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僧。西域龜茲國人。名地戰濕羅(意譯真月),字布那羨。東印度沙門法月來游時,師與之相遇,遂從法月修習內外之學,曾聞梵本大乘月燈三摩地經七千偈、歷帝紀一萬偈、瑜伽真言五千偈,皆能心持不忘。開元十四年(726)受具足戒,又廣研大小乘經、梵書、漢書,乃至石城四鎮、護密、戰於、吐火羅之語言。開元十八年從其師東遊,二十年入長安。為其師作譯語,嘗入宮中,以方藥本草呈玄宗,又參與般若心經之翻譯工作。
開元二十九年與其師西歸,時逢式匿國賊亂,道路壅塞,遂轉入于闐。其師示寂後,歸至故山。天寶十三年(754)再度東遊,次年二月入武威,住龍興寺及報恩寺,助不空譯經。貞元四年(788)奉命任職譯語,譯業告終,進獻朝廷而蒙賞賜。翌年又隨侍般若三藏,任那羅延力經之翻譯。其後不知所終。著有梵語雜名一卷。西明寺圓照集其遺文,作成翻經大德翰林待詔光宅寺利言集二卷。[宋高僧傳卷二、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四] p2808
上篇:利行滿足 下篇: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