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五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五十八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六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安忍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常若無常,不應觀六神通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樂若苦,不應觀六神通若樂若苦。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我若無我,不應觀六神通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五眼若淨若不淨,不應觀六神通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五眼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五眼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安忍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安忍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常若無常,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樂若苦,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樂若苦。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我若無我,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佛十力若淨若不淨,不應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佛十力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安忍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安忍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常若無常,不應觀恆住捨性若常若無常。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樂若苦,不應觀恆住捨性若樂若苦。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我若無我,不應觀恆住捨性若我若無我。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無忘失法若淨若不淨,不應觀恆住捨性若淨若不淨。何以故?無忘失法無忘失法自性空,恆住捨性恆住捨性自性空;是無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恆住捨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無忘失法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恆住捨性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無忘失法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安忍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安忍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智若常若無常,不應觀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智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智若樂若苦,不應觀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樂若苦。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智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智若我若無我,不應觀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智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智若淨若不淨,不應觀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智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安忍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安忍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陀羅尼門若常若無常,不應觀一切三摩地門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一切陀羅尼門一切陀羅尼門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門一切三摩地門自性空;是一切陀羅尼門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陀羅尼門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陀羅尼門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陀羅尼門若樂若苦,不應觀一切三摩地門若樂若苦。何以故?一切陀羅尼門一切陀羅尼門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門一切三摩地門自性空;是一切陀羅尼門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陀羅尼門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陀羅尼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陀羅尼門若我若無我,不應觀一切三摩地門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一切陀羅尼門一切陀羅尼門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門一切三摩地門自性空;是一切陀羅尼門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陀羅尼門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陀羅尼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陀羅尼門若淨若不淨,不應觀一切三摩地門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一切陀羅尼門一切陀羅尼門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門一切三摩地門自性空;是一切陀羅尼門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門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陀羅尼門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門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陀羅尼門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安忍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安忍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預流向預流果若常若無常,不應觀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若常若無常。何以故?預流向預流果預流向預流果自性空,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空;是預流向預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預流向預流果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皆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預流向等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預流向預流果若樂若苦,不應觀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若樂若苦。何以故?預流向預流果預流向預流果自性空,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空;是預流向預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預流向預流果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皆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預流向等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預流向預流果若我若無我,不應觀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若我若無我。何以故?預流向預流果預流向預流果自性空,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空;是預流向預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預流向預流果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皆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預流向等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預流向預流果若淨若不淨,不應觀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若淨若不淨。何以故?預流向預流果預流向預流果自性空,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空;是預流向預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預流向預流果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皆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預流向等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安忍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安忍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獨覺菩提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一切獨覺菩提一切獨覺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獨覺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獨覺菩提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獨覺菩提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獨覺菩提若樂若苦。何以故?一切獨覺菩提一切獨覺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獨覺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獨覺菩提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獨覺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獨覺菩提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一切獨覺菩提一切獨覺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獨覺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獨覺菩提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獨覺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獨覺菩提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一切獨覺菩提一切獨覺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獨覺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獨覺菩提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獨覺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安忍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安忍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常若無常。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樂若苦。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我若無我。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淨若不淨。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安忍波羅蜜多。

「復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安忍波羅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常若無常。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常無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常與無常!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樂若苦。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樂與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樂之與苦!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我若無我。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我無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我與無我!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復作是言:『汝善男子應修安忍波羅蜜多,不應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淨若不淨。何以故?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安忍波羅蜜多。於此安忍波羅蜜多,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淨不淨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何況有彼淨與不淨!汝若能修如是安忍,是修安忍波羅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說,是為宣說真正安忍波羅蜜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五十八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悲咒註音版

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經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

佛說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禮法華經儀式

禮法華經儀式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拜起胡跪燒香...

比丘聽施經

比丘聽施經 東晉天竺三藏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文殊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註音版】佛說八吉祥經

佛說八吉祥經...

佛說慧印三昧經

佛說慧印三昧經一卷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佛說甘露經陀羅尼

佛說甘露經陀羅尼...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佛教詞典】金剛一乘甚深教

(術語)讚歎真言之教法也。教法堅固,故曰金剛,為一...

【佛教詞典】冥護

(術語)佛菩薩加護於人也。...

聖嚴法師《時時懷抱感恩的心》

在自我修鏈的過程中,當我們達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長之...

輕僧慢法之習氣,實為學道之障

汝來信,語頗懇切,然猶有輕僧慢法之習氣。此之習氣,...

改變一生命運的微笑

小李是一個事業有成的青年,從小繼承了數目龐大的家產...

大安法師:念佛人正確的目標定位

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每天繫念佛號這很好,...

得了不治之症該存什麼樣的心態

問: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還不能伏住煩惱習氣...

虛雲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

人貴有自知之明

春秋時期,在齊國有一位被公認的美男子,別人都叫他徐...

欲求好相貌或轉女身,供養地藏菩薩即可滿願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

生病後醫治效果不明顯,如何才能好

問: 我得皮膚病多年,多方醫治效果不明顯。現在吃淨...

看到他人不好,實際是心不清淨

看到他人不好,實際上是自己的心不清淨。就像一塊髒兮...

犯戒可救,破見難救

一切法都是心生的,所以對一切都不要貪戀。出家要遠離...

【佛學漫畫】許願和還願

人常說「心態決定命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你...

【視頻】《緣起經》風柯月渚讀誦

《緣起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心經》葉曉紅

《心經》葉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