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戒經典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泛指收錄有關菩薩所應受持戒律之經典。可分為四類:(一)北涼曇無讖所譯之菩薩地持經,凡十卷,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冊。(二)姚秦鳩摩羅什所譯之梵網經,凡二卷,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三)菩薩瓔珞本業經,凡二卷,姚秦竺佛念譯,又稱瓔珞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四)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之三種菩薩戒本:(1)菩薩戒本,全一卷,北涼曇無讖譯,又稱地持戒本,係自上記菩薩地持經卷四之方便處戒品別錄出之戒條,以利受持誦讀。(2)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全一卷,劉宋求那跋摩譯,為地持戒本之同本異譯。求那跋摩另譯有菩薩善戒經一卷,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冊。(3)菩薩戒本,全一卷,唐代玄奘譯,又稱瑜伽戒本,係玄奘所譯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卷四十一本地分中菩薩地初持瑜伽處戒品之別出戒條。 上記各律典中,依歷來各家之說,又可綜合為梵網與瑜伽二類律典,瓔珞經與梵網經同屬梵網戒本,其餘皆可攝屬瑜伽戒本。此二大系統之戒典,最大之區別為:(一)梵網戒本為釋尊所說;瑜伽戒本為慈氏彌勒所說。(二)梵網戒本具明十重四十八輕,為道俗兼攝之頓立戒;瑜伽戒本則以三聚淨戒、四種他勝處法為基準,雖亦通攝道俗,然必先受小乘七眾戒而久已成就無犯者,方能受持,故為一種漸立戒。(三)梵網戒本較為嚴格繁瑣,受者應絕對依教奉行,善守律儀,遮止一切輕重垢染;瑜伽戒本則較方便善巧,通權達變,是染非犯,有開有遮。

於我國,歷來梵網戒本較為盛行,西藏則受持瑜伽戒本,而不信識梵網。於近代,太虛大師則專倡瑜伽戒本,以為四眾弟子行持之依準。[菩薩戒本箋要、菩薩戒經義疏卷上、歷代三寶紀卷九、卷十三、律宗綱要卷上、瑜伽菩薩戒本與梵網經略談(明性,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八十九冊)、戒律學綱要(聖嚴)](參閱「菩薩戒本」5217) p5218

上篇:菩薩戒本 下篇:菩薩戒義疏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五俱意識

(術語)與五識共起之意識也。為四種意識之一。【又】...

業障除

(術語)淨除業障之意。印言名。又名大慧刀印。以智慧...

經王

(譬喻)稱其經勝於他經,曰經王。即經中之王也。法華...

五法人

佛世時,提婆達多立五種邪法,與佛陀所說教法對立,以...

出世

(術語)謂如來之出現於世也。金剛三昧經一曰:佛言:...

七難

即七種災難。(一)仁王般若經卷下受持品所載之七難,即...

僧都

統率僧尼之官名,職位次於僧正、僧統。北魏孝明帝首任...

根本識

【根本識】 p0922   攝論一卷六頁云:於大眾部阿笈摩...

安像三昧儀軌經

全一卷。宋代施護譯於太平興國五年(980)。又作一切如...

尼衛

【尼衛】   此雲里衣。...

國寶

(雜名)行解具備堪為人師者之尊稱。止觀五上曰:自匠...

迷麗耶

梵語 maireya 之音譯。又作迷隸耶、昧娜也,意譯作木酒...

切莫想要陞官發財

汝之窮妄想,打得很光明宏大。而不知其皆是向下走,不...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皆得神足飛行願

第九 皆得神足飛行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

不注重福慧資糧的積集可否往生

問: 有些人也深信切願念佛,但不注重福慧二資糧的積...

品德不夠,財對他來說是災禍

好風水是有德者居之,有德的人才能據有好風水;沒有德...

現報、生報、後報

現報 就是我這一世行善或者作惡,就我這個業報身去做,...

今天去造業,是外境錯還是內心錯

佛陀在講道理之前,先講出一個譬喻,譬喻容易了解。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