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義分通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南山四分律宗所說。四分律之本位雖為小乘,然有一分通於大乘。求其義於本律,凡有五處。以此五處之義,知分通於大乘,稱為五義分通。即:(一)沓婆厭無學,四分律卷三載,有沓婆羅子阿羅漢,思惟此身無常,生滅而不堅固,欲求牢固之法,欲以己力供養於僧。即厭無常生滅之三乘身,求菩薩之法,迴心於大乘,修利他之行。(二)施生成佛道,四分僧戒本有迴向文(大二二·一○三○下):「我今說戒經,所說諸功德,施一切眾生,皆共成佛道。」由「皆共成佛道」一語,知非小乘。(三)相召為佛子,四分律卷一序中有「如是諸佛子」、「佛子亦如是」等語,小乘戒中常稱僧眾為比丘,梵網經卷下所說之大乘戒中乃稱佛子。今以佛子之稱呼召,故知其意在大乘之佛道。(四)舍財用非重,此於懺悔舍墮罪時,先向僧眾舍出其所犯之財體(如贓物等),而後行懺悔之法,僧眾一旦沒收其財物,懺悔之後,復以之還於本人。四分律宗雖不還於本人,而於僧中用之,亦僅結突吉羅之輕罪,不成偷盜之重罪。此因懺悔之人既已誠心舍出,則彼之財物即非彼之所有,是為以意業為主之大乘義。(五)塵境非根境,謂色聲等之塵境為眼識等之所識知,而非眼根等之所曉了。四分律卷十一釋小妄語戒中,有「見者眼識能見,聞者耳識能聞,觸者三識能觸,鼻識、舌識、身識,知者意識能知」等語,非同小乘有部之以根見為正義,乃為大乘識見之義。[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卷三下、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三之一、濟緣記卷三下] p1169

上篇:五當召 下篇:五義平等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紫磨

(物名)金之最上品也。書禹貢,厥貢璆鐵。釋文。郭注...

安玄

漢代譯經家。安息國人。生卒年不詳。東漢靈帝末年至洛...

正等覺無畏

正等覺無畏者,謂依止靜慮由自利門,於一切種所知境界...

揣食

梵語 kavadij-kārāhāra 或 kavalī-kārāhāra, 巴...

病苦

【病苦】 p0938   瑜伽六十一卷十四頁云:云何病苦?...

五欲

1、色、聲、香、味、觸。色是指美麗的色相;聲是指宛轉...

善惡不二

謂善、惡(同於「不善」)二者,皆由因緣而生,其中並...

七羯磨

(名數)治罰比丘之七種作法:一訶責,二擯出,三依止...

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 p0193 佛地經論五卷十八頁云:三十三天、...

法性宗

【法性宗】 空宗的異名,亦略稱性宗。於佛教,對宇宙及...

一念

一念者,陰妄剎那之心,名為一念。本覺靈知自性,亦即...

受雜染所作過患

【受雜染所作過患】 p0732   瑜伽九十二卷十一頁云:...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如是...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在這裡一個關鍵點,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簡單,你有沒有...

除夕撞鐘為何要敲108響

辭舊迎新,年年歲歲的新年及除夕之夜,京城內外都會聽...

人起顛倒的時候,福報也救不了你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小心受...

萬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這幾天很冷,正像征著我們修行,有一句話「不是一番寒...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這是美國早期大慈善家卡耐基...

業能縛住心,心也能轉變業

心能造業,心也能轉變業;業是由心造的,業也能隨心轉...

得到究竟解脫,才是真正的盡孝

我們都知道,「母親節」是用來紀念天下母親的日子。我...

夢參老和尚《淺談地藏菩薩的臨終修法》

出家行道 忙的是臨走時走得很清淨 在《地藏經》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