦不可伏。佛意:為度眾生故說十方,佛力無量無邊;如佛力,一切法實相亦如是不可伏,故名「十力波羅蜜」。

菩薩得是般若波羅蜜力,於佛前能說法論議,何況餘處!尚不畏魔王,何況外道!故名「無所畏波羅蜜」。

佛言:「道種智不沒故。」「道種智」名法眼,知一切眾生以何道得涅槃。般若波羅蜜,常寂滅相不可說;是菩薩以道種智故,引導眾生,於大眾中師子吼;道種智增益故不沒,無所畏,不自憍慢我有是法,名「無畏波羅蜜」。

須菩提從佛聞,無畏轉深,故讚般若波羅蜜,言「無礙波羅蜜」。

佛言:非但四無礙,一切法入如、法性、實際故,皆是無礙相。

菩薩因般若波羅蜜,能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大慈大悲等諸佛法故,說「佛法波羅蜜」。

佛言:聲聞法於凡夫法為勝,辟支佛法於聲聞法為勝,佛法於一切法最勝。如一切色中,虛空廣大;佛法最勝,無能及,無可喻,過一切法故,名「佛法波羅蜜」。

如過去佛行六波羅蜜,得諸法如相,今佛亦如是行六波羅蜜,得佛道故,名「多陀阿伽陀波羅蜜」。

「多陀阿伽陀」者,或言「如來」,或言「如實說」,或言「如實知」。

此中佛說:非但佛說名如實說,一切語言皆是如實故,名「如實說波羅蜜」。

是般若波羅蜜具足,後身自然作佛故,名「自然波羅蜜」。

自然名佛,佛所說故,名「自然波羅蜜」。

復次,是般若波羅蜜實相自然,不由他作故,名「自然」。

佛言:佛一切法中得自在力故,名「自然波羅蜜」。

具足十地,得十力,四無所畏,轉法輪,擊法鼓,覺世間無明睡眾生故,名為「佛波羅蜜」。

「佛」,秦言「覺者」,「知者」。何者是?所謂正知一切法、一切種,故名「覺」。

一切法者,所謂五眾、十二入、十八界等。

復次,一切法名外道經書、伎術、禪定等;略說有五種,所謂凡夫法、聲聞法、辟支佛法、菩薩法、佛法。

佛,略知有二種相,所謂總相、別相;又以分別相、畢竟空相。廣知則一切種——「一切種」是一切無量無邊法門。

以是事故,名為「佛波羅蜜」;不以佛身故名為佛波羅蜜,但以一切種智故。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五

 

上篇:大智度論

下篇:金剛般若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一卷 天親菩薩造 陳世真諦三藏於廣...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第一 三寶尊菩薩造 大...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卷上 無著菩薩造頌 世親...

大乘四法經釋

大乘四法經釋 一言立所宗者。世間宗見惣有其二。一外...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佛說五母子經

五母子經 吳月氏國居士支謙譯 昔者有阿羅漢在山中奉行...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再譯...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卷上 元魏天竺三藏曇...

五門禪經要用法

五門禪經要用法 大禪師佛陀蜜多撰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

【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教詞典】於此差別

【於此差別】 p0747   瑜伽八十六卷十五頁云:於此差...

【佛教詞典】如來笑菩薩

(菩薩)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釋尊之左第八位。梵號怛他...

「蓮華化生」的具體情形

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當中,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沒有空間的...

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讀嗎

問: 有個修淨土的法師說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讀,《印光...

念佛放光祛鬼

念佛是能放光的。可能我們天天念佛,我們的肉眼看不到...

惡口兩舌

過去有一個長者,家財萬貫,金銀財寶,真是取用不盡,...

淨土行人不可忽視的熏習力量

《大智度論》裡談到這麼一位國王,是虔誠的優婆塞,也...

凡夫的生命是怎麼來的

譬如說我們去思惟一件事情,萬法唯是一心,的確我們很...

聖嚴法師:如何做到「境隨心轉」

問: 社會環境意見紛亂,我們常常「心隨境轉」,局勢...

為家人燒菜放料酒,會破了酒戒嗎

問: 法師您好!弟子受了五戒,自己並不喝酒,也不食...

法清法師:佛教為什麼要叫人修忍辱

問: 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可佛家卻叫人修忍辱,為...

過去造了很多惡業,怎樣消除這些恐懼

我們過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惡業,想想因果不虛的,如果一...

安心,就這麼簡單

當年,慧可請求達摩為之安心。達摩要慧可取心來,以便...

念佛時有兩點要注意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有二點要注意:一個是你能念的心,...

【視頻】早課(深圳弘法寺)

早課(深圳弘法寺)

【視頻】金剛寶懺(法印寺)

金剛寶懺(法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