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禮拜

【禪林象器箋】  大字體  護眼色

道宣《歸敬儀》云:「禮者,履也,敬而已矣。經云『恭敬塔廟,謙下比丘』者是也。」

禮者,履也,出《說文》。敬而已矣,出《孝經·廣要道章》。經云,出《法華》。

《六祖法寶壇經》云:「僧法達,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師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乃至聽吾偈曰:『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大鑒小清規》云:「禮拜之法,自謙之法,坐具不敢全展,須上兩角折轉些子。若新為僧,坐具但半展兩重狹而禮拜。又拜時,合掌低頭問訊,次先兩手托地,次兩膝至地,低腰妥身,仰展開兩掌,頭額至地,兩手、兩膝皆至地,名五體投地。又拜佛之法,仰開兩掌,接承如來雙足,叩頭而禮拜佛也,故曰頭面接足禮。今此方人,以兩手捏拳,不知何義。」又云:「禮拜之法,低頭問訊,先兩手掌至地,徐徐五體投地,低腰,伸手掌而拜。有一等執拗之人,禮拜時,先跪兩膝至地,次方兩掌至地,威儀不雅,如俗人不知次第。此大?謬之人,不依真正法度,誤後來錯習惡相之甚也。」

《大鑒?展坐具法》,見〈服章類·坐具〉處。

《翻譯名義集》云:「那謨悉羯羅,此雲禮拜。今謂禮之與拜,名有通局長短。經曰:禮者,履也。進退有度,尊卑有分,謂之禮。《禮記》云:『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故孔子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是則凡所施為,皆須合禮,此顯禮名通也。《白虎通》云:『人之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見意,屈節卑禮尊事者也。』拜之言服也,故《周禮·明九拜,此顯拜名局也。若依釋氏,如南山云:『四儀若無法潤,乃名枯槁眾生。』故天台明四種三昧之法,是知四儀法則名禮。身業恭敬名拜,此亦禮通拜局。今此翻譯禮即是拜。

「故《大論》云:『禮有三種:一者口禮;二者屈膝,頭不至地;三者頭至地,是為上禮。』一、口禮者,如合掌問訊也。《觀音義疏》云:『此方以拱手為恭,外國以合掌為敬。手本二邊,今合為一,表不散誕,專至一心。』《僧祇律》云:『禮拜不得如啞羊,當相問訊。』《爾雅》云:『訊,言也。』《地持論》云:『當安慰舒顏,先語平視,和色正念,在前問訊。』《善見論》云:『比丘到佛所,問訊云:少病少惱,安樂行不?』二、屈膝者,即互跪也。《音義指歸》云:『不合雲胡跪,蓋梵世遺種,居五竺間,蔥嶺之北,諸戎、羌、胡,今經律多翻互跪。以三處翹聳,故名互跪,即右膝著地也。』《涅槃疏》明三義:一、右膝有力,跪能安久;二、右膝有力,起止便易;三、右膝躁動,著地令安。若兩膝著地,則名長跪。《毗奈耶》云:『尼女體弱,互跪要倒,佛聽長跪。』三、頭至地者,即五體投地。故《大論》云:『人之一身,頭最為上,足最為下。以頭禮足,恭敬之至。』《輔行》云:『準《地持》、《阿含》,皆以雙膝、雙肘及頂至地,名五體投地,亦名五輪,五處圓故。』」

《華嚴經·十迴向品疏》云:「勒那三藏說七種禮,今加後三,以成圓十。一、我慢禮,謂依次位立,無敬心故;二、唱和禮,高聲喧雜故;此二非儀。三、恭敬禮,五輪著地,捧足殷重故;四、無相禮,入深法性,離能所故;五、起用禮,雖無能所,而禮不可禮之三寶,一一佛前皆影現故;六、內觀禮,但禮身中法身佛故;七、實相禮,無內無外,同一實故;八、大悲禮,前雖有觀,未顯為生,今一一禮,普代眾生故;九、總攝禮,總攝前六為一觀故;十、無盡禮,入帝網境,若佛若禮,重重無盡故。」

《鈔》:「禮佛十重,初、二非儀,令其知非,故辨之耳;三通權小;四是始教,順空義故;五是終教,通事理故;六、七頓教,但禮心佛,無禮禮故。八通終教,同教一乘故。後三合成圓教,八是能禮,一具一切故;九融深淺,事隨理融,事事無礙故。而言攝前六,二非儀故,十重重無盡故。下經云:『一毛孔中,悉明見不思議數無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禮一切世間燈,舉身次第恭敬禮,如是無邊諸最勝。亦以言辭普稱讚,窮盡未來一切劫,一如來所供養具,其數無量等眾生。』又〈普賢行〉云:『於一微塵中,見一切諸佛菩薩眾圍繞。法界塵亦然,一一如來所,一切剎塵禮等。』若依此禮,一禮則無有盡,功德豈可量哉!」

忠曰:「勒那七禮廣說,如《法苑珠林·致敬篇》及道宣《歸敬儀》。」

《西域記》云:「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凡斯九等,極唯一拜,跪而讚德,謂之盡敬。遠則稽顙拜手,近則舐足摩踵。」

《智度論》云:「何名頭面禮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貴者頭,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賤,履不淨處,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貴禮所賤,貴重供養故。復次,有下、中、上禮,下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頭面禮足是上供養,以是故佛毗尼中,下座比丘兩手捉上座兩足,以頭面禮。」又云:「天竺以捉足為第一恭敬。」

忠曰:「清拙:『仰開兩掌,接承如來雙足。止此』固無間然,而《智度論》已言:『毗尼中,兩手捉上座兩足。止此』今且引律,證覆開兩掌執觸前人足上。」

《毗奈耶雜事》云:「難陁執持衣缽,入城乞食,巡至鹿子母家,時毘舍佉見彼容儀光飾,便起淨信,禮其雙足,將手觸著;彼身柔軟,女是觸毒,近便損害,難陀便起染心。」略鈔。

又《十誦律·云:「爾時諸比丘以油塗足上,是國多塵土,著比丘腳,諸居士婦以兩手接比丘足作禮,然後洗手捉 缽下食。比丘言:『先洗手已,捉缽。』答言:『已洗,若汝不油塗足者,當有何過?』佛見婦呵責,還僧房,語比丘:『從今不應油塗足上入白衣家。』」

又《十誦律·云:「毘舍佉鹿子母信眾僧,兩手接足,頭面作禮。」

《釋氏要覽》云:「《長阿含經》云:『二肘、二膝、頭頂,謂之五輪。』輪者,圓轉之義也,亦云五體。凡禮拜,必先並足正身,合掌俯首,以手褰衣,衣即袈裟也。《五百問》云:不褰三衣禮拜,得眾多罪。先以右膝著地,次下左膝,以二肘著地,舒二掌過額承空,示有接足之敬也。以頭在地,良久方成一拜。若以中拇指相拄,或以掌承面,或捺地,並非儀也。」又云:「《大方廣寶篋經》:『智燈聲聞問文殊言:云何禮佛?文殊言:若見法淨,名見佛淨。若身若心,不低不昂,正直而住,不動不搖,其心寂靜,行寂靜行,是名禮佛。』」

《萬善同歸集》云:「若行道禮拜時,不生殷重,既無觀慧,又不專精,雖身在道場,而心緣異境,著有為之相,迷其性空,起能作之心,生諸我慢,不了自他平等,能所虛玄,儻涉茲倫,深當客舂磨牛責。」

《野客叢書》云:「古者拜禮,非特首至地,然後為拜也。凡頭俯、膝屈、手動,皆謂之拜。按《周禮·辨九拜之儀云云。肅拜,但俯下手,即今之揖也,何嘗專以首至地為拜邪?乃知禹聞善言則拜,如揖之類是也,豈僕僕之謂哉?」

《周禮·九拜解,見〈頓首〉處。

《朱子語錄》云:「古人之拜,正如今道士拜,二膝齊下。唐人先下一膝,謂之雅拜。」

李濟翁《資暇錄》云:「夫拜者,禮之特,所以申敬恭之儀。故《周禮·有稽首、頓首、振動、吉兇、奇褒、肅九等之拜,以示威靈而觀容止也。其非至親,行卑者拜,則接捧示止之,不敢當之意。今卑謙大過,反不敢接捧,而鞠躬側立惕受,翻令前人得以盡禮深拜。又書狀吊慶辭竭,並削去拜字,以敬尊官,都乖古風。」

周祈《名義考》云:「首與要平為拜。《荀子》:『平衡曰拜。』平衡謂磬折,正首與要平。」《荀子注》:「首與腰,如衡之平。」

上篇: 下篇:連珠喏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禪林象器箋

五事界處攝非界處攝分別

【五事界處攝非界處攝分別】 p0290 瑜伽七十二卷十一頁...

頗羅墮

(雜名)Bharadvāja,又曰頗羅吒。婆羅門六姓之一姓也...

黃檗看經

禪宗公案名。乃敘述唐代黃檗禪師與其法嗣臨濟義玄之機...

發心

【發心】 p1160 顯揚二卷十九頁云:發心者:謂諸菩薩發...

彌天

(人名)晉道安也。法師在襄陽,習鑿齒負才來謁云:四...

我昔所造諸惡業

為四十華嚴經卷四十普賢行願品所載懺悔文之第一句。凡...

尼薩耆波逸提

梵語 naihsargika-prāya?cittika,巴利語 nissaggiya...

一無礙道

體得「生死即涅槃」後,能融和此兩者而無礙之悟道。[...

尼戒五百虛實

子題: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尼受戒法略則五百廣說八萬 行...

唯心由心

為區別大、小二乘緣起說之語。依知禮之十不二門指要鈔...

有為無為無二為相

【有為無為無二為相】 p0559   世親釋九卷十六頁云:...

郁持

(雜名)Udaka,又作郁持迦,憂陀伽,烏娜迦等。水之別...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西有沙門蕅益智...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個優先

問: 念佛和輔導孩子學習,在時間安排上,有沒有先後...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麼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師非常獨到的見地,就是站在我們凡夫...

迷茫時就讀讀這8句話

1.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要麼辭職不幹,要麼就閉...

業果和定業能不能轉?

在《地藏經》第一品裡有一個問題,業果能轉不能轉?定...

諸佛境界,實是吾人各具境界

圓頓大法,塵劫難聞,得與勝會,確是多生善根深厚,切...

如何看待收取藥物回扣的現象

問: 末學有個問題請教,我是一名醫生,業內常有收取...

買物放生,病體痊癒

湖廣總督林則徐曾敘述,他的朋友屠琴鄔太守是錢塘人,...

父親的恩惠

一個經營書報亭的人因為生意越來越差而萬分沮喪。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