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河北房山縣,在北平西南方約四十公里處。為我國現存石經中規模最大者。又作石經山。隋代沙門靜琬(一說智宛)因恐佛經毀滅失傳,誓言刻經卷成石碑,遂於大業元年(605),於房山山麓開鑿岩洞,並在石室四壁刻上經文,造立華嚴、涅槃、般若、寶積等七室,另有部分石經置於山下云居寺之壓經塔下。其後經唐、五代,遼等歷朝陸續刻造,直至遼大安十年(1094),歷經四百八十年之刻經事業始告終結,今尚存有九室。據統計,房山現存石經版共有四千多條,每條約長兩公尺,寬十八公分,共刻佛經達數千卷。另在壓經塔下之經版則有七、八千條,但長寬度均較小。房山石經之出土,不僅可用來校正印本佛經之錯漏,並成為書法史與藝術史之珍貴資料。此外,石碑上所附刻經人行業組織之記載,亦為研究我國古代經濟史之重要史料。(參閱「石經山藏經」2137) p3243
上篇:拋卻黃金捧碌 下篇:房舍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