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光大辭典】(第59頁)   更多詞典列表

回遲向速

回轉萬劫所修成就之遲行,向一生即能成就之速行。(參...

形相功德

極樂淨土二十九種莊嚴之中,屬十七種國土功德莊嚴之一...

形色

(一)梵語 sajsthāna-rūpa。有形之色...

形身

即指文字。蓋文字乃以形為體,故稱之。楞伽經卷二(大...

形服

形式完整,使用正色(指避免世俗之青、黃、赤、白、黑...

形山

即指肉身。又吾人之心性、吾人之一心乃秘藏於身中者,...

形像

梵語 pratima。音譯缽羅底麼。指佛、菩薩之肖...

形像曼荼羅

指密教為使觀想時心能方便統一,而圖繪、雕刻諸尊所成...

形盡神不滅論

東晉廬山慧遠(334~416)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

臾那世界國

梵名 Yavana-loka。乃巴利語 yona-...

衲眾

有廣狹二義,狹義指著衲衣參與法會之大眾;廣義言之,...

衲衣

又作納衣、糞掃衣、弊衲衣、五衲衣、百衲衣。即以世人...

衲衣十利

釋氏要覽卷上引十誦律所說著衲衣之十利,即:(一)在...

(一)指僧衣。法衣之一種。又稱衲袈裟、弊衲衣、壞衲...

衲帽

以弊布細片衲綴而成之帽。謂比丘衣以袈裟,覆以衲帽。...

衲僧行腳事

禪林用語。禪僧之行腳,以參師問法為根本大事,而以解...

衲僧鼻孔

禪林用語。指修行佛道者最重要之物,意即佛道之根本。...

衲播

又作納播。為講經僧所披掛,形如覆肩衣。播者,一端開...

俵子

俵,為分送東西給人之意。以印紙、札、券之類,於葬齋...

倓虛

(1875~1963)河北寧河人,俗姓王,名福庭。...

俵襯

把施物分與大眾,稱為俵襯。禪苑清規卷六中筵齋(卍續...

唄比丘

又作鈴聲比丘、丑陋比丘、妙聲尊者。佛世時,有一巧於...

唄士

又作唄師。善於唱梵唄,或法會時唱如來唄、云何唄等之...

梵語 pātha。又作唄匿、婆陟、婆師。意譯為止息...

唄器

於法會中,有關諷誦所用之法器,例如錫杖、磬、鈴等,...

浴板

禪林浴室之中,置一小板,凡入浴沐洗者意欲加減熱水時...

恚怒

瞋恚忿怒之意,於貪、瞋、癡三毒中稱為瞋毒。無量壽經...

恚結

九結之一。眾生因瞋恚廣行不善,遂招未來生死之苦,流...

捃多

梵語 kunta,巴利語 kuntha。原意指小蟲...

捃拾教

即拾取落穗之教。為天台宗對涅槃經教之稱呼。於涅槃經...

旃育迦

古印度國王名。佛陀入滅後七百年出,篤信佛法,重建祇...

旃陀羅

梵語 candāla 之音譯。又作旃荼羅、栴荼羅。...

旃陀羅笈多

梵名 Candragupta。意譯為月護。印度孔...

旃陀羅笈多一世

梵名 Candragupta I。西元四世紀笈多...

旃陀羅笈多二世

梵名 Candragupta II。即超日王。又...

旃遮摩那

梵名 Cicā-mānavika。又作栴闍摩、旃遮...

旃檀耳

巴利語 sūkara-maddava。又稱檀耳、檀...

旃檀香辟支佛

梵名 Candana-gandha-pratyek...

旃檀瑞像

優填王誓願所成之旃檀木釋迦像。又作旃檀瑞像。佛成道...

旃檀樹

旃檀,梵語 candana,巴利語同。又作栴檀樹...

旃檀薪盡

指佛陀之涅槃。佛陀之荼毗以旃檀為薪,故謂佛陀之滅度...

旃檀罽昵吒王

即月支國之迦膩色迦王。威德熾盛,志氣雄猛,勇健超世...

湧出

又作踴出。從地下湧出。諸經中多處載有寶物或佛菩薩突...

湧泉

梵語 sūtra(修多羅)含有五義,此為其第三義;...

湧泉騎牛

禪宗公案名。乃湧泉景欣禪師(石霜慶諸之法嗣)破除強...

涉境心

又作分別心。即對現前之事物產生是非、善惡、人我、大...

浮山九帶

宋代禪僧浮山法遠(991~1067)提示學人之宗門...

浮山十六題

宋代禪僧浮山法遠辨別宗旨之十六種範疇:(一)識自宗...

浮木

人身之難得,佛法之難聞,譬如海中盲龜之逢浮木,千載...

浮世

又作憂世、浮生。本謂世間動盪不定,充滿憂苦;亦即無...

浮丘山

位於河南浚縣城南一公里處。山有疊峰三層,突出平原,...

浮石寺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榮川郡。山號太白山。依三國遺事卷四...

浮陀跋摩

梵名 Buddhavarman。又作佛陀跋摩。意譯...

浮屠祠

指祭祀佛陀之祠,即我國早期之佛寺。浮屠,梵語 bu...

浮雲

維摩經十喻之一。浮雲聚散不定,變幻莫測,以此比喻人...

浮圖

又作浮屠、佛圖、蒲圖、休屠。(一)梵語 budd...

浮塵

一切有為之諸法,虛假不實,污染真性,故稱浮塵。[楞...

浮囊

渡海人所帶防溺之物,渡海人若無浮囊則有溺水之憂。諸...

浴亡

即湯灌。屍體入棺之前,以溫水沐浴,使之清淨,稱為浴...

浴主

又作知浴、浴司。禪林西序六頭首之一。禪院中司浴室之...

浴池

為浴身所設之池塘。於印度,除浴室之外,有承受雨水作...

浴衣

巴利語 udakasātikā。又作浴裙、內衣、明...

浴佛

又作灌佛。乃為紀念釋尊誕生,佛寺舉行誦經法會之儀式...

浴佛偈

浴佛儀式中,以香湯浴佛像時所唱之偈文。浴像功德經中...

浴具

例如浴巾、小淨瓶、浴裙(浴衣)、小鎖、函櫃等,特用...

唅鍐

指 (hāj)與 (maj),為不動明王之種子。通...

浴室

巴利語 nahāna-kotthaka。大眾行洗浴...

浴室淨竿

置於浴室內部脫衣處之竹竿,所脫除之衣物,如法衣等淨...

浴室賢護菩薩像

又稱浴室本尊像。賢護菩薩,梵名 Bhadra p...

浴船

亡者之遺骸於入棺前,需先以溫水沐浴之,其時所用以盛...

浴聖

禪家洗浴聖僧像之法。安置僧堂中央之像,總稱聖僧。然...

浴鼓

通知入浴所打之鼓。其敲打之方法由慢緩而漸急促,最後...

浴頭

又稱浴頭行者。叢林中,隸屬知浴(浴主)之下,而供其...

海龍王女

海龍王之女,字寶錦,智慧利根,嘗與迦葉尊者問答大乘...

海龍王寺

屬日本真言律宗。位於奈良法華寺之東側,即日本天皇居...

海龍王經

梵名 Sāgara-nāga-rāja-parip...

海藏

(一)譬喻佛之說法。佛法大海無美丑之別,亦不論有情...

海藏寺

位於甘肅武威縣城西北二公里處。創建於晉代,經歷代重...

海寶塔

又稱赫寶塔、黑寶塔。位於寧夏銀川市北郊,故俗稱北塔...

被位

被為被單、眠單之意,乃睡眠或坐禪起臥時所用,故在禪...

袍裳

又稱裳袍服、袍服。於日本佛教將袍與裳和並而著之法衣...

被甲護身印

又稱被甲護身、甲冑印、護身三昧耶。十八契印之一。於...

袍休羅蘭

梵名 Prabhūta-ratna 之音譯。意譯為...

被接

又作受接。天台宗之教義,於通教或別教之修行者中,凡...

有廣狹二義,廣義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梵 ...

偈讚

以偈句讚歎佛菩薩等諸尊或他人之功德。大日經義釋演密...

啐啄

比喻禪林師家與學人二者之機宜相應投合。學人請求禪師...

跡門開顯

於法華經前十四品中,對昔所言之三乘權教開三顯一、開...

跡佛

指諸佛垂跡之應化身。佛由自己之法身變現許多應化身,...

烏俱婆童子

烏俱婆誐,梵名 Ukubhaga。又作憂丘婆丘童子...

曇摩華

梵語 padma。又作波頭摩華、缽特忙華。譯作赤蓮...

真性

不妄不變之真實本性。乃吾人本具之心體。佛教主張吾人...

真雅

(801~879)日本真言宗僧。空海之弟。早年隨侍...

真不博金

禪林用語。真鍮外形似金而全無金之成份,故不可混同或...

破墮

唐代嵩山破灶墮和尚。不稱姓氏,言行難測,師事嵩岳慧...

神本佛跡

乃日本佛教特有的主張之一,與「本地垂跡」說相對。一...

竮

又作伶俜。步行踉蹌之謂。法華經信解品(大九·一七中...

軒缽

托缽之際,挨家挨戶誦經乞食,稱為軒缽。乃「連缽」之...

跡化

「本化」之對稱。謂垂跡之教化。初地以上法身之菩薩及...

跡本

即諸家釋法華經時所判之跡門、本門。法華經二十八品中...

骨筆

折骨為筆,書寫佛經。梵網經卷下(大二四·一○○九上...

骨瑣天

骨鎖,梵名 ?ajkara,音譯作商羯羅。又作骨瑣...

健馱梨

梵語 gāndhāri,巴利語 gandhārī。...

烏尤寺

位於四川樂山縣凌雲山南方之烏尤山上。烏尤山突出江濱...

烏心

為大日經所說六十種妄心之一,即常存猜疑懼怖之心相。...

烏仗那國

烏仗那,梵名 Udyāna。又作烏孫國、烏長國、烏...

烏卡拉

梵名 Utkara,巴利名 Ukkala, Ukk...

烏夷國

梵名 Agni。位於新疆之古國名。又作[亻*烏]夷...

烏臼屈棒

禪宗公案名。烏臼,為唐代之禪僧,乃馬祖道一之法嗣。...

烏衣寺

位於金陵(江蘇江寧)之佛寺。鳩摩羅什之門人慧睿(3...

烏沙斯

梵名 Usas。又作烏舍斯。意譯為太白星。乃吠陀之...

烏那

又作嗚哪、嗚伊、嗚[口*耶]、嗚噎、嗚呼。表感嘆之...

烏波

意即有(梵 bhava)。三有之一,二十五有之一。...

烏波提涅槃

意指有苦涅槃。據慧苑音義卷下載,三乘所得無餘涅槃未...

烏波難陀龍王

八大龍王之一。難陀龍王之弟。於密教中,位於胎藏界曼...

烏陀夷

梵名 Udāyin。又作優陀夷、鄔陀夷。(一)佛弟...

烏剌屍國

烏剌屍,梵名 Ura?a。又作烏剌叉國。北印度之古...

烏勃

又作嗢勃。即木果。其狀似木瓜而稍大,芳香可口。[慧...

烏律律

禪林用語。又作烏律率、烏律卒、烏律漆、黑律漆。其意...

烏洛迦旃檀

梵語 uragasāra-candana。又作憂陀...

烏飛兔走

禪林用語。以飛烏與走兔比喻日月;乃指日月之運行。從...

唵嘛呢叭迷吽

梵語 oj mani padme hūj。又作唵...

烏娜迦

梵語 udaka。又作郁持迦、憂陀伽。意為水。[北...

烏素圖召

位於綏遠歸綏市西北十公里之大青山南麓。由五座廟宇組...

烏耆帝

咒名,此咒可除禪定之垢,卻障道之罪,諸魔邪鬼悉能滅...

烏回鳩羅

據可洪音義卷十五之說,烏回鳩羅乃梵語平等無二之意,...

烏張三黑李四

禪林用語。以「張三與李四一般黑」之意,轉為貶人之泛...

烏梅

半熟之梅為黃色,熏製之則成黑色,禪林每用為藥。另於...

烏焉成馬

禪林用語。謂烏、焉等字,於傳寫之間而訛成「馬」字;...

烏荼國

烏荼,梵名 Odra。東印度之古國名,其地相當於今...

烏瑟膩沙最勝尊

為密教中,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法門之本尊。烏瑟...

烏鼠僧

諷刺末法時代之墮落僧侶。又作鳥鼠僧。烏鼠,即蝙蝠。...

烏圖末羅樹

為形狀似梔子之樹木。密教中,修祈雨之法時,以此木為...

烏摩妃

烏摩,梵名 Umā。原為古印度婆羅門教神妃派所特崇...

烏樞沙摩明王

烏樞沙摩,梵名 Ucchusma。又作烏芻沙摩明王...

烏樞沙摩變成男子法

以烏樞沙摩明王為本尊,而祈求生出男子之法。烏樞沙摩...

烏曇婆羅華

烏曇婆羅,梵語 udumbara,巴利語同。又作優...

烏頭子

(一)於禪林中,指機鋒銳利之禪者。 (二)無准師範...

烏頭湯

以烏頭煮沸之湯。本草綱目卷十七:「十一月播種,春月...

烏龍

唐代沙門惠祥所譔弘讚法華傳卷八所載之人物。李烏龍者...

烏龍山

位於嚴州城(今浙江建德)之北三公里。唐德宗貞元十年...

烏龜上樹

禪林用語。烏龜本住於水中,無有上樹之可能,故禪林每...

烏龜子

禪林用語。本指置於須彌壇(法座)下之烏龜雕刻,後轉...

烏龜向火

禪林用語。烏龜屬水中動物,本性懼炙熱,故若爬行向火...

烏雞雪上行

禪林用語。以烏雞喻指理體、平等;以白雪喻指事體(現...

烏羅伽

梵語 uraga。意譯作腹行。即龍蛇之類。[華嚴經...

烏鎩國

(Usa)位於新疆蔥嶺東方之古國名。玄奘三藏由印度...

烏蘇波置樓

為大勢至菩薩所說陀羅尼之名。意譯作救諸病苦。此咒可...

烏蘇耆晝膩多

為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卷一所載之陀羅尼名。意譯...

烏鐸迦漢荼城

烏鐸迦漢荼,梵名 Udakhānda, Udaka...

堂嚫

又作堂嚫。即禪林施僧之施物。[貝*親],為達嚫(梵...

特牛生兒

禪林用語。特牛即犢牛,為牛之幼小者。犢牛本即不能生...

特朋特拉泰戈爾自傳

印度大文豪泰戈爾之父特朋特拉(1817~1905)...

特為茶

禪林用語。禪林中,特為住持、首座、知事等特定之人供...

特為牌

禪林用語。又稱特為照牌。禪林中,特別招待客人用茶水...

特留此經

又作獨留斯經、特留念佛。為淨土家特為揭出之主張,即...

特尊

謂三界中唯佛特為尊貴之意。佛智德具足,為三界所特尊...

狼跡山

雞足山之異名。為摩訶迦葉入定之山。[摩訶摩耶經卷下...

班多伽耶娑叉提鄔林

即「鬼集林」之意。系薄福之鬼神所聚集之林藪。彼等鬼...

琉球佛教

琉球,又作流求,島人自稱沖繩。明代有中山、山南、山...

婆子偷

禪宗公案名。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與途中所遇之婆子,藉...

深秘阿闍梨

「顯略阿闍梨」之對稱。即大日如來,或由大日如來受灌...

梵語 mani,巴利語同。音譯摩尼。即指寶珠,通常...

珠甘寺

珠甘,西藏名 Jo-khav。位於西藏拉薩(藏 L...

珠利耶國

為南印度之古國名。珠利耶,乃古代南印度之俗語 Ch...

珠寶八功德

據正法念處經卷二舉出,轉輪聖王七寶中之神珠寶,具有...

珠鬘

以金、銀、琉璃等珠玉串成之鬘,乃屬密教之供養物或莊...

畜生

梵語 tiryac,巴利語 tiracchāna。...

畜生因

生於畜生趣之業因。釋氏要覽卷中引辯意經載,若作如下...

畜生有

為長阿含十報法經卷上所說七有之一。畜生之果報實有非...

畜生界

天台宗所立十界之一。即畜生之世界。此界之生類乃生前...

畜生食時

四食時之一。指畜生類用食之時間;畜生類大多於日暮之...

畜生道

六道之一。又作畜生趣。即畜生之依止處。眾生以生前所...

留多壽行

梵語 āyuh-sajskāra。又作留多命行。即...

留拏

梵語 runa。意譯為犍、劇。五種不男之一。以刀去...

留舍壽行

即留多壽行、舍多壽行之合稱。謂佛陀與俱解脫之第四靜...

留錫

僧侶留住一處,稱為留錫。蓋僧侶於行腳時,多攜錫杖,...

留難

邪魔來留止人之善事,此為修行之障難,故稱為留難。往...

疾得成佛

謂不須累劫修習,而能速得成佛。此係華嚴宗之說。華嚴...

病子

喻指極惡之眾生。如一人而有七子,其中有一病子,父母...

病行

菩薩五種行法之一。謂菩薩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平等...

病者湯加持法

密教為久病之人所作的修法之一。全稱病者沐浴湯加持作...

病苦

梵語 vyādhi-duhkha,巴利語 vyād...

病起六緣

摩訶止觀卷八之上所言,眾生之病皆因六緣而起,即:(...

病患

患病之謂。單稱病。眾生之病皆由於有四大所成之有漏身...

病暇

又稱病假。禪林中,為養病而請假通常有其定規。幻住清...

病僧口詞

即叢林之中,病僧之病情加重,難期恢復,而於臨終之前...

病僧念誦

又作病僧解釋。叢林中,僧侶因病,至三日以上不愈,可...

病導師

眾生之煩惱猶如病縛,若由凡夫俗子化導之,則不僅未能...

(一)利益、增進、好處之意。(參閱「利益」2809...

益希微

西藏名 Ye-Ces-hod。意譯智光。原名柯熱(...

(一)真實。相對於假、俗、偽等義而言。最究竟者,稱...

真人

阿羅漢之異名。以彼等乃修無偽真道者,故稱真人。此外...

真土

又稱真報土。為「方便化土」之對稱。淨土宗所言阿彌陀...

真子

諸菩薩為如來之真子,因彼等於佛法信順,堪紹佛業。勝...

真丹

古代印度人稱我國為真丹。與震旦、神丹皆為異譯之字。...

真巴鼻

禪林用語。真正具有嘴鼻之人,引申為真正大徹大悟之大...

真心觀

天台宗的觀法之一。於天台宗中,當觀一心三觀、一念三...

真文

指佛菩薩所說或經典之文句。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二(大四...

真父

俗謂親身父親為真父;教中則以釋迦牟尼佛乃三界之大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