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懺僧殘法五方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僧殘上起罪五方、上起罪五方、五種上起方

子題:觀藏罪不藏罪相、上起、懺悔總名上起法、觀僧殘罪相、覆藏相、形差、法差、病差、過差、人差、業待時差、敬難差、無心覆差、無慚愧差、心迷故差、觀業聚學處、四部、觀業相應學處、觀於十三殘罪中一日夜等藏不藏、宿住

行事鈔·懺六聚法篇:「依明瞭論偈曰,及上起罪五種方。釋曰,如人犯僧殘,求得出離。若人欲為彼作提舍那羯磨,此人必定應先憶持五種上起方,後作羯磨。一、觀僧殘罪相;二、為簡擇人知藏罪不藏罪;三、觀業聚學處,為簡擇四部等眾;四、觀業相應學處,為行白四等羯磨;五、觀於十三殘罪中一日一夜等藏不藏,為顯有藏無藏等地立宿住摩捺多等。斯之五方,僧須觀察,始可為人上起罪也。方猶法也;釋此五法,即為五門。(一,先釋總名)所以名上起者,往前墮在犯罪處,故名為下;罪相續故,遮隨戒無作不生。今若懺悔,約遮相續,還得受持清淨,對治護故,戒法續生,稱之為起;第二白法,翻前犯罪時下,故名為上。是以懺悔總名上起法也。又知提舍那者,此雲發露,謂此懺悔,是發露法故。欲行上起,須知五方。(二,正釋五方)(一、第一方)第一方者,謂知檢定是殘非殘,即知具闕之義;具緣成重,闕緣便輕。故論雲,一觀僧殘罪相者,於故意出不淨罪中根本相。若人已受大比丘戒,若如來已制此戒,若人不至癡法;若人有欲心出不淨,若不淨已出等;此人則犯僧殘。於餘略說相亦如是。廣說如波羅提木叉論。准論解律,上來即是通別二緣;謂不至癡法已前,是通緣,若人有欲心下,是別緣;具便犯殘,闕便犯蘭。乃盡十三,一一別緣,以驗前犯究竟方便,及以不犯。恐無過加罰,成非法故。僧祇雲,持律比丘與他出罪時,有罪亦知,謂廣知五眾罪;無罪亦知。(二、第二方)第二方者,論曰,覆藏相者,若人於僧殘罪中,起僧殘罪見,不欲從彼上起,由無發露心,覆一夜,於此人此罪已被藏;此謂憶識不疑,不發露故。若人不知不憶,或疑,或起非罪見故,藏此罪,此罪不被藏。准論解律,須諸門分別,十種不同:一、者形差。律中,犯殘覆已,罷道,罷道已還受大戒;前犯須治,罷道不須治。二、者法差。舍戒作沙彌,如前罷道。三、者病差。有心亂狂癡病緣,多犯僧殘,全無罪。或病前犯殘,經覆;後遇病緣,不成覆。四、者過差。被三舉治故,不足僧數。五、者人差。十誦,設共賊住人、擯人、別住人、種種不共住人、狂心人、啞人、聾人、邊地人、比丘尼乃至沙彌尼、優婆塞等,與如是人共住,不名覆;向發露亦不成。伽論,別住、摩那埵、別住摩那埵竟、白衣所,亦不名覆。五分,若於此土多人識重,不欲令知,不名覆;於彼土覆成覆。六、者業待時差。僧祇,若入定,不成覆;若作念雲,我待某時待人待方,當如法作,是名非覆非發露。七、敬難差。五分,一切覆藏,名為覆藏;若於和尚阿闍梨所,及諸敬畏人間,覆不名覆,於餘成覆。八、無心覆差。僧祇雲,覆亦知,謂知罪作覆藏心。不覆亦知,不作覆心。未得發露,若忘,並不成覆。九、無慚愧差。若犯殘已,不作覆心,逢人即說,心無畏難。十、者心迷故差。律中,不憶有疑不識等,並不成覆。文雲,若不作僧殘意,不成覆藏,直與摩那埵;若作僧殘意覆,成覆,應先教作突吉羅懺已,與覆藏羯磨。(三、第三方)第三方者,論曰,觀業聚學處,為簡擇四部等眾者,四部謂四僧。僧雖位四,今此懺境,前二四人僧,後一二十眾,異此則不成。若行時假境說者,前一下至有一人,次一局對僧;出罪一席法。(四、第四方)第四方者,論曰,觀業相應學處,為行白四等羯磨者。以其法位雖三,此治殘法,事並上品,故齊白四。就中用法位極有四,謂別住、六夜、本日治、出罪。如前後說之。(五、第五方)第五方者,論曰,觀於十三殘罪中一日夜等藏不藏;為顯有藏無藏等,地立宿住摩捺多等者。地者,處所之名。謂波利婆沙等四位,於此位中,若有藏,即行宿住地,謂別住法,要須經宿行別住法,故曰宿;若無藏,直行摩那埵;故言有藏無藏等,地立宿住摩捺多等。即是有覆行三法,無覆行二法;用藥分齊,相對法也。」(事鈔記卷二八·二○·一六)

上篇:懺僧殘法 下篇:懺僧殘波利婆沙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大盜戒有盜心

亦名:有盜心、盜心 子題:愚癡波羅夷、六種盜心、盜心...

水說偈

憍梵波提入於水定而涅槃時所說之偈。據大智度論卷二載...

元心

本覺圓滿之一心。此心為森羅萬象之元,故稱元心。即起...

普賢菩薩行願讚

梵名 Bhadra-carī-pranidhāna,或 Samantabhadra-ca...

無記業

【無記業】 p1053 瑜伽九卷六頁云:無記業者:謂非無貪...

悲智圓滿

慈悲和智慧皆具足圓滿。...

矜羯羅根本印言

(印相)印為不動刀印。明為唵地哩矜娑婆契。...

三種病相

據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四載,修禪定者,若善識病源,...

安居受日約事長短

亦名:受日約事長短 子題:夏末一日在亦作七日法 行事...

慢使

十使之一。慢惑能驅使人之身心,故稱慢使。在十使中,...

五則法門

(行事)曹洞宗由四月十六日,或十月十六日五日間所修...

機感

(術語)眾生有善根之機,而感佛也。又眾生有善根之機...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推薦】不要被第二支毒箭所傷

昨晚正在給家裡的花花草草重新安置一個小家,只聽得客...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中生

【經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

從文字相你來覺悟到道

佛法的道分成兩種:一種道是不能解釋的,離言說相的,...

水泡花蔓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諸位大家吉祥。我們又在道場白華庵,今...

「修持法」和「供養法」的利益和妙用

問: 各個法門有修持法和供養法。請細說這二種法的利...

愛是一種心境

盛產童話的丹麥有兩位科學家,他們是兄弟。弟弟叫哈洛...

承受果報時要無所住

相由心生(過去現在)承受果報(應無所住);無始時來...

不要為了小事而破壞虔誠的心境

天剛破曉,朱友峰居士興沖沖的抱著一束鮮花及供果,趕...