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寺院之領地。乃信施為供養寺院之維持及僧眾修道之資糧,所捐獻之田園、山林等,稱為寺領。此寺領之制度,起源於印度,為三寶物之一。蓋出家之比丘,雖以「三衣一缽」清淨自活,然大眾共有之常住物,如田莊、園林等,則不為佛陀所禁止。例如,佛陀在世時,即有長者、居士等布施供養竹林精舍、祇園精舍等,以護持僧眾身心安穩,精勤修道。
我國之寺領制度亦頗盛行。古代之諸大寺,若蒙朝廷歸依,則每年及每月皆可領到定額之供物,或受賜田莊、山林等。如北魏孝文帝延興二年(472),曇鸞創建玄中寺(山西省石壁山),於太和十八年(494),因祈雨得感應,翌年,帝特賜寺莊,後至唐代時,德宗與憲宗亦敕賜寺莊,計一百五十餘里之區域。又如南朝陳宣帝歸依智顗大師,而於太建九年(577)敕賜供物作為僧眾修道之資糧。此等皆為其例。後至禪宗盛行之時,寺院中設有園頭(園主)、莊主、副莊等職事,從事田莊、山林等寺院領地之耕作及管理。
日本之寺領制度,初因上古以來崇拜神祇,而有「神地神戶」之制,佛教傳入後,則依準神田之制而捐贈「封戶墾田」於寺院中,稱為寺田、寺家田、供養田、佛餉田、傳法田等。[大方等大集經卷三十四、卷五十三、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四、有部毗奈耶藥事卷十五、順正理論卷四十四、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那蘭陀寺條、廣弘明集卷二十八、敕修百丈清規卷下兩序章列職雜務莊主條] p2418
上篇:寺號 下篇:寺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