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薩迦派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西藏名Sa-skya-pa。西藏佛教新派(藏 Gsar-ma-pa)之一,屬喇嘛舊教(紅教)之一。創始者為袞曲爵保(藏 Dkon-mchog rgyal-po, 1034~1102)。與阿提沙同時之都庫彌(藏 Hbrog-mi),曾從印度學者祥鐵巴(藏 ?ānti-pa)等習戒律、般若、金剛乘怛特羅等,回國後,於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在藏州創建紐固倫寺(藏 Myu-gu-luv),依新傳密教而說道果之教。袞曲爵保曾從都庫彌修學,亦受教於其他諸師。神宗熙寧六年(1073),於衛州建薩迦寺(藏 Sa-skya),為該派中心地,並以寺名為派名。袞曲爵保又得文殊啟示,以清辨一系之中觀派教學解釋秘密乘,主張菩薩智慧之本性光明照耀入大樂定之說。又以此派寺廟圍牆繪有象徵文殊、觀音與金剛手菩薩之紅、白、黑三色花紋,故俗稱花教。

此派特徵為具密咒之傾向,並允許僧人娶妻生子;惟規定生子後不再接近女人。教主由袞曲爵保家族世代相承。有血統、法統兩支傳承。其中孔迦嘉讚(藏 Kun-dgahrgyal-mtshan,又稱文殊薩迦班禪,1182~1251)曾應元帝忽必烈之召請入朝,被尊為帝師。其侄八思巴(藏 Chos-rgyal-hphags-pa, 1239~1280)亦為帝師,為本派第五世,元室並委以全藏統治權(1270),薩迦派因此掌握全藏政、經、軍之統治權,併發揚盛行。其後明朝同尊甘丹、格魯兩派,挫薩迦派之權勢,該派遂為格魯派取代 ,僅保有薩迦地方之政教權力。

十四世紀頃,有分派產生,稱為爵南派(藏 Jo-nav-pa)。至一四二七年,又分出果魯派(藏 Vor-pa)。爵南派系以位於札什倫布西北百哩之爵南寺為中心,派祖為圖解宗都(藏 Kun-dgah dol-mchog, 1290~1353),由此派所出之大學者多羅那他(梵 Tāranātha)曾大揚宗風。果魯派為孔迦桑保(藏 Kun-dgah hzav-po)所創,摒除古派怛特羅之教義,而僅依用新傳密教,迄今西藏東部仍存有該派很多寺院。

此派以學術文化活動著稱,學僧輩出,其中,尤以布頓(藏 Bu-ston, 1290~1364)為最,因布頓後住夏路寺(藏 Sha-lu),故以夏路寺為中心而形成夏路派,予後代諸派影響深鉅。[蒙古佛教史、蒙藏佛教史、Deb-ther svon-po(The Blue Annals); L.A. Waddell: The Buddhism of Tibet; H. Hoffmann: Die Religionen Tibets(The Religions of Tibet); G. Tucci: Tibetan Painted Scrolls](參閱「西藏佛教」2593) p6599

上篇:薩帝畢利多法會 下篇:薩迦耶見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尊證師

亦名:臨壇師、七證師、尊人、尊師 濟緣記釋云:「外僧...

權巧

(雜語)如來之權謀,巧協於時機也。靈芝彌陀經疏上曰...

後生菩提

(雜語)於後世生極樂,得菩提之果也。...

苦法智

苦法智者,謂忍無間,由此智故於前所斷煩惱解脫而得作...

三轉語

(名數)機轉之語三番。轉者宛轉投合之義。...

旃檀樹

旃檀,梵語 candana,巴利語同。又作栴檀樹、真檀樹、...

地藏

菩薩名,因他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

無諍法

【無諍法】 p1050 品類足論八卷五頁云:無諍法云何?謂...

胎藏界曼荼羅

(術語)胎藏界真言本經大日經雖說諸種之曼荼羅而根本...

正位

即達悟之位、無煩惱之境地,亦即聲聞所得見證之無為涅...

六疱

(名數)九相之隨一,其疱相有六疱。...

三十七覺分有漏無漏分別

【三十七覺分有漏無漏分別】 p0224 俱舍論二十五卷十五...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有七件事可以使功德利益增勝

佛與五百大比丘眾在阿逾闍江水邊時,一日,大均頭在寂...

拜佛為何要翻掌呢

首先禮佛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時候,兩手反掌,心裡默...

人生之苦聚,言而難盡

且不說,輪迴的苦難,就我們此生來說,活在這個世界上...

兩悲相感,當下就把我們攝受住了

我們為什麼要舉行十天百萬佛號閉關,有個好處,就是讓...

寵辱誰能不動心

寵,是得意的總表相。辱,是失意的總代號。當一個人在...

依四法修習,令獲勝益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已千餘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門無量...

貧窮也能變富有

凡鳥要成彩鳳,寒儒要變貴人,需要的是造福於人和智慧...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心志

在一座寺中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