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夜耶,梵名 Nyāyika,意譯為正理、因論、因明、因明處。印度六派哲學之一。又稱那耶修摩派、若耶須摩派(梵 Bāya-suma)。譯作正理派。以正理經(梵 Nyāya-sūtra,尼夜耶經)為根本聖典,據傳該典之作者喬答摩(梵 Gautama,即足目)為此派之開祖。約成立於西元一、二世紀(或謂三、四世紀間),其學說以自然哲學與論理學(梵 hetu-vidyā,因明,即今所稱邏輯)為主要內容。前者可謂完全繼承在其前即已成立之勝論學派自然哲學,後者則直接由恰拉卡本集(梵 Caraka-sajhitā),間接由方便心論之論理學而來,可謂集兩種論理學思想之大成者。其中,尤以此派之論理學為印度哲學史之長期主流。十世紀之後,被稱為尼夜耶勝論派(梵 Nyāyavai?esika),而與勝論學說融合成難以分解之關係。關於正理經之論理學,由於有婆錯耶那(梵 Vātsyāyana)、憂底有達迦羅(梵 Uddyotakara)、婆遮斯泊底彌須羅(梵 Vācaspati-mi?ra)、優填延那(梵 Udayana)等之註釋,及比摩阿闍梨(梵 Bhīmācārya)之正理辭典(梵 Nyāya Ko?a)、阿那跋達(梵 Annabhatta)之究理集要(Tarka savgraha)等,而使此學派之研究更形發展。
本派在印度思想史上之地位,最重要者乃其論理學,此一論理學不但影響當時及後世之瑜伽、彌曼差、勝論等諸派,亦成為印度思想史中,一長時期之主流。本派之論理學建立現量、比量、譬喻量、聲量等四量,及宗、因、喻、合、結等五支作法以為論議之形式。佛教論師中,世親以後,有陳那承其法相之學,改造因明論理之內容與方法,從此而有新舊因明之分。十二世紀末,有乾吉沙(梵 Gavge?a)之崛起,著書闡釋尼夜耶經,久之蔚為新尼夜耶學派。十五世紀以後,復有奴提阿派(Nudea)之日益興盛。[順中論卷上、攝大乘論釋卷二、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一(窺基)、印度六派哲學綱要(李世傑)]p1883
上篇:尼夜耶經 下篇:尼夜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