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一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五分甚深相品第十三

爾時,欲界十千天子,天主帝釋而為上首,復有梵世二萬天子,大梵天王而為上首。俱詣佛所頂禮雙足,卻住一面同白佛言:「世尊!所說諸甚深法以何為相?」

爾時,佛告諸天眾言:「我所宣說諸甚深法,以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生、無滅、無所依止、無性為相。」

時,諸天眾復白佛言:「佛所說法無所依止,譬如虛空不可表示。如來所說甚深法相,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不能安立亦不能壞。何以故?世間天、人、阿素洛等皆是相故,諸有相者於無相相,不能安立亦不能壞。如來所說甚深法相,不墮色數,亦不墮受、想、行、識數,亦復不墮人非人數,人非人等不能成壞。」

爾時,佛告諸天眾言:「設有人來作如是問:『虛空誰作、誰能壞耶?』汝謂彼人為正問不?」

諸天眾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虛空無體、無為、無相,寧可問言有成壞者?」

爾時,佛告諸天眾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天眾當知!我所宣說甚深法相亦復如是,不可安立、不可破壞,有佛、無佛法爾常住。佛於此相如實覺知,故名如來、應、正等覺。」

時,諸天眾復白佛言:「如來所覺如是諸相,極為甚深難見難覺。如來現覺如是相故,於一切法智無滯礙。一切如來、應、正等覺住如是相,分別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諸有情集諸法相方便開示,令於般若波羅蜜多得無礙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諸如來常所行處,佛行是處證薩婆若,為諸有情分別開示。」

爾時,佛告諸天眾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天眾當知!一切法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由此因緣,我說諸佛得無礙智無能及者。」

爾時,世尊告善現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諸佛母,能示世間諸法實相,是故諸佛依法而住,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攝受、護持所依住法,此法即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無不依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攝受、護持,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能與諸佛作依止處,能示世間諸法實相。

「復次,善現!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是知恩者,能報恩者。若有問言:『誰是知恩、能報恩者?』應正答言:『佛是知恩、能報恩者。』何以故?一切世間知恩、報恩無過佛故。」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云何如來、應、正等覺知恩、報恩?」

佛告善現:「一切如來、應、正等覺乘如是乘,行如是道,來至無上正等菩提,得菩提已,於一切時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攝受、護持是乘是道無時暫廢,此乘此道,當知即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名如來、應、正等覺知恩、報恩。

「復次,善現!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無不皆依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覺一切法無實作用,以能作者無所有故;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無不皆依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覺一切法無所成辦,以諸形質不可得故。善現當知!以諸如來、應、正等覺,知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覺一切法皆無作用、無所成辦,於一切時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攝受、護持曾無間斷,故名真實知恩、報恩。

「復次,善現!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無不皆依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無作、無成、無生智轉,復能知此無轉因緣,是故應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如來、應、正等覺,亦能如實示世間相。」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如來常說一切法性無生、無起、無知、無見,如何可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如來、應、正等覺,亦能如實示世間相?」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法性無生、無起、無知、無見。云何法性無生、無起、無知、無見?以一切法空無所有、無所依止、無所繫屬,由此因緣無生、無起、無知、無見。善現當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雖能生佛示世間相,而無所生亦無所示。善現當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見色、受、想、行、識故,名示色、受、想、行、識相。」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云何般若波羅蜜多不見色、受、想、行、識故,名示色、受、想、行、識相?」

佛告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不緣諸色、受、想、行、識而起於識,名不見色、受、想、行、識,由不見故,名示色、受、想、行、識相。由如是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示世間諸法實相。復次,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示如來、應、正等覺世間空故、離、淨、寂故,說名能示世間實相,以諸世間無不皆以空、離、淨、寂為實相故。」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大事故出現世間,為不可思議事故、不可稱量事故、無數量事故、無等等事故出現世間。」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現!云何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大事故出現世間?謂諸如來、應、正等覺,皆以濟拔一切有情無時暫捨而為大事,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此事故出現世間。

「善現!云何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不可思議事故、不可稱量事故、無數量事故、無等等事故出現世間?謂諸如來、應、正等覺所有佛性、如來性、自然覺性、一切智性,皆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此事故出現世間。」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為但如來、應、正等覺所有佛性、如來性、自然覺性、一切智性,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為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法,亦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

佛告善現:「非但如來、應、正等覺所有佛性、如來性、自然覺性、一切智性,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法,亦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所以者何?於一切法真實性中,心及心所皆不可得。

「善現當知!諸所有色、受、想、行、識及一切法皆不可施設故,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何以故?如是諸法無自性故、不可得故、自性空故。復次,善現!諸所有色、受、想、行、識及一切法皆不可得故,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何以故?如是諸法無限量故、無所有故、自性空故。復次,善現!諸所有色、受、想、行、識及一切法皆無限量故,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何因緣故,諸所有色、受、想、行、識及一切法皆無限量?」

佛告善現:「於意云何?虛空為有心、心所法能限量不?」

善現對曰:「不也!世尊!」

佛告善現:「諸所有色、受、想、行、識及一切法亦復如是,自性空故,心、心所法不能限量。由此因緣,諸所有色、受、想、行、識及一切法無限量故,皆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善現當知!以一切法皆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故,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有佛法、如來法、自然覺法、一切智法亦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

「善現當知!如是諸法皆不可思議,思議滅故;不可稱量,稱量滅故;無數量,數量滅故;無等等,等等滅故。善現當知!如是諸法皆不可思議,過思議故;不可稱量,過稱量故;無數量,過數量故;無等等,過等等故。善現當知!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者,但有增語都無真實。善現當知!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者,皆如虛空都無所有。由此因緣,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有佛法、如來法、自然覺法、一切智法皆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聲聞、獨覺、世間天、人、阿素洛等,皆悉不能思議、稱量、數量、等等此諸法故。」

如來說此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數量、無等等法時,會中有五百苾芻、二十苾芻尼,諸漏永盡心得解脫;復有六萬鄔波索迦、三萬鄔波斯迦,於諸法中遠塵離垢生淨法眼;復有二十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世尊記彼於賢劫中當得作佛度有情眾。

爾時,善現復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實為大事出世間不?」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實為大事出於世間。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具能成辦一切智地,若聲聞地、若獨覺地皆在此攝。

「善現當知!如剎帝利灌頂大王,威德自在降伏一切,以諸國事付囑大臣,端拱無為安隱受樂。如來亦爾,為大法王,威德自在降伏一切,以諸佛法、若獨覺法、若聲聞法,悉皆付囑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普令成辦。是故,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實為大事出於世間。

「善現當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為攝受執着色故乃至識故出於世間,不為攝受執著預流果故乃至一切智智故出於世間。」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云何般若波羅蜜多亦不為攝受執著一切智智故出於世間?」

佛言:「善現!於意云何?汝頗見有阿羅漢果可攝受執著不?」

善現對曰:「不也!世尊!我不見有阿羅漢果可於其中攝受執著。」

佛言:「善現!善哉!善哉!我亦不見有如來法可於其中攝受執著。是故,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不為攝受執著一切智智故出於世間。」

爾時,欲界梵世天子俱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為甚深,難見難覺極難信解。若諸有情曾於過去無量佛所,發弘誓願、多種善根乃能信解。假使三千大千世界諸有情類,一切皆成隨信行等,彼有情類若經一劫若一劫餘修自地行,不如有人一日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忍樂、思惟、稱量、觀察,所獲功德勝彼無量。」

爾時,佛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天子當知!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聞深般若波羅蜜多疾得涅槃,勝前所說隨信行等若經一劫若一劫餘修自地行,況忍樂等!」

時,諸天子聞佛所說,歡喜踴躍頂禮如來,右遶三匝辭退還宮,去眾未遠忽然不現,隨所屬界各住本宮,勸進諸天修殊勝行。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若諸菩薩能於般若波羅蜜多深生信解,從何處沒來生此間?」

佛告善現:「若諸菩薩聞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信解不疑不悶,樂見、樂聞、憶念、思惟甚深義趣,常樂隨逐能說法者,如犢隨母曾無暫離,乃至未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義趣究竟通利能為他說,終不遠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經須臾頃,是諸菩薩從人中沒來生此間,依宿勝因能成是事。」

爾時,善現復白佛言:「頗有菩薩成就如是殊勝功德,承事供養他方佛已,從彼處沒來生此耶?」

佛告善現:「有諸菩薩成就如是殊勝功德,承事供養他方佛已,從彼處沒來生此間。

「復次,善現!有諸菩薩成就如是殊勝功德,先世已於喜足天上,承事供養慈氏菩薩,聞深般若波羅蜜多,請問其中甚深義趣,從彼處沒來生此間。

「復次,善現!有諸菩薩先世雖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於其中不能請問甚深義趣,今生人中,聞說般若波羅蜜多,疑惑、迷悶、難可開悟。所以者何?不了義者心多疑惑、迷悶、難喻。

「復次,善現!有諸菩薩先世雖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曾請問其中義趣,或經一日乃至五日,而不精進如說修行。今生人中,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雖經少時,其心堅固無能壞者,若離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請問深義,尋便退失。所以者何!此諸菩薩雖於前世得聞般若波羅蜜多,亦能請問甚深義趣,而不精進如說修行故,於今生於深般若波羅蜜多,或時樂聞或時不樂,或時堅固或時退失,其心輕動進退非恆,如堵羅綿隨風飄轉。如是菩薩新學大乘,雖有信心而不堅淨,於深般若波羅蜜多不能長時信樂隨轉,於二乘地或當墮一。

第五分船等喻品第十四

「復次,善現!譬如商侶游泛大海,其船卒破,於中諸人若能取木器物、浮囊、板片、死尸為所依附,當知彼類終不沒死,得至安隱大海彼岸,無損無害受諸快樂。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有精進、有勝解,有不放逸、有勝意樂,有捨、有敬、有清淨心,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捨善軛,復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所依附,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定證無上正等菩提。

「復次,善現!如有男子或諸女人,持燒熟瓶詣河取水,若池、若井、若泉、若渠,當知此瓶終不爛壞。何以故?是瓶善熟堪任盛水,極堅牢故。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有精進、有勝解,有不放逸、有勝意樂,有捨、有敬、有清淨心,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捨善軛,復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定證無上正等菩提。

「復次,善現!如有商人具善巧智,先在海邊固修船已,方牽入水知無穿穴,後持財物置上而行,當知彼船必不壞沒,人物安隱達所至處。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有精進、有勝解,有不放逸、有勝意樂,有捨、有敬、有清淨心,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捨善軛,復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定證無上正等菩提。

「復次,善現!譬如有人年百二十,老耄衰朽復加眾病,謂風、熱、痰或三雜病,是老病人欲從床座起往他處而自不能。有二健人各扶一腋,徐策令起而告之言:『莫有所難,隨意欲往,今我二人終不相棄,必達所趣安隱無損。』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有精進、有勝解,有不放逸、有勝意樂,有捨、有敬、有清淨心,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捨善軛,復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定證無上正等菩提。與上相違是名黑品。」

第五分如來品第十五之一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新學菩薩云何應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新學菩薩欲學般若波羅蜜多,先應親近承事善友。若能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教誡教授諸菩薩者,是名善友。謂作是言:『來!善男子!汝應勤修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汝勤修時,應無所得而為方便,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汝迴向時,勿以色、受、想、行、識故而取菩提。所以者何?一切智智性非所取。汝善男子!於諸聲聞獨覺等地勿生貪著。』若能如是教誡教授新學菩薩,令其漸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知是為菩薩善友。」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是諸菩薩發菩提心,欲趣菩提甚為難事。」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諸菩薩眾所作甚難,謂為利樂諸世間故,發趣無上正等菩提,作是誓言:『我為濟拔諸世間故,為諸世間作舍宅故,為諸世間作歸依故,為諸世間作洲渚故,示諸世間究竟道故,為諸世間作導師故,為諸世間作所趣故,發勤精進趣大菩提。』善現!云何諸菩薩眾誓為濟拔諸世間故,發勤精進趣大菩提?謂諸菩薩見諸世間沒生死苦不能出離,發勤精進趣大菩提,為拔彼苦說正法要。善現!云何諸菩薩眾為諸世間作舍宅故,發勤精進趣大菩提?謂諸菩薩欲為世間說一切法皆不和合,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善現白言:「云何菩薩欲為世間說一切法皆不和合?」

佛言:「善現!諸菩薩眾欲為世間宣說五蘊及一切法皆不和合,無縛無解、無生無滅,由此便能覆護一切猶如舍宅。

「善現!云何諸菩薩眾為諸世間作歸依故,發勤精進趣大菩提?謂諸菩薩欲令世間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愁嘆憂苦,發勤精進趣大菩提,方便善巧說正法要。

「善現!云何諸菩薩眾為諸世間作洲渚故,發勤精進趣大菩提?謂諸菩薩趣大菩提,欲為世間說五取蘊前後際斷,由此斷故一切法斷,此一切斷即是寂滅微妙涅槃,亦是如實無顛倒性。譬如小大海河池中,高地可居說為洲渚,涅槃亦爾,安隱處故。

「善現!云何諸菩薩眾示諸世間究竟道故,發勤精進趣大菩提?謂諸菩薩趣大菩提,欲為世間說色究竟不名為色、受、想、行、識,餘法亦爾,究竟法性非色等故。」

具壽善現白言:「世尊!若色等法究竟法性不名色等,應諸菩薩已得菩提,究竟性中無分別故。」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究竟性中都無分別,而諸菩薩甚為難事,雖能如是觀一切法,而不作證亦不沉沒,作是念言:『我於此法現等覺已,為諸世間宣說開示,令知如是究竟道相。』

「善現!云何諸菩薩眾為諸世間作導師故,發勤精進趣大菩提?謂諸菩薩趣大菩提,欲為世間說色本性無生無滅,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欲為世間說預流果乃至無上正等菩提諸法本性無生無滅。

「善現!云何諸菩薩眾為諸世間作所趣故?發勤精進趣大菩提?謂諸菩薩趣大菩提,欲為世間宣說開示色以虛空為所趣,受、想、行、識及一切法亦以虛空為所趣;欲為世間宣說開示色無所趣與虛空等,受、想、行、識及一切法亦無所趣與虛空等。如太虛空無來無去、無作無住、無生無滅,諸法亦爾,皆如虛空無所分別。何以故?諸色空故無來無去,受、想、行、識及一切法亦皆空故無來無去。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無不用空、無相、無願、無造、無作、無生、無性、如夢、如幻、無我、無邊、寂靜、涅槃、無取、無捨、無來、無去、最極寂滅而為所趣,彼於是趣不可超越。」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誰能信解如是深法?」

佛告善現:「若諸菩薩久修大行,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於諸佛所發弘誓願,所種善根皆已成熟,無量善友攝受護念,於此深法能生信解。」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是諸菩薩以何為性?」

佛告善現:「是諸菩薩調伏遠離而為其性,由此性故,能知能了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是諸菩薩能知能了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何所趣?」

佛告善現:「是諸菩薩趣一切智。」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若諸菩薩證是趣已,能為無量無邊有情作所歸趣。」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若諸菩薩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能為無量無邊有情作所歸趣。」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是諸菩薩能為難事,謂著如是堅固甲冑,欲度無量無邊有情令入涅槃,而有情類都不可得。」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復次,善現!是諸菩薩所著甲冑,不屬諸色、受、想、行、識,不屬聲聞、獨覺、菩薩、一切智智及一切法。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無所屬。」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若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不住聲聞、獨覺等地。」

佛告善現:「汝觀何義作如是說?」

善現答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所住著。若修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都無所修,亦無修者,修時、修處及由此修皆不可得。世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決定法,若修虛空、修一切法、修無邊際、修無攝受,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復次,善現!應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察不退轉菩薩摩訶薩。謂諸菩薩若不貪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執他語及他教勅以為真要,非但信他而有所作,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其心不驚、不恐、不怖、不沉、不沒、無疑、無悔亦不迷悶,歡喜樂聞深心信受,是諸菩薩定不退轉,如是菩薩先世已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所有義趣,故今得聞心無驚等。」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若諸菩薩聞深般若波羅蜜多心無驚等,是諸菩薩云何觀察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是諸菩薩應以隨順一切智心,觀察般若波羅蜜多。」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云何隨順一切智心,觀察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若諸菩薩隨順虛空,觀察般若波羅蜜多,是為隨順一切智心,觀察般若波羅蜜多。所以者何?以一切智無量無邊,若無量無邊即非色亦非受、想、行、識,無得、無現觀、無智、無識,無生、無滅、無修、無作,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方、無域亦無所住,唯可說為無量無邊。善現當知!虛空無量無邊故一切智亦無量無邊,一切智無量無邊故無能證者,非色能證乃至非識能證,非佈施波羅蜜多能證乃至非般若波羅蜜多能證。所以者何?色乃至識即一切智,無二無別;佈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即一切智,無二無別。」

爾時,欲界梵世天子俱詣佛所,同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極為甚深難見難覺。」

爾時,佛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觀此義初成佛時,宴坐思惟不樂說法,謂作是念:『我法甚深,非諸世間卒能信受。』我所證法即是般若波羅蜜多,此法甚深,非能證、非所證、無證處、無證時,由此而證亦不可得。天子當知!虛空甚深故此法甚深,我甚深故此法甚深,一切法性無來去故此法甚深。」

時,諸天子復白佛言:「甚奇!世尊!佛所說法,一切世間極難信解;佛所說法無取無捨,世間有情行取捨故。」

爾時,佛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佛所說法微妙甚深,於一切法皆能隨順,無所障礙與虛空等。佛所說法畢竟不生,一切生法不可得故;佛所說法都無處所,一切處所不可得故。」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

時,諸天子便白佛言:「大德善現是真佛子,隨如來生,諸有所說,一切皆與空相應故。」

爾時,善現語諸天子:「汝等說我隨如來生,云何善現隨如來生?謂隨如來真如生故,一切生法不可得故。如來真如無來、無去、本性不生,善現真如亦無來去、本性不生,故說善現隨如來生。如來真如即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即如來真如,如是真如無真如性,亦無不真如性,善現真如亦復如是,故說善現隨如來生。如來真如無變異、無分別、遍一切處,善現真如亦復如是,故說善現隨如來生。如來真如常住為相而無所住,善現真如亦復如是,故說善現隨如來生。如來真如無所罣礙,一切法真如亦無所罣礙,善現真如亦復如是,故說善現隨如來生。如來真如與一切法真如同一真如,無二、無別、無造、無作,如是真如常真如相,無時非真如相,是故真如無二無別,善現真如亦復如是,故說善現隨如來生。如來真如於一切處無憶念、無分別,一切法真如於一切處亦無憶念、無分別,善現真如亦復如是,故說善現隨如來生。如來真如無別異不可得,一切法真如亦無別異不可得,善現真如亦復如是,故說善現隨如來生。如來真如不離諸法真如,諸法真如不離如來真如,如來真如常真如相,無時非真如相,善現真如亦復如是,故說善現隨如來生。雖說隨生而無所隨生,以善現真如不異佛故。如來真如非去來,今一切法真如亦非去來,今善現真如亦復如是,故說善現隨如來生。如來即是如來真如,如來真如隨過去真如,過去真如隨如來真如,如來真如隨未來真如,未來真如隨如來真如,如來真如隨現在真如,現在真如隨如來真如,如來真如隨三世真如,三世真如隨如來真如,如來真如與三世真如無二無別,一切法真如、善現真如亦無二無別,故說善現隨如來生。菩薩真如即佛真如,諸菩薩眾由真如故,得菩提時說名如來、應、正等覺。如來證得此真如時,三千世界六種變動。我於如是諸法真如深生信解,故說善現隨如來生。

「天子當知!然我善現不由色故乃至識故隨如來生,亦不由預流果故乃至獨覺菩提故隨如來生,亦不由一切智故隨如來生,但由真如故隨如來生。天子當知!然我善現不隨色、受、想、行、識生,不隨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生,故我善現隨如來生。」

時,舍利子便白佛言:「如是如來甚深微妙。」

爾時,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是如來甚深微妙。」

當說如是如來相時,三千苾芻,諸漏永盡,心得解脫,成阿羅漢;五百苾芻尼,遠塵離垢,生淨法眼;五千天人,得無生法忍;六十菩薩,諸漏永盡,心得解脫。

爾時,佛告舍利子言:「今此眾中六十菩薩,曾於過去五百佛所親近供養,雖修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而不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起別異想修別異行,故於今時雖聞大法,而盡諸漏心得解脫故。舍利子!諸菩薩眾雖有菩薩道空、無相、無願,而不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便證實際墮於聲聞或獨覺地。

「舍利子!譬如有鳥,其身廣大百踰繕那乃至五百,翅羽未成或已衰朽。是鳥從彼三十三天,投身而下趣贍部洲,於其中道欻作是念:『我今還上三十三天。』於汝意云何?是鳥能還三十三天不?」

舍利子曰:「不也!世尊!」

佛告舍利子:「是鳥中路或作是願:『至贍部洲當令我身無損無苦。』於意云何?是鳥所願可得遂不?」

舍利子曰:「不也!世尊!是鳥至此贍部洲時,其身決定有損有苦,或復近死或致命終。何以故?是鳥身大,從遠而墮,翅羽未成或衰朽故。」

佛告舍利子:「有菩薩乘善男子等亦復如是,雖發無上正等覺心,已經殑伽沙數大劫,勤修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亦修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而不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便證實際墮於聲聞或獨覺地。舍利子!是諸菩薩雖念三世諸佛戒蘊乃至解脫智見蘊而心取相,不如實知如是五蘊真實功德,但聞空聲取相執著迴向菩提,便墮聲聞或獨覺地。何以故?舍利子!是諸菩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法應爾故。」

時,舍利子便白佛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若諸菩薩遠離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雖具無量福德資糧,而於菩提或得、不得。是故菩薩欲得菩提,決定不應遠離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爾時,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一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觀世...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隋大業年中三藏笈多譯 歸命一切...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序 御製 大朴既散,有為遂作。名...

放光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隋大業年中三藏笈多譯 歸命一切...

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

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 東晉西域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大乘密嚴經

大乘密嚴經卷上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奉 制譯 密嚴會品...

【註音版】聖六字增壽大明陀羅尼經

聖六字增壽大明陀羅尼經...

菩薩戒本持犯要記

菩薩戒本持犯要記 新羅國沙門元曉述 菩薩戒者。返流歸...

拔陂菩薩經

拔陂菩薩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是般舟三昧經初異譯 聞如...

十善業道經節要(附說十惡果報)

十善業道經節要(附說十惡果報) 沙門 蕅益 編訂 戒殺...

佛說慢法經

佛說慢法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佛告阿難:「有人事佛以後...

【佛教詞典】二種破著

據大智度論卷四十三載,即:(一)破欲著,指人於好色多...

【佛教詞典】多摩羅跋香樹

多摩羅跋,梵語 tamālapatra,或 tamālapattra, tam...

這樣去做,能得一切天人擁護

【復白佛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

印順法師《大乘空義》

一 空為大乘深義 佛,是由於覺證空性而得自在解脫的。...

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這是自己的錯

作為具有正見的修行人,凡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這是...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我們每天在晚間所念的 警眾偈,是普賢菩薩所說的。在中...

《佛說孝子經》讓你成為真正的孝子

導讀:《佛說孝子經》,這一部經只有一卷,收錄於《大...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只看你的發心

在佛門當中,蕅益大師提出了三個修學法門,你是持戒,...

五欲不能給人真正的快樂

五欲就是前面講的財、色、名、食、睡,或者是色、聲、...

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佛陀對待弟子的態度,就如老師對待學生一般,但是佛陀...

聖嚴法師:不知不覺佈施了一千萬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時,便偷偷在心...

如本法師:心病與身病

身體是四大五蘊所和合,在人生的過程,免不了會產生四...

淨土法門,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

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普被...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然習氣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

【視頻】《地藏經》黃慧音唱誦

《地藏經》黃慧音唱誦

【視頻】晚課-單日(海城大悲寺)

晚課-單日(海城大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