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天我再講一個故事聽聽。這個故事是這樣,有一個書生,讀書人,他不是在學校裡讀書,他在深山裡面自己在那兒讀書。讀書的時候不是默然地讀,他讀出聲音來,念這個書,一方面念,心裡也很歡喜、很快樂地這樣讀書。讀書,旁邊來了一個狐狸,這個狐狸看這個人在這兒讀書,它就臥在那裡聽,今天也聽、明天也聽。這個書生這個書讀了一遍又讀一遍,讀一遍又讀一遍,這個狐狸聽著──哦,它開悟了,這狐狸開悟了。
它心裡想:我現在我足可以根據書上講的道理,我可以做獸中王了。它這樣一想,心裡很快樂,它就走了。在路途上忽然間又遇見一個狐狸,這個狐狸又瘦、又軟弱,好像有病的樣子。這個要做獸中王這個狐狸就對這個軟弱的狐狸說:「我想殺你!」那個狐狸說:「因為什麼要殺我?」說是:「我是獸中王,你應該服從我。你不服從我,我就殺你。」那個狐狸自己知道鬥不過它,說:「好,我就服從你,你不要殺我。」說:「好。」它就跟它走。
走、走,又看見第二個狐狸,對那個狐狸也是這樣子恐嚇它,那個狐狸想:你們兩個,我只有一個,恐怕鬥不過你,「好,我服從你,我承認你是獸中王。」就這樣子由多數來降伏少數,很多的狐狸都承認它是獸中王了。那麼狐狸多起來,就去降伏大象,降伏一個象又降伏,降伏很多象,然後利用象的力量降伏老虎,利用老虎的力量降伏獅子,就是降伏了很多的獸。那麼這個狐狸真就是做了王了!
做了王它其實應該知足了,結果它不知足,它就率領很多的獸,它坐在大白象的身上,騎著大白象,就到國王的首都來了,就把首都圍繞了七圈。這個時候,國王也就知道消息了,就是派人去同它接洽。說是:「你們這麼多的獸為什麼圍繞我們的城?有什麼事情?」這個狐狸說:「我是獸中之王,我不應該以獸為妻,我想要國王的女兒做我的妻。如果你答應我,就沒有事;不答應我,我就滅了你國!」
這樣一說。回去報告了國王,國王:「哎呀,這還了得!」就召集他周圍的這些文武百官,就召開一個會議。很多的大臣就主張:「何必和它斗呢?它有老虎、有獅子,我們只有象馬,象馬一聞到獅子的味道就怕了,就是要臥下來,不敢同它鬥,我們可能鬥不過它。不妨就是把女給它就給它嘛,這樣子好嘛。」其中有一個大臣說:「我讀歷史上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國王的女兒給一個狐狸做妻,沒有這種事情。我們可以有辦法殺掉這個狐狸,叫這些獸都散走。怎麼可以把人給它做妻!」
國王說:「你有什麼妙計可以同它斗呢?」說:「有個辦法。我們派一個使者同它說:我們不給你,同你作戰!就是定出一個時間,那一天開始作戰。要求一個條件,讓你的獅子先戰後吼(先開始打戰,然後獅子再吼),要求這麼個條件。」「那麼這樣有什麼意思呢?」這大臣說:「這個狐狸也很聰明,它一定認為我們怕這獅子吼,所以要求後吼。結果它會先吼,它一先吼我們就勝利了。」這個大臣就出這個主意。
果然就同這個狐狸約定時間約好了。這個大臣又出個主意,說:「等這一天的時候,我們城中的老百姓大家都用棉花把耳朵塞起來。」那麼就是這樣做了。到時候果然狐狸就認為城裡面這些人怕獅子吼,它就下令獅子先吼。獅子一吼,不得了,這個狐狸一聽見獅子吼,它的心臟就破碎了!這個狐狸從象身上就掉下來了,其他的獸一看王死了,就都散走了,自然失敗了。
這件事表示什麼意思呢?這其實也是我我所的問題,有我就是有我愛,也就有我慢,就是它有多少成功了以後就憍慢起來,憍慢到什麼程度?要娶國王的女兒做妻!到這麼個程度。結果還是鬥不過人,是失敗了。佛說這個故事。所以我們人若修無我觀的話,沒有我、也就不會有我慢,你就不會失敗了,你就會成功,你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